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15日 · 職場上,被打斷工作很難完全避免,那麼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 或許是: 工作被打斷後,也能很快回到工作狀態。 減少工作被打斷次數,擁有更多專注時間。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職場上的解決辦法。 1. 拆解出工作的詳細步驟清單. 如果工作是一團混沌時被打斷,那大概是最擾人的事情,因為我已經很混亂,被這樣一打斷,等一下我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要從哪裡繼續開始,又要浪費很多時間。 但這一點,大多數時候是可以解決的。 我的解決辦法就是: 「先列出工作詳細的步驟清單」,然後一邊做,一邊確認打勾 。 這樣做,一方面混沌的工作在開始前就已經理清(其實本來就該如此),另一方面,無論從哪邊切斷,回來後,我只要檢視步驟清單,從尚未打勾的下一步行動開始做就好。

  2. 2024年1月27日 · 在這段時間當中,我會讓工作暫停。 甚至會在手機上設定一個 專注模式 ,讓這段時間所有的訊息、電話、郵件、通知都不會出現。 所以我不用處理即時的回應,也先放下那些可能的擔心,就先專注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 利用這樣的停戰領域,讓自己每天有一些固定的時段,處在一個完全不會有新的干擾、新的壓力的時段。 當然,這裡不是說要達到一種完全放空的狀態,因為這可能非常困難,沒有解決的工作壓力或生活壓力也依然還是會環繞在我們心中。 但有時候,更可怕的是壓力「持續的累積」,舊的事情還沒有完成,新的煩惱又再度出現。 所以,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完全不要去管那些新的煩惱,放下那些還沒完成的焦慮,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有時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休息。 (延伸閱讀: 當時間不夠用,如何不放棄我的目標?

  3. 2017年10月1日 · 這時候,「 stretchly 」可以讓我們暫停 功能幾個小時,這樣你就不怕工作被打斷了。 你跟我一樣是電腦工作者,而且常常會不自覺的專注在高壓工作下,忘記適時轉換一下打電腦的姿勢,或是忘記讓眼睛放鬆一下嗎?那這時候「 stretchly 」確實會 ...

  4. 2020年3月16日 · Watch on. 以下就直接開始進行圖解教學與方法示範。 在開始之前,我先來描述一下自己正職工作的狀態。 相信常常閱讀電腦玩物的朋友都知道,電腦玩物上的經營,只是我的副業與斜槓。 我另外有一個正職工作(出版社),目前我每一年的職場工作現況大概是: 相近類型、不同產品的大型工作專案(通常是一本書籍),每年大約 10 個。 每個專案時程從半年到一年不等。 從專案企劃、執行、結案、行銷、行政流程,都需要管理。 從大型專案會衍伸的小型產品專案(通常是線上線下課程、活動),每年大約 8 個。 每個小型專案時程大約一個月到三個月。 也是必須從企劃到結案,全部包辦。 小活動、小課程就不算在內。 還有各種辦公室的額外瑣事需要處理。 接下來,就看看怎麼用 Notion 來完成工作專案的建立。

  5. 2016年4月17日 · 1. Google Drive、 Google Docs 網頁版離線編輯. 作為 Google 雲端辦公室核心的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 ,以及在其上的 Google 文件、試算表、簡報編輯服務,不只可以在網路環境線上編輯,就算在網路斷線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繼續編輯最近開啟過的 Google 文件、試算表、簡報檔案。 這樣一來就常常在下面這樣的情況解決我的煩惱:搭高鐵的路上正在編輯一份 Google 文件,但高鐵網路很不穩定,常常斷線,所以利用 Google Drive 的離線編輯功能,即使斷線時我也可以繼續新增或編輯文件。

    • 停業結業1
    • 停業結業2
    • 停業結業3
    • 停業結業4
    • 停業結業5
  6. 2021年10月10日 · 最近我在工作上剛好需要整理許多跟高效率會議相關的案例分析與解決方法其中許多素材都是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的心血結晶今天用比較簡單易懂的方式也整理如下跟電腦玩物上的讀者們分享。 一,案例:會議失焦,時間超時. 問題點: 會議討論過程中,某一段的討論變成大家各自發揮「感覺想法」,或是忽然岔出到「其他的主題」,討論時間愈拉愈長,內容就愈來愈發散,卻不知道如何拉回來。 議程上只出現模糊議題或發言人順序,沒有時間限定。 每個模糊議題或每位發言者,沒有被限定要討論的目標結論。 關鍵步驟: 一個明確的 「待辦清單導向」議程 ,把會議變成解決任務的現場。 會議一開始就跟所有人說明每一段要確定的任務,並限制每一段的時間。 例如我常常會在會議一開始就說: 今天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

  7. 2018年3月20日 · 作者: Esor Huang 5月 14, 2024. OpenAI 昨天晚上(2024/5/13)的發布會, 公布了類似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即時語音、視覺智慧型助理: GPT-4o (“o”代表“omni”),具備 GPT-4 的文字、圖像處理能力, 但語音回應的速度接近真實人類對話反應 (不像之前要等待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