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4日 · 一代著名刀馬旦及武俠女星于素秋於美國時間5月12日因吸入性肺炎離世,享年89歲。. 她的家人於美國時間5月22日在三藩市灣區柯瑪市的Woodlawn Memorial Park 殯儀館設靈,翌日中午出殯。. 告別式以佛教形式進行,佈置簡約,遺照由細女麥錦苓挑選,選用了以于素秋 ...

  2. 2017年5月16日 · 于素秋後與粵劇名伶麥炳榮於1966年結婚,婚後自此息影,且移居到美國生活,過生兒育女、弄孫為樂的安逸生活。

  3. 于素秋美國出殯與麥炳榮同埋靜土 孻仔麥耀文:現感覺家是空盪盪

  4. 于素秋美國出殯與麥炳榮同埋靜土 孻仔麥耀文:現感覺家是空盪盪

    • 長安街——光影重構《紫釵記》(1959)
    • 功架門——電影鏡頭下的粵劇功架
    • 導賞門——6位粵劇電影導演的拍攝手法

    展覽的打卡位就是這條特意設計的「長安街」,資料館透過光雕投影技術,重構《紫釵記》(1959)中〈燈街拾翠〉的賞燈場景,而唐滌生所撰的唱詞亦會投射於花燈上。遊覽繽紛璀璨的長安街後,大家便會踏進「功架門」及「導賞門」,進一步了解粵劇電影。

    自小伶影雙棲的輝哥表示,粵劇於50年代的香港開始沒落,紅伶芳艷芬因結婚退下來,薛覺先及紅線女等堅拒把粵劇由舞台搬上銀幕,但同時亦有不少小生花旦轉戰粵劇電影。「50年代粵劇電影興起,很多踏慣台板的大戲演員都轉戰大銀幕,例如麥炳榮和鳳凰女組織班霸大龍鳳劇團,亦有譚蘭卿和林家聲,演出很多著名劇目如《百戰榮歸迎彩鳳》、《鳳閣恩仇未了情》等,令粵劇表演漸漸轉型,最高峰時一個月上映16部粵劇電影。」 輝哥特地翻看了過百部粵劇電影,為「功架門」精選12部電影節錄片段,向年輕人展示大老倌的傳統粵劇功架。其中他特別推介《打死不離親兄弟》(1962),「主角麥炳榮一氣呵成地演唱整首曲,不經剪接,大家可看到他的專業造詣。」

    傳統粵劇與電影融合,以實而不華的電影場面調度及剪接,配合唱、做、唸、打的藝術手段,以及化妝、服飾、道具和鑼鼓等元素演繹故事情節,並把不同年代粵劇名伶的獨特唱腔、做手、功架等保存下來,Sam也覺得演員在導演鏡頭下別有一番風采。「粵劇演員以往多在台上演戲,需要大動作和誇張表情,而觀眾總是坐得比較遠;粵劇電影有鏡頭特寫,舉手投足都變得細膩,我們也可以近距離欣賞他們的技藝」。 展區分別介紹6位粵劇電影導演的作品,特別難得是看到陳皮、龍圖、蔣偉光、珠璣、李鐵、黃鶴聲等多位導演珍貴的生活與工作照片。大銀幕播放的粵劇電影精選片段,每段都配以Sam的專業導賞,為觀眾逐一解構導演的拍攝手法,包括鏡頭、燈光及場景運用等。而在一樓大堂更會播放影壇前輩的訪問片段,探討他們對粵劇電影的看法。 是次展覽帶大家以電影眼光...

  5. 2017年10月31日 · 這不是學術論爭。 麥秋等,只是借他人杯酒,澆自家塊壘,強調多元的重要。 是什麼能夠令少正卯充滿吸引力? 原來因為他更在地,他的教學或許比孔子更有效果。 關鍵是「回首」。 中場休息時大幕上的烏絲欄大書《論語》的〈先進〉篇,中間的一句尤其醒目:「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原來,這個戲的命意,正是七十三歲的孔子對六十三歲孔子(張可堅飾)說:我們要記著那段陳蔡之厄,那時,陳、蔡兩國為了本國利益,不想孔子赴楚國,把他困在邊境,令他絕糧好一段日子。 那是他最困難的時候,劇本編寫了有個女扮男裝的原少正卯學生趁機想行刺孔子,終於逼出孔子有錯殺了少正卯的反省。 少正卯為什麼更受學生歡迎?

  6. 2017年5月24日 · 于素秋美國出殯與麥炳榮同埋靜土 孻仔麥耀文:現感覺家是空盪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