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兒童醫療保險計劃 相關

    廣告
  2. 免費報價! Pacific Prime與多家保險公司合作, 提供多種類國際保險計劃. 根據您的需求選擇醫療資源, 並免費為您比較保費和保險福利等, 為您量身定制醫療保險方案.

  3. 參與宣明會「助養兒童計劃」,為貧困孩子帶來切實可見的改變。 幫助貧困孩子享健康,獲教育,在愛和保護中長遠改善生活。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9日 · 當局也會推行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把現時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長者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後額外500元會自動發放至其戶口作該等用途鼓勵他們更有效使用基層醫療服務為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發展政府會強化醫務衞生局中醫藥處的職能開設中醫藥發展專員一職以促進相關發展和政策統籌工作例如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 此外,中醫藥門診服務資助名額將由每年60萬個增至80萬個,地區康健中心也會加強中醫藥服務。 李家超表示,公營醫院服務是醫療體制的骨幹,當局會從多方面提升有關服務,包括多管齊下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以期在2023至24年度把醫院管理局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縮短兩成;並廣泛採用視像會診,以及推出新的藥物送遞服務模式,方便病人。

  2. 2021年5月23日 · 衞生署的兒童體能及智力測驗服務有十個專科醫生空缺空缺率為40%),以致在2020年只有約65%的新症可以在六個月內完成評估遠低於90%的目標情況令人憂慮。 隨着本港人口急速老化,以及市民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醫生人手短缺的問題若不解決,受苦的只會是廣大市民,尤其是基層和長者。 醫生人手嚴重短缺. 本港缺乏醫生人手是不爭的事實。 以人均醫生比例而言,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有兩名醫生,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包括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美國(2.6名)、英國(3.0名)和澳洲(3.8名)。 食物及衞生局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以2017年為推算基準年)顯示,根據本港人口結構變化推算醫療服務需要,醫生人手由目前到長期均會持續短缺。

  3. 2019年6月6日 · 衞生署通過各個工作範疇提供基層醫療服務,並以預防護理為重點,管局則透過普通科門診的多元服務和活動,提供以社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為積極推動基層醫療健康,本屆政府除了會繼續加強衞生署和管局轄下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外,亦銳意投放資源推動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務求調整目前偏重治療,多位議員包括陳恒鑌議員、麥美娟議員及李國麟議員等都有提到現時偏重治療醫療體系。 我們亦希望透過加強推動個人和社區的參與、統籌和協調不同社界別,提升市民對預防疾病的意識,鼓勵市民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加強自我和家居照顧及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從而減少可避免的專科及住院需要。 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公布,政府將透過設立以嶄新運作模式的地區康健中心(康健中心),實踐加強地區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目標。

  4. 2022年11月11日 · 2022年11月11日.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該局會在今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並以地區康健中心為樞紐統籌基層醫療服務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的理念在社區提供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11月11日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及會議就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作出簡報的開場發言: 主席、各位委員﹕. 大家好,今日我會為大家簡介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有關醫療衞生政策措施。 隨着全港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普遍,公營醫療不勝負荷,專科服務輪候時間不斷上升,加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影響和挑戰,多年來過分倚重公營醫院系統的後遺症越見明顯。

  5. 2023年9月21日 · 2023年9月21日. 醫務衞生局宣布為配合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發展下月6日起政府資助的多項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包括長者醫療券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和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只容許已加入基層醫療指南的醫生參與。 市民應向其醫生查詢,或自行 上網查閱 醫生已否加入指南,以確保日後仍可經同一醫生享用資助服務。 醫生若於兩個月寬限期即12月6日後仍未加入指南,將不能繼續提供上述計劃下的資助服務。 政府《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要求,所有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醫療專業人員必須登記加入指南。 現時,疫苗資助計劃、院舍防疫注射計劃、地區康健中心服務,以及今年第四季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已規定加入指南的醫生方可參與。

  6. 2023年4月27日 · 2023年4月27日. 衞生署公布長者醫療券計劃 適用範圍明日起擴展至四類參與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醫療專業人員即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以及經他們專業評定和提供的醫療設備例如助聽器等。 優化措施預計可惠及近170萬名長者。 政府呼籲上述四類醫療專業人員向衞生署登記參與醫療券計劃,為長者提供更多私營基層醫療服務選擇。 連同新增的四類醫療專業,合資格長者可使用醫療券支付共14類醫護專業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 其餘十類專業為西醫、中醫、牙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放射技師、醫務化驗師、脊醫,以及註冊名冊第一部分註冊的視光師。 截至3月底,超過11,000名香港醫療服務提供者登記參與醫療券計劃。

  7. 2022年9月2日 · 2022年9月2日. 醫務衞生局公布自願醫保計劃 推行三年保單數目已突破100萬其中逾半受保人為40歲以下人士約三分一更為30歲以下反映計劃有效吸引年輕人士投保自願醫保計劃2019年4月1日全面推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認可產品保單數目已達1,045,000張。 此外,去年93%索償個案成功索償,其中獲全額償付的個案約佔39%,償付比率九成或以上的個案約佔65%、八成或以上的約佔78%。 綜合全年索償個案,整體償付比率平均約為89%,可見計劃有效協助市民應付醫療開支,讓他們安心使用醫療服務。 截至上月31日,市場上的認可產品共86款,包括32款標準計劃和54款靈活計劃,共385個產品選項供市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