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20日 · 出版: 2019-11-20 09:54 更新:2019-11-21 11:30. 美國參議院11月19日晚上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究竟這項法案的內容是什麼會帶來什麼影響?. 法案將要求美國定期審視香港的自治程度不少人擔心美國有機會取消賦予香港有別於中國內地的特殊地位」, ...

  2. 2019年10月16日 · 人權法案美國眾議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撰文:陳博悟. 出版: 2019-10-16 04:55 更新:2019-10-16 17:26. 800. 美國眾議院在本港時間10月16日早上全體議員一致同意的表決形式通過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of 2019)。 法案其後將交予參議院審議再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作實

  3. 2019年11月20日 · 美國參議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撰文:梁凱怡 成依華. 出版:2019-11-20 06:48更新:2019-11-20 16:35. 美國參議院11月19日以口頭表決的形式一致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以及禁止向香港警察出口特定軍火的法案。. 多名 ...

  4. 2019年6月13日 ·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早於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後期由美國民主及共和兩黨議員提出目的是要求美國政府更新1992年訂立的香港政策法》(Hong Kong Policy Act),以及監察香港地區的人權和政制發展。 在2015年香港「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失蹤,以及2016年香港部分立法會議員遭DQ等事件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和科頓(Tom Cotton)曾再度提出訂立該法案,要求北京政府貫徹「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高度自治。 逃反條例:6月12日參與反修訂《逃反條例》的示威人士滿佈整條夏愨道天橋。 (路透社) 法案:被「點名」人士或受制裁.

    • 制度設計和文明內核差異
    • 以新疆為例:什麼是人權?
    • 各自的問題只有各自最清楚

    實事求是,中西在一些領域確存在根本性分歧。當美國與歐盟將中國列為「制度性對手」(systemic rival),這種定義固然有「越將中國稱為對手,就越容易引發對抗」的隱患,這也是中方反駁歐美「制度性對手」定義的緣由,但中國與歐美的「制度性」分歧卻客觀存在,譬如對資本角色的定義、對政府之於市場的關係、對政黨角色的定義、對社會發展長遠目標的設立等等。 與此同時,在價值觀方面,中西因其歷史演變,也存在鐫刻於文明內核的差異。譬如在面對防疫挑戰時,西方追求與疫情共存、認為清零政策不可行,這當中就有「諾亞方舟」、「亞伯拉罕獻子」、「索多瑪和蛾摩拉」等典故的影子,大抵都有「天命不可違」之感;而中國力求清零,亦折射出「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刑天舞干戚」等典故的影響,無外乎是「事在人為、人定勝天」的精神...

    以近來一再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和德國新任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提及的「中國人權問題」為例,撇開那些毫無證據的「種族清洗」及模棱兩可的「強迫勞動」指控,西方反對中國治疆政策的理性聲音所在意的,大多是中國政府前幾年通過「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集中為新疆少數民族提供「三學一去」(學技能、學國語、學法律、去極端化思想)等課程,而且這過程中不乏強迫令人參加的案例——對不少觀察者來說,「三學一去」就已經充滿爭議,甚至被BBC評論為「洗腦」,而強迫令人參加的情況就更令人皺眉。 可是,當人換一個角度思索,為從小在維吾爾村落成長、所受教育和技能培訓極為有限、無法在現代社會營生的人提供技能、國語、法律培訓,這有什麼問題?至於被污衊為「去伊斯蘭化的」去極...

    聯合國對人權的定義被概括為「人權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權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權利,意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獲得工作和教育的權利以及其他更多權利」。回到前文提到的根本問題:西方更多追求程序正義,中國則更加在意過程與結果。 面對恐怖主義、原教旨主義等問題,西方在恪守程序正義,堅守了人們自由選擇的權利,卻沒能解決工作和教育的權利,沒能很好地保護生命的權利,以至於仍在面臨相關威脅,時而爆發恐襲事件;而中國或許沒能很好地解決自由選擇的權利,卻保障了人民的生命權,確保了人們獲得工作和教育的權利,而那種集中性、不乏強迫性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之所有學員也已經於2019年底全部結業。 從這些維度觀之,中國也好,歐美也罷,自然都會認為自己在努力推動或維護各自的人權,只是着重點不同罷了。而對世界而言,處於和歐美類似...

  5. 2020年3月7日 · 人權法案中較為人關注的一環是美方會否針對中港官員採取制裁措施包括凍結該些官員在美資產禁止入境等等。 張國鈞今日(7日)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直播,談及首天討論內容。 他透露自己在會上表達了反對制裁措施的意見,對制裁效果存疑,「如果這樣對待他們,有多大效果? 如果美國這麼硬來,制裁內地官員,內地官員肯定會企硬。 制裁不是太打中要害,只要不去美國,不在美國有資產就可以了。 【人權法案】民主派3議員赴美晤國務院代表 促盡快公布法案細節 【新冠肺炎】建制泛民同訪美 梁繼昌盼了解人權法案如何實施 【人權法案】陳百里未能解釋條文實際影響 葉劉怒轟:我好失望! 指制裁會損害美方在港利益.

  6. 2019年11月24日 ·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本月19日已經參眾兩院批准只待總統特朗普批准便可生效。 神隱3日後,特朗普22日接受霍士新聞(Fox News)採訪時首次就方案發言:「我既要和香港同行,也要和習近平同行」,令外界認為其對簽署法案有所保留。 事實上,如今北京政府或特朗普本人都正試圖《人權法》影響,令其不至於破壞貿易談判同中美關係,但這樣的「默契」也有脆弱的一面。 繼參議院透過「熱線程序」無異議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美國眾議院19日以417:1的懸殊差距,通過參議院版法案。 次日,包括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及共和黨籍法案提起人史密斯(Chris Smith)在內多人舉行簽署儀式,正式將法案提交予總統特朗普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