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3日 · 經登上梅林水庫的梅林山公園入口沿梅林綠道走約10分鐘來到一處分岔口。 切記勿轉左邊路口的4號登山口,要選擇沿右邊單車徑直走,抵達梅林山郊野徑5號登山口,向梅林山最高峰、海拔386米的大腦殼進發。 從梅林文體中心至5號登山口約2公里,記者走了約1小時。 梅林山公園 步道勝在「原始」 位於福田中心區北面的梅林山公園,總面積約6.9平方公里。 梅林山郊野徑設計充滿原始風味,不是常見的水泥階梯路,而是採用以鋤頭等工具手工修成的步道梯級,質樸自然,走起來非常舒適。 走到半山的林中涼亭稍歇一會,欣賞眼前開揚城景,再慢慢往上走,便見涼風陣陣的清風嶺。 攀上大腦殼一段山路,亂石壁中穿過一條如隘口山路的打卡點。 部分路段設扶手繩索協助登山。

    • 路線有難度 新手需嚮導
    • 大石夾「心心」 「三兄弟」引注意
    • 「豆腐」襯托山脈 元陽石吸睛
    • 藤王伸延四周 竹林隧道夢幻出塵

    行山資歷逾10年的Ebee,既是行山專頁「山女行」創辦人,也是山藝助教,不時協助帶領山藝班,足迹遍及本港大小山頭。她也曾挑戰海外高山,包括日本富士山(3776米)及俄羅斯的厄爾布魯士山(Elbrus,5642米),行山經驗豐富,不時在專頁內分享行山路線及趣事。她除了喜歡享受大自然,也對歷史古蹟有興趣,經常在山上發掘有趣故事。 她今次推介的路線,包括開揚靚景、奇石、古道、藤王等景點,行程豐富。然而這路線難度不低,全程約10公里,累積攀升幅度約600多米,而且行程初段頗崎嶇,適合有一定經驗的行山人士,新手最好有資深山友作嚮導,而且要量力而為。

    記者相約Ebee於港鐵屯馬線石門站C出口集合,附近有食肆及便利店可作補給,整裝後隨即出發。我們先從安耀街走上安心街,踏上天橋再越過行人隧道後,向右望便是山徑入口。Ebee提醒,行程初段以上斜為主,頗為費力。約5分鐘後即見到一堆大石,Ebee示意我們可稍作停留,原來這處是打卡熱點——心心石及三兄弟石。 心心石是卡在兩顆巨石中間的一塊懸空石頭,因狀似心形而得名。旁邊另一塊大石名為三兄弟石,由3組石頭所組成,每組外形均似一張人臉,驟看似是3個人頭,引來不少山友拍攝。 繼續往上爬,中途不時經過一些開揚位置,可看到沙田及馬鞍山一帶的城景,風光宜人,我們也不時停步影相。但有點要留意,這段路較狹窄,兩旁也長滿植物,最好穿上長袖衫褲,否則容易𠝹損手腳。行了約90分鐘,到達了石鼓壟山,此山海拔357米,位置...

    回氣再起步。Ebee提醒,接下來的路段頗多碎石,不單崎嶇,部分路段更可能要手腳並用,新手不宜獨自前往,宜由有經驗的山友帶路。小心翼翼地走了約25分鐘,終於看到了checkpoint 1︰豆腐石。從遠俯瞰,豆腐石似是一磚磚的豆腐,正正方方,得意有趣。豆腐石四周無遮無擋,可看到附近的連綿山脈,奇石加綠林,構成動人畫面,難怪成為打卡熱點,但拍照時注意別走近石邊,以防發生意外。 繼續前進,山徑依然陡峭難行,走了約10分鐘便見到另一奇石:元陽石(又稱陽元石),因其聳立的柱狀外形似是男性生殖器官而得名。現場所見,不論男女都對這奇石相當感興趣,不停影相留念,受歡迎程度不遜於豆腐石。 欣賞奇石後,我們繼續沿山徑前行,約10分鐘到達女婆坳,踏上石頭鋪砌的古道。Ebee介紹此古道名為「梅子林北港古徑」,翻看資料...

    在涼亭旁有條小路,走入去便到checkpoint 2︰茅坪藤王。稱得上藤王,這棵藤樹當然非常雄壯,彎曲的藤枝橫向伸延四周,在林蔭相伴下,更顯不凡氣勢。不過,之前有不少山友到訪時攀上藤王影相,恐防會傷害藤樹,因此Ebee再三提醒,切忌攀上藤王或其他大樹,除了以免發生意外,也要保護環境。漁護署在此豎立「請勿攀爬,愛護植物」的告示牌,希望山友可自律守規矩。 離開藤王後,向北港路標方向前行,約10分鐘後即到最後一個checkpoint︰竹林隧道。這裏的小徑兩旁長滿高竹,它們向內彎曲,猶如拱形隧道,帶點夢幻出塵感覺,清幽雅靜,我們不期然邊影相邊調低聲浪,怕破壞這處恬靜氣氛。 影相過後,繼續沿北港路標方向行,約30分鐘到北港路,再前往西貢公路坐巴士或小巴離開往市區,完成整個旅程。

  2. 2021年10月17日 · Share. 「首爾路7017」由1970年代建成的高架車行道路改建而成,天橋上設有花圃,也有cafe、彈牀等,宛如空中花園。 (artran@iStockphoto) 【明報專訊】從前旺角道行人天橋的末端被圍板堵塞,只能下天橋過馬路。 工程進行中的告示擺放了23年,月初橫跨彌敦道的西延段天橋終於啟用。 香港行人天橋奇多,截至今年6月全港共有997條行人天橋,香港人愛天橋,最好一出家門就有天橋直駁港鐵站,不用日曬雨淋。 天橋的功能由解決人車爭路,演變成四通八達的捷徑,出現各種「超級天橋」、「無街之城」。 建築師從城市設計角度出發,說要疏導交通,橫空在城市中央安插一座龐然大物並非唯一方法,天橋除了得個行字,還有其他可能。 發展商促成天橋系統.

  3. 2024年3月15日 · Share. 【明報專訊】科幻小說《體》系列講述人類面對外星文明入侵危機的眾生相,是全球科幻迷必看的經典作。. Netflix原創改編劇集《3體》(3 Body Problem)即將在下周四(21日)上線,首兩集由《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執導。. 他接受 ...

  4. 2021年2月14日 · PAST ARTICLES. 街知巷聞【趁墟系列之】:逛一趟 沒有水貨客的石湖墟. 文章日期:2021年02月14日. Share. 「第三代」石湖墟街市有冷氣,分成層,大樓周圍有攤販擺賣,偶爾還有人聚賭。 (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前夕,上水石湖墟市况比往年平靜,像回到還未開放自由行的年代。 水貨客被疫情下的關卡擋住了,街巷間只剩添置日用品的街坊,就像老街坊鹽叔兒時的舊上水。 鹽叔一歲隨父母搬進新入伙的彩蒲苑,居住上水逾三十年。 父親當年放棄大埔屋苑,今天聽來失策的選擇,鹽叔解釋原因,相信跟許多街坊一樣,「搭火車出市區,上水經常是第一站」。 上水人享受了頗長一段一定有位坐的時光,直至由羅湖站開出的列車隨中港交流漸多而增加。 未有商場的年代,那裏是沙地一片。

  5. 2021年10月24日 · 地盤選秀:南角道 港鐵出口 改寫最旺的街 老店四散 難享人流紅利. 文章日期:2021年10月24日. Share. (LOSZEHAHA提供). 【明報專訊】屯馬線開通後,饕客去到九龍城通常心情忐忑:先在慣常光顧的老店門口摸門釘,心知不妙,轉個頭在另一條街見到熟悉的招牌,便 ...

  6. 電車正面車頂和車腳列出的編號,有如它們的身分證,當中最令人耳熟能詳的定是編號120的仿戰後型電車,亦是現存最古老的型號。 現在載客的電車編號最大為175,但實際運行的載客電車只有165架。 有指部分消失了的編號是因發生過嚴重事故而被停用;張永恒則指,部分電車編號會因維修、換車或內部原因而停用。 香港電車,香港製造? 第一代單層電車由英國引入,之後的雙層電車都是在本地改裝及生產,從行車系統、電車外殼,到車內每張椅、每塊路線指示牌,都是由香港電車的技術人員、老師傅一手一腳設計打造。 只要細心留意,會見到每架電車上有一塊紀念銅牌向幕後團隊致敬。 然而,如同大部分講求手藝的行業,電車工業同樣面對青黃不接的困難。 為「看不見的乘客」停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