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6日 · 中醫授5穴道按摩+2湯品去除濕氣避免水腫. 2024-04-16 13:20 文/蘇英碩醫師. 用LINE傳送. 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將在4月19日降臨東霖院東港院馬光中醫診所蘇英碩醫師建議此時水氣漸增可用5種穴道按摩與2種湯品消除體內水腫。. 示意圖 ...

  2. 2014年9月23日 · 林意旋建議這類民眾要避免下肢水腫可以攝取一些利水的食材包含四神湯玉米鬚與其他瓜類至於氣虛民眾則需要以藥膳調理體質中藥的白朮茯苓都有補氣健脾的效果一般中醫會建議下肢水腫民眾按壓下肢的胃經與膽經如果不清楚經絡分布林意旋認為只要用手指從足底慢慢往上按摩就能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 水腫 中醫 中藥....

    • 「痰濕」到底是什麼?
    • 「濕」從何而來?
    • 常見濕氣種類
    • 痰濕體質日常注意事項
    • 改善痰濕的飲食方式

    痰有內、外之分,內痰(廣義分)是「無形之痰」,主要指水液代謝過程不暢通而產生的廢物,會隨氣血運行而流竄全身,因位置不定所以稱為無形;外痰(狹義分)為「有形之痰」,即呼吸道排出的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氣壅則痰聚,氣順則痰消,「痰」與人體肺、脾、腎最為密切,中醫認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津液亦隨氣而順矣」、「百疾皆由痰作祟」、「頑痰生怪癥」、「百病皆因濕作祟」。 人體有許多水,而痰、濕更與水有著密切關係,痰和濕只要其中一個停滯,就會產生廢物而導致生病。例如:痰濕積於肝臟就易患脂肪肝;注入人體下方產生水腫;注入人體上方,造成頭暈、頭脹、頭腦不清;流至血液則引起血脂異常,可以說它們停留在哪裡,哪個部位就容易生病。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既能運化水穀又能運化水液,脾氣健運與...

    1. 短時間吃了過多的油膩重口味食物,堆積成濕,讓痰濕堆積於身。 2. 患者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就易膩發脹,導致體內濕、熱、瘀、寒等代謝不正常,而凝結成濕氣。 3. 受到四季、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冬天的寒氣、夏天的空調、過度飲用冰品、霧霾、梅雨等,都很容易使濕氣纏身,導致身重無力。

    ●寒濕: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大部分人都還能接受,但如果一直下雨或濕氣重,就很難忍受了。 ●濕熱: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洗三溫暖,又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狀況較舒適。 ●風濕: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很難短時間治癒。

    1. 痰濕體質者不宜居住在潮濕的環境裡,在陰雨季節要注意避免濕邪的侵襲。這類體質的人平時還應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嗜睡者應逐漸減少睡眠時間,多進行戶外活動,享受日光浴。 2. 洗澡應洗熱水澡,程度以全身皮膚微微發紅、通身汗出為宜;穿衣儘量保持寬鬆,面料以棉、麻、絲等透氣散濕的天然纖維為主,這樣有利於汗液蒸發,祛除體內濕氣。 3. 飲食上少吃甜點、生冷食品及各種肥膩之品,避免暴飲暴食、食速過快;建議平日可多喝些普洱茶消食養胃、去油膩,同時解油膩之餘還能潤腸通便、預防手腳冰冷。另外,若想要「補氣、袪濕、化痰」,建議平日可多喝些荷葉茶,因為自古以來,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藥。荷葉性微溫平、味辛,無毒,入心、肝、脾經,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除濕祛淤、利尿通便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搭配黃耆補氣、山楂助脾...

    1. 濕熱體質:選用清熱祛濕、健脾和胃、清肝利膽,偏向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等。嚴重者可請中醫師把脈,用一些清熱利濕的處方,如羌活勝濕湯等。 2. 陰虛體質合併上火:濕氣重的陰虛體質同時常合併「上火」,症狀多表現為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大便祕結,因此可選用養陰和祛濕的食材,例如:生地和土茯苓、太子參和薏仁等搭配。 3. 肝火脾濕:煩躁易怒、眼屎多,通常屬於肝火脾濕,也會加減選用夏枯草、茵陳蒿菊花等來調理。 4. 夏日暑熱與濕氣併發:可以飲用綠豆薏仁、苦瓜、冬瓜、愛玉等,這些都是清熱祛暑利濕的食材。 延伸閱讀: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 ●書籍介紹 袪痰濕瘦身法:吳明珠中醫博士的100道湯、粥、茶、餐、藥浴調理X...

  3. 2017年7月9日 · 簡言之白朮有治療脾氣虛弱去除體內溼氣等兩大功效脾氣虛弱的外顯症狀為疲倦腹痛胃口差嚴重者可能消瘦臨床上常搭配人參與黨參同用含有白朮人參、 茯苓 、甘草四味的四君子湯就是補氣良方體內溼氣重的外顯症狀為水腫 ...

  4. 2022年5月21日 · 第一個方法是,利用「報紙配竹炭」來幫助除濕,先在報紙上面放竹炭,再將竹炭敲小塊,若擔心沾到其他地方變黑,建議先使用較大張的面紙包裹,外層再用報紙;第二個方法是,可以收集食品裡的防潮劑,放在較潮濕的地方,這兩種方式都能除濕。 濕氣 中醫 濕氣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實用. 不實用. 上一篇 消防弟兄辛苦了! 出入火場也要顧「體內氧氣瓶」 新北議員周雅玲籲補助肺功能檢查 下一篇...

  5. 1 天前 · 芒種濕氣重 中醫師建議多吃類這食物祛濕健脾. 一到梅雨季節,濕氣往下帶,陽氣難升發,容易感到頭腦昏沉、全身倦怠無力。. 聯合報系資料照 ...

  6. 2 天前 · 中醫師教你溼、減肥、消腫. 受發胖所苦的阿貞,在朋友建議下嘗試各種辦法,喝過紅豆水、薏仁水,做過一點運動,吃過蜂王乳、整腸固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