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8日 · 至於公務員退休金的採計基準有別於勞保年金早就採計最高六十個月的投保薪資目前公務員僅採計在職最後一個月之俸額顯然不公。 因此新法在明年實施後,隨著直接採計最後五年的平均俸額,並以逐年遞增一年之幅度,直到採計最後十五年。 月退起支年齡 將逐年延至65歲. 有鑑於公務員動輒於五十餘歲辦理退休、請領退休金,公務員月退起支年齡則接續自「七五制(繳交保費的年數與退休年齡相加之數值)」過渡到二 二一年達「八五制」之進度,再以指標數逐年加一之幅度,至二 三 年達到「九四制」,並於二 三一年達到六十五歲,比原本年改會所規劃的期程多了五年過渡期。 至於警消等危勞人員,仍維持現行須滿五十五歲的「七 制」,未做任何更動。 另有鑑於原住民的平均餘命短於國人,原住民的退休金起支年齡可提早五年至六十歲。

  2. 2017年6月28日 · 但若因受僱執行政府緊急事故或救災、救難,或受僱擔任山地、離島、偏遠地區醫療職務者,則能繼續領取雙。請領遺屬年金 須結婚10年、年滿55歲

  3. 2024年1月9日 · 2024/01/09 06:29.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軍公教今年加薪4%,總統8日公布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後,各機關可以正式啟動發放流程。 至於1月加薪的部分何時補發? 官員認為,要看各機關行政作業流程,以此期程推估,來得及的機關,說不定可以先個別造冊補發,不一定是隨2月的薪資發放。 軍公教薪資是採「事先」發放,當月薪水固定1日入帳,不過,總預算去年12月19日三讀,三讀後還要經總統公布,而人事總處也要調整加薪4%後的俸()額、專業加給表及主管職務加給表,然後報到行政院,政院再發函到各機關,因此來不及1月1日入帳。 人事總處表示,行政院於今年1月4日將軍公教員工待遇調整相關規定函知各主管機關轉知所屬機關學校,院函並說明須待總統公布始完成法定程序,溯自今年1月1日生效。

  4. 2023年12月21日 · 行政院人事總處表示行政院刻正就軍公教人員俸額表專業加給表及主管職務加給表支給數額進行細部調整作業待總統公布及行政院核定各項支給表後溯自2024年1月1日生效並函送各機關據以辦理薪資調整及補發作業。 軍公教薪資是採「事先」發放,當月薪水固定1日入帳,雖然明年總預算已三讀,但距明年1月的發薪日只剩不到10天,官員指出,要1月1日準時入帳,作業上是來不及,但還是會補發1月加薪的4%;至於補發時間,各機關作業時程不同,最快是隨2月薪資發放,但不會跟年終獎金一起發。 官員解釋,總預算三讀後,要經總統公布,而人事總處也要調整加薪4%後的俸(薪)額表、專業加給表及主管職務加給表,然後報到行政院,政院再發函到各機關。

  5. 2017年6月23日 · 2017/06/23 21:09.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立法院臨時會今繼續進行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草案的二讀程序表決最關鍵的所得替代率改革,退休人員所得替代率將至明年起直接砍到75%,並依每年遞減1.5%的幅度,在10年後降至60%。 也就是未來的文官月退天花板將是6萬3690元。 有鑑於公務員的名目退休所得替代率高達95%往往超越實質薪資的100%年改會提出幅度不小的改革版本,以最高35年資為例,首年的所得替代率就會直接降至本俸2倍的75%,再依每年遞減1%的幅度,在15年後降至60%。 約為在職所得的70.8%,接近德國公職年金40年最高70.75%。 較於馬政府時期的最終改革目標,本俸1.7倍的80%,年改會版還少掉0.16個本俸。

  6. 2015年3月12日 ·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進入職場十年的三十到三十五歲受僱者平均薪資近三萬五千元,但高考及格即使十年未獲任何升遷,月薪也高達五萬六千元。 立委促先解決財政赤字 再談加薪. 民進黨立委李俊俋說,軍公教加薪一%,不只要增加七十億元支出,還有後續退撫負擔,政府應先解決財政赤字,才能談軍公教加薪,否則是本末倒置;且軍公教一加薪,就會帶動通膨,物價漲上去就回不來,讓低薪的勞工承受苦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網友回應. 國民黨立委宣稱軍公教已四年沒加薪,鼓吹明年為軍公教加薪,遭質疑為選舉綁樁,但逾六十七萬名現職軍公教事實上已年年調,每年可晉升一個俸級,月薪平均可增近千元,反觀勞工薪水卻「不增反減」。

  7. 2021年11月8日 ·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正式拍板明年軍公教調薪4%至少82萬人受惠是25年來軍公教調薪幅度最高的一次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施能傑今日於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答詢時表示包括公務員警消的專業加給以及教師的學術研究費等,「本俸專業加給主管加給3項都會調。 國民黨立委葉毓蘭質詢時詢問,人事總處為何8月時建議軍公教不加薪? 施能傑說,當時經濟狀況、物價指數等考量因素都是更早的數據,加上疫情嚴峻,因此認為暫時不調薪。 到了10月時疫情漸緩,且經濟狀況創11年新高,各種稅收也進來,條件已經成熟,所以建議應該調薪。 葉毓蘭再問,調薪是否有「中央請客、地方買單」的狀況,地方政府是否有辦法因應,相關預算是否編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