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Bowtie健康資訊團隊整理乳癌相關資訊,深入淺出地幫大家了解乳癌成因、症狀、檢查、治療及預防方法! 香港乳癌發病人數及死亡率. 根據醫管局最新統計數字,2020年女性乳癌新症共錄得4,988宗,而且乳癌佔全港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28.4%,屬於最常見的女性癌症種類 。 至於死亡率方面,2020年共有751名女性死於乳癌,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 12.2%,僅次於肺癌及大腸癌。 乳癌為2020年本港第三大癌症. 1981至2020年乳癌女性年齡標準話發病率及死亡率. 什麼是乳癌? 男性也有機會患上? 簡單而言,當惡性腫瘤出現於乳房,就會形成乳癌(Breast Cancer)。 癌細胞會侵襲乳房組織,並且有機會擴散至腋下淋巴腺,甚至身體其他部位如肺部﹑骨骼﹑肝臟及腦部。

  2. 2022年2月15日 · 黑色素瘤(Melanoma,又稱黑色素細胞癌)是皮膚癌的一種,並不常見,約佔皮膚癌中 5%,其腫瘤增生快,復發率亦高,須及早治療。 黑色素瘤患者的皮膚上會產生不正常且不均勻的黑色素沉澱,例如皮膚冒出新的黑斑,或者原有的膚斑或痣變大、變形或變色;患處通常不痛也不癢,但會有向外擴散的現象,變異的過程可長達數星期,甚至數月。 由於皮膚是黑色素細胞聚集的主要器官,所以大多數的黑色素瘤都是長在皮膚上的。 黑色素瘤種類. 黑色素瘤可依據不同的型態,分為 4 種: 黑色素瘤成因. 紫外線是造成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因為它會破壞皮膚細胞的 DNA。 如果沒有做好防曬措施,或在太陽下長時間曝曬,或皮膚被反覆 曬傷 ,都會提高罹患皮膚癌的機率。

  3. 2020年9月1日 · Bowtie醫療資訊團隊邀請莊柏醫療集團的温向東醫生分享皮膚癌相關的知識,讓大家了解更多! 作者 莊柏醫療. 日期 2020-09-01. 更新 2024-01-23. 甚麼是皮膚癌? 皮膚可分為三層,最外層的表皮、深層的真皮及皮下組織,其中表皮由多種細胞組成,包括基底細胞、鱗狀細胞和黑色素細胞。 皮膚癌是皮膚表皮細胞異常失控生長,而形成的皮膚惡性腫瘤。 按出現癌變的細胞,皮膚癌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非黑色素瘤,包括基底細胞瘤及鱗狀細胞瘤,另一種為黑色素瘤。 香港人患皮膚癌的情況. 皮膚癌是本港第七大癌症,2017年有1190宗新個案,其中非黑色素瘤有1,101 宗,黑色素瘤佔89宗;2018年有72人死於皮膚癌,當中45宗是黑色素瘤。

  4. 2020年5月5日 · 你都唔會隨便幫人打煲呔、綁鞋帶啦!. 呢個一定係你身邊好重要同好珍惜嘅人。. 公司取名 Bowtie (保泰人壽),是因為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觸動到人的品牌。. 香港不乏保險公司,欠缺的是一間以科技為本的保險公司;香港不乏投資成份保險,欠缺的是純保障的 ...

  5. 2021年5月31日 · 香港腳的成因. 香港腳醫學名稱是腳癬,是由真菌感染引發的足部皮膚病,本身具傳染性。 主要有兩大因素導致香港腳問題,第一是環境因素,高溫潮濕的環境有利真菌不斷繁殖,所以經常穿密不透風的鞋、或腳部較多汗的人士,由於腳部長期處於潮濕狀態,會較為容易引發香港腳發作。 除了環境因素外,與香港腳患者間接接觸有機會感染香港腳,包括是碰觸香港腳患者用過的拖鞋、毛巾,或是赤腳走在真菌可以傳播的公共區域如游泳池地板、更衣室等,都有可能感染到香港腳。 香港腳的症狀. 香港腳常見症狀包括是腳趾間痕癢、脫皮、腳部皮膚裂開、發紅、腳跟皮膚異常增厚角化等,至於情況較嚴重的香港腳患者腳部或會長出水泡、傷口及潰瘍等,如果處理不當,真菌或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如手部等,嚴重更會演變成細菌性皮膚炎,有發膿現象。

  6. 2023年3月6日 · 作者 Bowtie 團隊. 日期 2023-03-06. 更新 2023-03-31. 甚麼是粉瘤? 粉瘤(英文︰Epidermoid Cysts)是皮膚下的良性小腫塊,由角蛋白積聚而成,內含脂肪酸及油質分泌物。 粉瘤通常不會發展成癌症亦沒有傳染性。 它們可以出現在皮膚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於面部、頸部和軀幹。 為何被稱為「粉瘤」? 當皮脂腺出口管道受到阻塞,皮脂分泌物積聚便會形成囊腫,由於擠壓時會滲出粉狀分泌物,故這些囊腫又稱「粉瘤」。 粉瘤的種類. 粉瘤在醫學上並無明確分類,但常常會與「皮脂腺囊腫」(英文︰Sebaceous cyst)混淆,其實兩者是有不同之處。 而最大分別在於皮脂腺囊腫只會出現在 皮脂腺(英文︰Sebaceous gland),而且較為罕見。

  7. 2020年6月11日 · Bowtie團隊整合了10個常見急症,包括流鼻血、哮喘、中風、心臟病等急救方法,讓你可以在緊要關頭助傷患一臂之力! 作者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 日期 2020-06-11. 更新 2022-10-17. 急救原則和目的. 無論是意外受傷或是突發疾病,最開頭的十分鐘往往非常關鍵,如果傷患能在這段黃金時間得到適切治療,生存和痊癒機率都會大大提高。 所以急救人員的最首要目的就是在專業醫護或救護車未到達前,善用現場環境的物資和人手,對病者進行初步援助及護理。 施行急救時,急救員應秉持以下3大原則: 保存生命 – 恢復患者呼吸和心跳、制止大量出血. 防止傷勢或病情惡化 – 處理 傷口 、固定骨折. 促進復原 – 避免非必要的移動、安撫患者情緒. 延伸閱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