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28日 · 2017 年 3月26日,台灣痛失本土漫畫界的鬼才「鄭問」。. 他曾被日本人盛讚為「亞洲至寶」,更是唯一一位獲頒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的非日籍漫畫家。. 如今他將成為第一位作品跨入故宮的漫畫家。. 6月16日至9月17日,由文化部主辦名為 「千年一問 ...

    • 《北投女巫》,一段隱藏在都會的歷史
    • 認同卻又壓抑自身特質的北投女巫
    • 本土文創,正反映了新一代對台灣主體的曖昧
    • 附註
    • 參考資料

    「北投」(Pataw)是巴賽語(凱達格蘭語的一支)Ki-pataw 的音譯(註1),即「女巫」(女性祭師)之意;又因北投是著名的地熱谷,像是有女巫居住於此,施法而瀰漫陣陣白煙的樣子。凱達格蘭族北投社區域分布於今日北投、關渡、唭哩岸、天母、石牌等地,大致在大屯山南峰到淡水河一帶。 在漫畫連載期間,簡士頡曾參考 2015 年邱若龍在北投凱達格蘭文化館策劃的主題繪本暨動漫特展,邱若龍是電影《賽德克.巴萊》的美術指導,在這個特展以北投當地平埔族群的女巫文化為核心,蒐集了不同原住民的相關圖像藝術創作。後來他也訂購了改編自《巴賽風雲》、後由邱若龍繪製的圖像小說《凱達格蘭的女兒》,參考對於巴賽族女性的人物畫風。 和日本漫畫相比,從小喜歡看美漫的簡士頡,人物畫風深受美漫風格影響。像是人身接近真實比例,五官面...

    簡士頡認為要把文獻資料切進內容可能還是很有限,但他盡量做到把角色的立場與故事之間緊密連結,比如聽聞現代的女巫面臨文化傳承逐漸凋零的處境,在《北投女巫》的女性角色上,可以看到她們似乎有意地迴避自己擁有巫術的潛能,在日常生活的行事作風不張揚,卻同時又不確定自己會被壓抑到什麼程度。 簡士頡把女巫起初排斥自己的身份被選中,到慢慢可以接受,感受到大自然中很多難以言喻的想法,這樣的心境變遷畫進作品裡。 不過,簡士頡並不把《北投女巫》看作是以在地文化為主題的漫畫,坦言接受《Mata.Taiwan》訪問時很緊張。 他曾經考慮過要找平埔族群的人詢問看法,但擔憂角色較叛逆、為娛樂性劇情需要的形象,恐怕族人難以接受,而可能使自己不太敢畫較有創意的東西。簡士頡坦言自己在逃避盡好應有的創作責任 —— 嚴格來說,《北投...

    依《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規定,族群或部落的智慧創作經認定通過並登記後,就取得專用權,外部使用者必須向其取得授權才能使用在其創作或其它內容應用。 然而,自 2015 年《原創條例》子法通過以來,尚未有任何一件智慧創作標的通過,因此現階段取得授權的方式多半是直接向部落組織諮詢、協商以取得同意,但同時間,原住民文化符碼遭濫用的爭議仍持續發生。 而詮釋或轉譯文史的工作,在正確、如實地呈現原住民 —— 像是邱若龍為《賽德克‧巴萊》的漫畫創作 —— 以及如《北投女巫》這樣幾乎完全天馬行空地依照想像來呈現原民的創新版角色,這兩種路線之間,後者固然娛樂性十足,成功喚起原先沒有興趣的讀者,卻很可惜地在與原民取得共識的溝通工作上迴避了。 總歸來說,《北投女巫》確實為臺灣的漫畫開啟了另類視野,年僅 26...

    (1)1626 至 1642 年的大台北,至少就有三種語言,包含巴賽語(Basay)、淡水語(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及塞納語(Senar),現今均已失傳。而現今族人的認同,也多以「凱達格蘭語」涵括之。參見:李壬癸(2009),《台灣北部平埔族種類及其互動關係》。 (2)瑟西又稱喀耳刻(Κίρκη),是希臘神話中居住在艾尤島上的女神,善於使用魔藥而使人畏懼,成為女巫的代名詞。

    北投女巫(Comico) (本文經合作夥伴 Mata Taiwan 授權轉載,作者為 vanessa lai 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將外婆口中的歷史搬上漫畫舞台——《北投女巫》不談女巫,談當代青年與台灣認同的曖昧〉。)

  2. 有錢人的孩子有較多的人脈和成功機會,窮人的孩子極少能出頭天——我們都想鼓勵漫畫裡的寶拉,但卻不自覺變成底下的理查……(責任編輯:鄒家彥)

    • 九龍城寨漫畫1
    • 九龍城寨漫畫2
    • 九龍城寨漫畫3
    • 九龍城寨漫畫4
  3. 2017年7月7日 · 三十歲最喜歡三井跟赤木,因為他們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夢想,還有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 先說三井,擁有一票鐵漢粉絲,號稱永不放棄的男人,不下劉備的8+9射手,「我認真起來連我自己都害怕。 」這種中二名言或許你我都曾經說過。 更讓人害怕的是,我們從來不認真。 「如果我認真寫起小說,幾把刀都不是我的對手⋯⋯」 「還不是家人反對,不然我明明就是當演員的料,隨便演都比那個誰好⋯⋯」 是啊,世上沒有比找藉口、比放棄更容易的事了,自己放棄就算了,還要嘲諷努力的人,彷彿這樣就能好過些。 三井壽也曾經是這樣:國中最佳球員→二次受傷→放棄夢想→去體育館打架鬧事嘲笑別人的夢想.

  4. 2020年8月3日 · 宮崎駿的伊底帕斯情結. 男孩長大蛻變,與女孩不同。 男孩要與父親發展成競爭關係,才足以成為男人。 女兒則是一輩子的女兒。 佛洛伊德稱此父子關係為「伊底帕斯情結」。 宮崎駿家境很好。 可是他這麼描述他的父親:「無政府狀態,玩樂至上、討厭威權,頹廢墮落的昭和摩登男。 戰時靠支援前線的軍事工廠賺了一大筆錢,戰後也不以為恥。 他是個與天下國家或大局思維無緣的人。 不過,在世時很重視自己的家人,並且貫徹到最後。 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活到了七十九歲。 對父親的情感,錯綜複雜,「總而言之就是不像樣而且丟臉,所以當時把它掩蓋了起來。 」「父親那邊的家族過去經營軍用品工廠。 …… 但是這些身為人民的叔伯們,總是講著自己在中國殺人的故事。 日本不是戰爭的加害者嗎? 這些老頭們有沒有搞錯啊?

  5. 2017年8月3日 · 但其實法國真正為人稱道的是傳統法式鄉村、小鎮的美景,就連印象派大師莫內都選擇在美麗的吉維尼小鎮度過他的餘生,動畫大師宮崎駿《霍爾的移動城堡》也是在這些小鎮取景,就讓我們看看法國人認為最美的小鎮是哪些吧!

  6. 2020年10月30日 · 《神隱少女》說的其實是,被現代資本社會神隱的幽靈青年. 神隱(神隠し),在日本是指「被神隱藏起來」的意思,常發生於孩童身上。 在日本「萬物皆有神」的多神教文中,神明是無處不在的,祂們可能給予祝福,也可能降下災厄,因此生活的大小事情,人們都習慣解釋為神明所為。 而「神隱」便是孩童失蹤時,日本古人「安慰」自己的說法。 換言之,人們不願去猜想孩子可能遭遇不測,因此替真實包裝上神話糖衣,將孩童失蹤的案件,化為一則縹緲傳說。 在《神隱少女》裡,千尋是真的「被神隱」了。 但有趣的是,她被帶往的那個「神之領域」:湯婆婆與神靈居住的湯屋,卻與我們此刻身處的真實人間如此相似…… 沒錯, 事實上整座湯屋,也正是宮崎駿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神話包裝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