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关注者. 214. 被浏览. 129,593. 78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16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 霍金在他的一个纪录片大设计里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 其中有一个例子:夸克。 夸克是一种亚原子粒子。 夸克模型认为,夸克被一种力量连接在一起,当你试图分离夸克,这种力量就会变强。 这个模型同时指出,你永远无法观测到单一的独立的夸克。 这就带来了疑问:如果根据事物本身的定义,我们无法观测到它,这样还能说它存在么? 但我们利用粒子加速器,看到了从夸克模型预测粒子行为的证据。 那么夸克究竟是否存在? 答案是夸克只存在于相符的模型当中。 霍金在纪录片中称之为Model Dependent Realism,也就是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2. 14. 被浏览. 25,970. 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车锐大迷糊.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全球媒体与传播硕士.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14年入学的抢答一下虽然我们那时候读书也有流传说玄学很重要但是事实上最后申请奖学金成功的人在毕业后几年内的职业生涯发展的也更成功抛出硬实力以外我坚信LSE看中的是斗志和趋势你学习本专业的信念这个因素往往被众多申请者忽视。 换到题主的问题,我不知道从申请看transcript沉底是否会有助于申请成功。 但是即使条件为真,这也只是申请中的小技巧而已。 应该放更多的精力在思考为何求学、怎样求学上,而非关注贴吧的未证实内容。 预祝申请顺利! 发布于 2019-02-24 21:31. 番茄炒蛋来一份.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传播学硕士.

  3. 36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俞见YUviews.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博士. 核心在于 “可证伪性” ! 科学可以被证伪玄学不能被证伪。 如何证明机器猫、上帝、魔鬼、天使、僵尸、吸血鬼、轮回、前世来生、海贼王、圣斗士、变形金刚、三体人不存在? 这些都是无法证伪的东西。 科学和玄学,大家都用相同的逻辑和信心,但“可证伪”这一点,完全区分了玄学和科学。 只要你使用科学的方法论,发展出正确的理论,前人的科学可以被后人的科学打脸,甚至连科学的根基都能拆,伪科学、宗教、玄学有吗? 就这一点,科学在时空中找答案,是做加法;玄学以及其它的伪科学,都是 剔除了时空,是做减法 。 哪个才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显而易见。 发布于 2019-03-31 22:58. 可恨一身五花膘.

  4. 29. 被浏览. 3,771. 26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砚冰斋主人. 全网同名:砚冰斋主人/砚冰斋.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作为学问、学术,作为一个知识学科,都不扯。 拿来迷信,或者当做满足幻想和忽悠人的工具,那都很扯。 见过太多连七星 六十四卦 都不知道的神棍“大师”,也见过太多连简单的微积分都不会求导的乐子民科 (别说开了,他们能认识题目都是其中佼佼者了)。 很多“研究”玄学和 量子力学 的“大师”,也只不过是接触到相关科普文学提供的宽泛描述,然后沉迷在文字游戏的来回折腾里不可自拔。 你真让他拿着一个公式或者爻例来解读、讲评、分析,通常来说. 他要不然就顾左右而言他,要不然就恼羞成怒跟你急眼了。 斐然居绘图. 发布于 2023-09-06 02:21. 众妙子.

  5. 11. 被浏览. 11,914. 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冬季银河. 引力理论与宇宙学研究.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要把严肃科学魔幻化了....... 对真正学量子力学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它的数学结构,以及一些它们所带来的物理图像。 唯一可能会让人感到比较魔幻的,可能就是对波函数测量坍缩的诠释上。 但这种东西只会在课程绪论里面提一下,占据的篇幅相当少量。 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会花很多时间讨论 波函数 的诠释,除非这种讨论能带来新的物理,否则不过是对同一现象的等价理解,没有太大意义。 只看过量子力学科普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误以为量子力学的重点是在解释波函数为什么会塌缩上面,但并不这样的。 测量坍缩是作为量子力学的公设之一而存在的,就好比狭义相对论中的 光速不变 和相对性原理一样。

  6. 26. 被浏览. 11,254. 匿名用户. 我觉得可以适当参考。 甚至不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可以按照个人喜好。 了解多少都行。 当然肯定不推荐特别相信。 那就肯定是迷信了。 可以确定的基本是玄学肯定不会百分之百准确。 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经验虽然是玄学但是对于真实生活也会有启示。 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 比如命理学里会分析各种类型的人的注意的地方。 就算不准这些经验也可以参考。 发布于 2018-04-17 16:00. 南行北望. 可信啊,为什么不可信,我就常给自己算,一般都不会错。 那些说不可信,或者科学说封建迷信的,我想问问,你们到底接触过这些吗,就一口咬定不可信,你好歹自己实验一下吧,又或者你被这类骗子骗过,就觉得搞这行的都是假的,都是骗子。

  7.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林杏娟在其論文《 韓良露飲食書寫研究 》第四章第一節第二部分「輕文學現象的浮現」中寫道:. 八〇年代末期,韓良露即應中國時報編輯之邀,以「 韓娣 」為名每週於都會版發表了近一年的飲食篇章,而且,在筆者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