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便秘可能讓不少人難以啟齒,但大家要記得人體的健康有一部分來自於吃的營養均衡。 而腸胃正是消化吸收、攝取營養的關鍵器官,所以當腸胃不好,也常常會降低免疫力、引發身體慢性發炎,例如容易長痘痘、受到細菌感染等等。 以往大家都以為只有大不出來才叫便秘,醫學上對於便秘的定義卻不是如此: 只要1週排便少於3次或糞便型態不健康都算便祕,因此實際上有便秘的人可不少! 西方國家便祕盛行率平均15%,最高可達27%,也就是每10個人中會有2、3個人飽受便秘困擾,尤其在65歲以上老年人族群,便秘盛行率加倍提升至26-34%。 便秘症狀與定義. 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 排便需要很用力. 排便不順,常感到糞便阻塞在直腸或肛門. 糞便乾且硬.

  2. 2023年3月13日 · 服用過多膳食纖維缺少補充水份有機會引起「腸阻塞」,缺少水份的纖維不但不促進腸道蠕動,更會停留在腸道內,使大便無法正常通過,因此反而會造成便秘

  3. 2022年9月21日 · 便秘問題須正視 引發大便出血痔瘡. 黃醫生強調,一旦遇到便秘問題必須正視及處理。 「首先大便是身體內的垃圾,長期殘留在腸道有穖會引發痔瘡、大便出血等毛病,亦對腸道以至整體健康有不良影響。 其次便秘可能是身體出現毛病的徵兆,反映消化系統以至身體其他系統出現問題,例如大腸有瘜肉、腫瘤,阻礙大便排出或者身體内分泌出現毛病。 」因此如果便秘持續的話 ,便必須找出原因,及時處理。 「尤其是過往排便正常卻突然有便秘或排便習慣改變的人士,更要注意。 便秘可能是身體出現毛病的徵兆,反映消化系統以至身體其他系統出現問題。 (圖片:sohu) 多吃蔬果仍有便秘或因缺水 忍便可導致便秘. 經常聽到人談及便秘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成因就是吃不夠足夠的蔬果。

  4. 2021年12月20日 · 便秘是指每週排便次數少於三次,排便時感到困難或不舒服,改善便秘的方法包括改善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取、足量飲水)、增加運動量、補充益生菌和消化酵素等。

  5. 2023年9月26日 · 便秘定義︰一周少於3次才屬便秘. 不少人以為要每日成功排便才正常,一日上不到廁所便以為自己患有便秘(英文︰constipation),但實際上一天排便 ...

  6. 2015年02月號. 撰文: 鍾穎嫦. 如廁感到痛楚、排便不暢、需時甚久,相信是不少都市人面對的問題。 便秘貌似殺傷力不強,對日常生活造成了太大影響,因此很多人認為不理也罷。 其實長期便秘對身體來說並非好事,排便過度用力更有機會引發痔瘡或肛裂等情況。 你還忍受每次排便都得進行一次艱苦鬥爭嗎? 大便秘結,宜解不宜結! 便秘問題宜盡早解決. 有研究指出,14%的香港人均面對便秘問題,情況比其他東南亞地區還要嚴重,而女士患有便秘的機會又比男士高兩至四倍。 另外由於老人的活動較少、牙齒退化少吃蔬菜水果、本來患有糖尿病或服食藥物等種種原因,令年紀大的人士經常面對便秘問題。 現今的青少年受考試壓力影響、打工一族亦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因此便秘情況已出現年輕化趨勢。

  7. 2021年2月4日 · 怎麼樣才算便秘的症狀?大不出來就是便秘嗎?醫師說明如何定義 要看自己到底是不是便,不外乎「便便的頻率」、「每次便便的時間」,還有「便便的型態」。

  8. 2020年5月14日 · 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 疾病. 腸道問題. 藥物影響. 神經系統疾病. 心理因素. 其他因素. 便秘症狀. 便秘的症狀包括:

  9. 經常抵制便意或忍便. 生活習慣轉變,例如飲食習慣轉變和睡眠時間轉變等。 住院環境(可能因低私隱度或使用便盆等原因引致)。 便秘成因之二:肛腸疾病. 肛裂. 肛門癌 、 結直腸癌.

  10. 廣告. 你是否有在馬桶上使盡吃奶的力氣,汗流浹背徒勞無功呢? 如果是,你可能已經成為便祕(Constipation)的受害者了。 便祕是現代人很常見的健康問題,由於生活型態和飲食文化的改變,現代社會相較早期農業社會,更容易有便祕問題。 便祕是指因大便太乾或太硬而排出困難,雖然每個人排便的時間不盡相同,但若排便的間隔超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