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中文簡稱氣象署或中央氣象署,英文簡稱CWA)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地球科學專責機構,負責氣象、氣候、海象、地震、天文等項目之觀測及預報業務,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海象預報 ( 英语 : Marine weather forecasting ) 與地震測報

  2. 2024年4月20日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中文簡稱氣象署或中央氣象署,英文簡稱CWA)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地球科學專責機構,負責氣象、氣候、海象、地震、天文等項目之觀測及預報業務,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海象預報 ( 英語 : Marine weather forecasting ) 與地震測報

    • 歷史
    • 起始資料
    • 物理參數化
    • 網格
    • 集合預報
    • 外部連結

    1904年 挪威氣象學家皮耶克尼斯提出天氣預報的求解方程概念。其提出的診斷方程,包含了七個變數,氣壓、溫度、密度、濕度,以及三個方向的風速,其指出這些方程式是以質量守恆、動量守恆、熱力學第一及第二定律以及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為基礎,即可以估計未來大氣狀態的數值方法。除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之外,這些方程式成為了現今天氣模型的原始方程組。 1922年 英國氣象學家路易斯·弗萊·理查德森藉由皮耶克尼斯的原始方程組求近似解。由於當時還沒有電腦的發明,只能人工用紙筆計算這些十分複雜的公式,他預報位於中歐的兩個地點,花了6個星期的計算才完成6小時預報,最終以異常增加145百帕的差距做收。這極大的誤差可能來自於其分析的起始氣壓及風速不平衡所產生的。 1950年 由美國的氣象學家吉爾·喬治·查尼(英语:Jule G...

    資料蒐集 天氣預報模型,是以觀測為基礎去發現其規律,並結合物理及動力去建立出來的,觀測需要的參數有:溫度、濕度、風速、氣壓、高度,這些觀測來自於許許多多的儀器,從早期的人工觀測到現在有許多無線的自動觀測儀器有:氣象站、氣象雷達、探空氣球、氣象浮標、氣象無人機、氣象衛星等。 数据同化 將蒐集到的觀測資料與現有的預報資料統合成最佳的結果,使模式有最小的初始誤差當初始場做預報。方法有:集合卡爾曼濾波(EnKF)、三維變分資料同化(3DVAR)、四維變分資料同化(4DVAR)等。

    由於模式的網格動則數十公里至數百公里,有許多複雜的天氣現象發生在幾公尺的小尺度內,無法被模式所解析,所以以參數作為替代及簡化的方案,來代表這個格點裡的平均變化過程。如積雲成長過程通常發生在一公里解析度以內,當格點中的氣塊開始不穩定及水氣達到飽和時,這個暖濕空氣則會被往上推升。雲物理學中的雲水結冰及融化的過程也使用參數來替代。太陽輻射遇到雲或大氣中懸浮微粒時的反射、折射、散射過程。大氣氣塊碰撞到山脈造成的阻擋阻力係數及重力波拖曳過程。

    模式不同研發者根據其模式的動力架構會有不同的格點配置,從早期的等經緯網格,由於地球球形的限制,使用等經緯度在兩極格點會過於密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計算,衍生出高斯遞減網格,東西方向的格點數也會隨著緯度增加而遞減。其他還有三角格點、正六邊形的蜂巢式格點、歐洲中期預報中心的正八面體、德國氣象局的正二十面體、加拿大氣象中心的陰陽格點、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立方球等。 垂直座標因應不同用途有許多垂直作標,氣象學中常用等壓座標來做分析,西格瑪氣壓座標為當層的氣壓與地面氣壓取對數,但因為其氣壓面會隨著地形變化,在高層會產生不穩定,隨後衍伸出混和西格瑪氣壓作標(hybrid-sigma P),在平流層的面不會有地形的變化。其他還有廣義座標、對數氣壓座標、等位溫座標。

    由於模式預報的不確定性,當預報一段時間後誤差便會被放大,而發展出多組預報結果取代單一預報,藉由多組不同的預報結果,盡可能的涵蓋預報可能的誤差範圍及機率分佈的狀況。如颱風的集合預報,提供防災人員了解颱風路徑可能的誤差範圍,以提早作出不同方案的應變,避免單一模式的果斷預報。在月與季的長期預報上,可以統計出未來溫度或雨量偏高與偏低的機率。 集合產生的方法有許多種,早期大多使用以不同初始起報時間的時間延遲法,後來衍生出使用多總不同的預報模型,或使用同模型但是不同的物理參數。近期大多使用同模型,並在一樣的初始場上作初始擾動,目前許多作業中心的集合預報模型使用奇異向量擾動,使用奇異值分解計算成長最快的擾動解,這個解加入初始場後,可以以最小的初始擾動,在預報後創造出成長快速的擾動。也有在模型每次積分的趨勢...

    Description of models 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circa 199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AA Supercomput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ir Resources Labora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警報期間 從發佈警報到解除警報的期間。[3] 近臺強度 颱風靠近臺灣時的強度,共分為輕度颱風、中度颱風、強烈颱風及超級強烈颱風(簡稱超強颱風) [註 1]。 近臺近中心最低氣壓 颱風靠近臺灣時,近中心最低氣壓氣壓值 [3],數字越低則颱風強度越強。

  4. 2023年12月5日 · 全球预报系统 (英语: Global Forecast System , 缩写 为 GFS) ,是一个全球 数值天气预报 系统,包含由 美国国家气象局 (NWS) 运行的全球 电脑模拟 和变分分析。. 截至2015年,全球预报系统的准确性已经落后于其他全球 数值天气预报 系统 [1] [2] 。. 其中最 ...

  5. 太平洋颱風季. 主題頁 - 專題 - 編輯指南. 2022年太平洋颱風季 泛指於2022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 赤道 以北及 國際換日線 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 南中國海 所產生的 熱帶氣旋 。 雖然沒有指定的形成時間,但大部份於西北 太平洋 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1] 。 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 赤道 以北及 國際換日線 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水域的颱風。 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 2022年太平洋颶風季 。 於 西北太平洋 產生的 熱帶風暴 是由 日本氣象廳 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 22xx ,而美國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則將於此地區的 熱帶低氣壓 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

  6. 經歷. 2010年-2012年:天氣預報. 天氣女孩出道前是在 壹電視新聞台 製播的 天氣預報 節目《Weather Girls》中輪值擔任氣象主播播報每日天氣。 節目的內容是女孩們每月以不同的主題及裝扮報告氣象,由於以日式「卡哇伊」形象為造型主軸,讓此節目意外地在日本受到歡迎,造成一股臺灣氣象姐姐(原文: お天気お姉さん )的話題,也在一些日本媒體上被介紹 [2] 。 節目自2010年8月開拍,到2012年3月停止拍攝新單元為止,總計共38名女孩參與此節目 [3] 。 2012年:日本出道. 因《Weather Girls》節目在日本受到歡迎,2012年4月,經紀公司Ritz Production從《Weather Girls》中挑選出七名團員,組成偶像團體,準備於日本出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