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29日 · 《西厢记》影响深远,它首次细腻地描述了古代男女追求爱情的心理,也描述了他们大胆的性爱心理,成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典範,其中的红娘角色也颇为成功,自《西厢记》始,“红娘”二字遂成为“媒人”的代名词。 刘以鬯先生的《寺内》是他的故事新编系列裏最长、也费力最多的一部。 究竟做了哪些创意的改变呢? 第一是文体上的大改变,成为中外文坛独一无二的两栖文体:既是诗体小说,又是小说体的诗。 他提及这部《寺内》时,几次都不同。 在《“娱乐他人”和“娱乐自己”》他说:“我尝试用诗的语言写中篇小说《寺内》。 ”在《不是诗的诗.序》裏他则说:“诗体小说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小说,我写《寺内》用小说的形式写诗。 ”这就将王实甫《西厢记》的剧本形式彻底颠覆和改造;第二,原作蜚声中外,五本二十一折,结构气派都够完整宏大。

  2. 2019年2月10日 · 六十年代初,我这晚辈初与他接触。 那时陆海通集团属下的油麻地平安大酒楼主理人“鹹酸李”,设“孟尝食堂”,搞些新意思招徕食客,常邀请李凡夫及诗人王季友作座上嘉宾,我则敬陪末座,发现他的后面裤袋必插着小瓶莊的玫瑰露。

  3. 2020年9月16日 · 上世纪六十年代创刊的《13点》,开创了香港少女漫画潮流。 作者李惠珍成功塑造风靡一时的“13点”,漫画以黑白单线勾画出少女的多变形象,不需靠色彩来吸引眼球,可见画家技巧高和构图功架。

  4. 2019年8月6日 · 文| 香港 南方. 百年老字号 招牌有乾坤. 典当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当之一,中国早在南朝时,就已有寺庙开始经营当铺;在西方,典当业务一开始也是由修道院打理。 行业的开端,饱含着感恩与慈悲。 在香港,当铺的出现早于开埠。 最早可以查到的关于香港当铺的史料是阮元的《广东通志》,书中记载,1821年的道光元年,在香港当时所属的新安县地,就已经有16间当铺。 香港开埠之后,港英政府在1926年颁布典当法例,香港第一间合法当铺也从此在西环水街开门营业。 1947年,在当时港府的支持下,港九押业商会成立,聚拢着行业内各当铺之间凝聚力。 香港的典当春秋,见证社会经济的历史变迁。 经历战事硝烟和历史沉浮,古老的当铺在香港依旧屹立不倒,如同服下了“定风丹”。 目前为止,香港可统计的当铺仍有250多间。

  5. 2019年3月22日 ·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香港还未曾出现这样的外来族群,随着香港大家庭结构的纷纷瓦解,小家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香港社会整体平均知识水平的提高,白领收入普遍优渥,生儿育女的照顾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香港的医疗福利制度优势走在 ...

  6. 2019年2月17日 · 从《香港文学》看香港文学(三)/赵稀方. 图:梁秉钧(也斯)的写实与众不同,不注意经营故事,主体是散文体. 70年代以后,随着本土主义的兴起,香港文坛出现了分化。. 大致上,本土文学是在《中国学生周报》和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不过 ...

  7. 2019年4月21日 · 六十年代以来在《工商日报》、《星岛日报》、《中国学生周报》、《当代文艺》、《海光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爱在虚无飘渺间》(1967)、《心灵的医院》(1968),短篇小说集《月亮的性格》(1967)、《在原来的地方》(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