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5日 · 長期坐姿不良書包太重容易造成脊柱側彎尤其莘莘學子今年受疫情影響要長時間在家學習久坐不動致脊柱側彎問題愈見普遍。. 8至16歲為脊柱側彎好發期更可能隨成長而惡化而女童患病機會較男童高1至2倍。. 坊間流行佩戴護脊腰帶減緩脊柱側 ...

  2. 2020年11月27日 · 香港時間. 2020年11月27日 (五) 06:00. Tweet. 本港有3.5%的兒童有脊柱側彎。 1/4. 兒童及成人均有機會患上脊柱側彎以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最常見本港兒童發病率為3.5%常見於女性且多出現在10至18歲的學童身上至今病因不明有私家醫院引入VBT技術進行的非融合脊柱側彎手術為患者術後保留脊柱活動度加快康復。 有關手術適合患有嚴重側彎但仍有生長空間的患者,料每年有10至20名患者適合此手術。 脊柱側彎為脊柱的三維變形,從正面呈側向彎曲,脊骨向左或右彎曲,呈現「C」形或「S」形。 此病通常在發育期間惡化得最快,即使患者發育完畢,仍有機會持續惡化至成年,甚至老年。 港怡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關日康表示,目前常用治療方法包括觀察、佩戴支架及融合脊柱側彎手術。

  3. 2019年5月22日 · Tweet. 新式外科技術手術適用於受中度脊椎側彎影響及正在發育的兒童。 (黃偉邦攝) 香港大學完成香港首宗以VBT技術進行的非融合脊椎側彎手術負責手術的學者指新技術優點是可保脊柱活動能力毋須使用外部支架或侵入性融合手術亦有助加快脊椎側彎的兒童康復不用留下大面積傷口青少年特發性脊椎側彎 (AIS)的脊柱會呈C形或S形,屬三維畸形。 全港10至18歲青少年中,約有3.5%受此症影響,其中以女孩和青春期發病率更高。 未經治療的脊椎側彎惡化時時會出現背痛、心肺功能下降、軀幹失衡等問題,亦會影響外觀及心理發展。 傳統上,嚴重脊椎側彎需通過手術治療,過程是在患者背部切下很長傷口,再剖開肌肉植入治療棒和螺絲釘。 即使該融合手術成功,也會使脊柱僵硬,限制患者進行某些活動。

  4. 2024年1月13日 · 香港學童脊骨側彎問題加劇有機構調查發現近90%學童出現脊骨問題當中疑似脊骨側彎佔最多逾60%較2022年同類調查增加近1倍有初中生去年6月在政府健康院檢查時發現脊骨側彎問題但須輪候9個月才能見骨科醫生。 調查機構促請政府加強檢查脊骨服務,包括縮短見醫生的輪候時間,又呼籲政府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家長對子女脊骨健康的關注。 兒童脊科基金在前年及去年,共為10,427名、2至16歲學童,進行初步脊骨健康檢查,發現去年有89.5%學童出現脊骨問題,當中以疑似脊骨側彎佔最多達60.8%,較前年的34.3%,上升約1倍。 同時,3至5歲幼稚園學童情況更為嚴重,疑似脊骨側彎個案,由前年的14%升至55.5%,升幅超過2倍。

  5. 2024年4月17日 · 兒童脊科基金榮譽顧問脊醫張卓瑋表示有些小孩會出現高低肩站立坐時身體側彎等症狀但不知道是脊椎側彎才有這些姿勢還是這些姿勢導致脊椎側彎至於脊椎側彎會否影響小朋友發育要視乎側彎度數張卓瑋續稱脊骨處有彎曲時要通過X光片確定彎曲程度不同的嚴重程度會有不同的排期時間如果彎曲程度輕微僅10至20度約排期半年但如果是彎曲50至60度則會安排最短2個月到公立醫院覆診。 排期時間過長導致病情惡化的情況也比較常見,也會視乎惡化程度多少而定。 張卓瑋建議,在小五至初中階段脊椎側彎最容易察覺,家長可以自行判斷,例如觀察小孩站立時會否中心偏向一側,或是臀部中間與頸部能否連成一條直線等。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9年7月16日 · 港怡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關日康表示不論小童或成人均有機會出現不同類型的脊椎側彎10歲以下的小朋友若出現早發性脊椎側彎不但影響發育嚴重者更會影響心肺功能運作一名6歲的早發性脊椎側彎患者背部呈嚴重S形由於他仍處於發育長高階段團隊確定沒有脊椎神經問題後便安排手術植入磁力控制生長棒」,通過每月在體外利用磁力伸展生長棒矯正脊椎而又不會影響他的發育長高。 關日康提到,醫生會按照患者的年齡、脊椎側彎的弧度與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案。 若對象為發育期間的小朋友,治療目標會以減低惡化機會及避免影響發育為要。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http://bit.ly/2IJdjms. Dr.東:脊椎側彎後果嚴重 針對性治療減併發症機會. 探射燈:補種苗木易折斷 政府埋塌樹炸彈.

  8. 2019年8月14日 · 香港港安醫院骨科顧問醫生麥建章說大部分脊椎側彎原因不明通常在青春期出現先天脊椎異常有肌肉神經問題都有機會致脊椎側彎令脊骨向左或向右彎曲呈C形或S至於肩負重物造成脊椎側彎是誤解麥說長期負重物或姿勢不正最壞影響是關節勞損當家長發現孩子的肩膀高低不一肩胛骨左右不對稱突出腰部不對稱或盆骨傾側都要盡快求醫。 因情況嚴重時有機會壓住心肺,影響呼吸;身體壓力分布不均,亦會加速關節勞損。 為避免於發育期間側彎再惡化,醫生會安排患者長期使用矯形腰架。 但當側彎達45度以上,便需考慮做手術,醫生會使用電腦導航及神經監測儀,準確將螺絲植入矯形。 患者術後關節靈活度有機會大減,因此麥亦建議,患者術後都要開始培養運動習慣,多拉筋護理脊椎。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