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日 · 公民及社會發展科下學年起取代高中通識科教育局今日2日公布課程指引披露內地考察細節及要求內地考察不計入公開評核內惟在65頁指引中佔約11頁,「內地考察四字出現了70次教育局強調內地考察是課程重要一環,「不應視為學生的自選安排」,每名學生須以個人名義呈交專題研習報告即使學生因實際困難及有充分理據不能赴內地考察亦須以遙距考察等替代學習經歷。 教育局更提議學校考慮以一天內地考察團取代香港學校旅行,讓部份級別學生參加。 考察團細節,即次數、日數及行程等均可校本決定,惟必須涉及中華文化元素或與本科課程內容相關,教育局亦會提供考察團予學校報名。

  2. 2021年6月2日 · 高中公民及社會發展科今年9月在中四級推出教育局今日2日公布有關課程及評估指引對比新舊指引的學與教資源部分在教師設計和運用教材的主導原則一項新增不少要求包括指多採用及參考官方機構提供的資料採用相片及漫畫應與課文配合,「不可過於誇張」;關於憲制秩序必須參照憲法》、《基本法香港國安法及相關法律文件。 至於舊指引提及,「官方的觀點應與來自非政府組織、民間團體和獨立人士的觀點互相衡量」,及「任何權威性的專業意見均應被視為分析某一議題的眾多角度之一,而並非最後的定論」則全被刪走。 延伸閱讀: 公社科指引出爐 談國家安全無礙港人權利 違法律道德不准探究. 公社科課程指引:內地考察不應視為學生自選 可取代香港全校旅行.

  3. 2021年6月2日 · 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新學年中四起逐步推行距離開科尚餘僅三個月課程及評估指引今日終於出爐」,詳細交代課程內容教與學策略評估準則等當中在學習國家安全議題時提及不會影響香港的法治和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香港居民須遵守法律維護國家安全和法治新課程指引為探究議題劃界」,強調公社科重視培養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與積極的態度,「任何違反法律或人倫道德的事件或課題均不應作為探究學習的題目。 有通識科老師批評,新課程指引「綁得好死」,由討論內容至分析角度,都諸多限制,昔日能夠討論安樂死、胚胎幹細胞等道德倫理爭議,日後也似乎要禁絕討論。 延伸閱讀: 公社科課程指引:內地考察不應視為學生自選 可取代香港全校旅行. 公社科強調多用官方資料 引相片不可誇張 刪「權威意見非定論」

  4. 2021年5月5日 · 針對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教育局在文中指目前正與考評局編訂課程及評估指引供教師參考舉辦全新系列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並將採取不同的模式如研討會工作坊經驗分享等讓教師掌握該課程的理念宗旨以及學與教和評估要求亦承諾提供教材讓教師使用指教育局資源及官方機構資料豐富. 局方又提到教師今年9月會先教授「『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課題不論是教育局提供的學與教資源還是由官方機構提供的參考資料均相當豐富有信心教師能安排及處理。 另外,教育局指隨優化措施推行,單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明顯減少課時和改為半科,相信四個核心科目所佔的總課時,應可調整至約百分之五十。

  5. 2021年6月4日 · 高中公民及社會發展科今年9月在中四級推出教育局本周三2日公布有關課程及評估指引教協理事中學副校長張銳輝於電台節目千禧年代批評現時公社科課程內容寫死」,以官方想法作為教學方向自由空間收窄他觀察到現時僅得單一角度如肯定內地改革開放的成就亦沒有批評香港政制的空間形容為單一貫輸式教學。 張亦指,新學年即將於9月開學,教師在沒有教材的情況下,準備時間倉促,「新一年中四同學要讀,對老師學生係咪負責任嘅做法呢? 教協理事、中學副校長張銳輝。 (陳映彤攝/大學線授權使用) 張銳輝於電台節目表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和評估指引是難以釋除疑慮。

  6. 2021年6月11日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在新學年中四科推行取代原有的高中通識科教育局本月初公布課程指引後課程發展處積極舉辦教師培訓助教師了解新科要求教育局今日11日下午舉辦了網上講座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教師詮釋課程架構及學習重點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林思嫺以疫情為例提醒教師發展中具爭議或未有足夠資訊的議題不宜在課堂內討論:「疫症起源爭論唔應該係課堂進行討論」,至於港府應對疫情的工作則可談及。 多於一名出席講座的前線老師批評,講座未有涉獵考評部份,不利老師方便備課及預備教材,促教育局盡快提供考評範例。 公民科課程框架:三大主題 .

  7. 2021年6月2日 · 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將於2021/22新學年起取代高中通識科教育局今日2日公布課程指引透露已向出版社提供指引講解公民科課程架構內容及編寫課本準則預計經評審的中四及中五課本會在明年推出2022/23學年使用教育局另向每間公營中學發放及提供本地高中課程的直資中學發放一筆過30萬元津貼支援學校在2021/22學年起推行公民科課程津貼指引列明不同用於聘請教學或非教學人員,亦不可外判整體規劃予其他機構,就連聘請外間機構或專業人士進行教師培訓亦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