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中國有兩種特區,一種是像深圳這樣的經濟特區,另一種是像香港這樣的特別行政區,兩者都簡稱叫特區。 前者指在其區域內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後者則享有除國防和外交外更多的自治權,按照鄧小平的說法,保持五十年不變。
      www.bbc.com/zhongwen/trad/indepth/2010/09/100920_coc_economic_zone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2月10日 · 中國目前有7個經濟特區除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外還有2010年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的經濟特區本文比較前面5個經濟特區的實力。 (圖片來自東方IC) 圖為深圳經濟特區。 在五大經濟特區,深圳可謂一騎絕塵。 2017年深圳GDP為22286億元,位居全國第3位。 2018年深圳GDP初值為24221.98億元,同樣位居全國第3位。 圖為深圳CBD一景。 (圖片來自東方IC) 深圳,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際化城市,世界一線城市。 深圳市面積為1997.47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為1252.83萬人。 (圖片來自東方IC) 圖為廈門經濟特區。 2017年廈門的GDP為4351.18億元,在全國大概排在第48位左右。

  3. 創辦經濟特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 根據 鄧小平 的倡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順應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新趨勢,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步驟。 任何社會變革都需要有一個突破口,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同樣需要排頭兵。 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中共中央和廣東、福建兩省上下互動,醖釀利用兩省毗鄰港澳台、華僑眾多的優勢,在對外開放中“先走一步”和試辦特區。

  4. 設立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經濟特區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在一定時期內通過中央政府給予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二者合力經濟以超出一般地區很多的速度成長其人均經濟實力接近或超過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水平後來更衍生了 上海浦東新區 、 天津濱海新區 和 重慶 兩江新區 。 2005年6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發佈的《地區協調發展的戰略和政策》報告提出,「 十一五 」期間內地經濟劃分為 東部 、 東北 、 中部 和 西部 四大板塊。 國家統計局 亦按此方法劃分中國的經濟區域。 「新特區」引領中國經濟三大增長極.

  5. 2018年8月10日 · 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s)是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或跨國企業進駐,設立法律較寬鬆或具有優惠條件經濟發展的區域。 知多啲.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設立「出口特區」,至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實施。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 經濟特區的設置標誌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 截至目前,中國共有7個經濟特區,包括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以及2015年新加入的新疆霍爾果斯和喀什。 經濟特區 中國市場. 請選擇文章. 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s)是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或跨國企業進駐,設立法律較寬鬆或具有優惠條件經濟發展的區域。

  6. 設立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經濟特區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在一定時期內通過中央政府給予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二者合力經濟以超出一般地區很多的速度成長其人均經濟實力接近或超過中等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水平後來更衍生了 上海 浦東新區 和 天津 濱海新區 。 2011年5月1日起,汕頭經濟特區範圍擴大至全市。

  7. 大家談中國經濟特區還能下去嗎?. 中國有兩種特區一種是像深圳這樣的經濟特區另一種是像香港這樣的特別行政區兩者都簡稱叫 ...

  8. 從特征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 視窗 、排頭兵和試驗場。 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 使命 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 經濟政策 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 編輯] 經濟特區的起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加快經濟發展和與世界接軌,而在一些地區設立的具有實驗性質的特殊經濟區域。 1979 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期間,鄧小平提出了辦特區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