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妻子說:「我說不開心,他沒有理解,只教我怎麼解決! 丈夫卻說:「她重覆反映這事令她不開心,我已告訴她要怎麼,她就是不聽,我也再沒耐心去聽回應,反正她不會聽我的!

  2. 本會是一所天主教志願機構,於1967年正式註冊為服務社團,並以促進美滿婚姻及促使父母善盡天職為宗旨。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在2000至2001年,FOCCUS婚前評估服務、性障礙治療服務和教友補禮亦相繼成立。

  3. 服務概覽. 婚姻輔導及家庭生活培育. 輔導服務. 服務單張. 服務宗旨. 我們本著專業精神,不分宗教、種族,促進美滿婚姻、幸福家庭,以關愛及信念豐盛生命,服務人群。 目的. 透過提供輔導服務,本中心輔導員與當事人共同評估當事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發展有效處理問題的方法,幫助個人調適情緒,從而培養健康的人生。 婚姻輔導. 夫婦溝通與衝突. 建立夫婦親密關係. 夫婦性愛生活. 處理婚外情危機. 育兒及子女管教. 家庭關係. 姻親關係. 個人輔導. 情緒健康(如抑鬱、焦慮) 人際關係. 戀愛/婚前關係. 工作壓力. 個人成長發展. 輔導員簡介. 本中心輔導員擁有多年從事輔導的經驗及培訓。 更多資料. 輔導內容 嚴守保密. 服務時間及收費. 備註: 本輔導服務由香港公益金贊助部份經費。 服務地點.

  4. 2022年8月8日 · 夫婦義工會借助自己的婚姻經驗,帶出公教婚姻婚姻不可拆散的本質。 我和太太不時會分享相處心得。 」與妻子結婚近半個世紀的龍寶材認為,夫婦相處最重要是耐性,「畢竟是兩個生活習慣各異的人走在一起,需要時間磨合。 我跟太太花了兩三年磨合,才真正找到最舒服的相處方式。 」盧月華憶述最初擔當義工時,香港也像目前一樣,經歷移民情況,她期望繼續陪伴夫婦,讓他們對社會及婚姻保持信心。 疫情下緩和 夫婦衝突. 公教婚姻輔導會提供婚姻輔導、婚前培育、生命與家庭教育、銀齡夫婦培育等服務,涵蓋婚姻的每個階段。 該會總幹事趙崔婉芬說,疫情下求助個案趨增,該會早前推出「婚姻.再思」計劃,幫助他們在衝突中尋回結婚的初心與愛情,社工透過了解、陪伴,及幫助夫婦積極行動,走出困境。

  5. 1977. 創辦「橋」婚姻與家庭季刊,用文字傳遞婚姻及家庭教育。 1978. 於瑪利諾書院部份地方成為九龍中心。 1983. 邀請國際知名的家庭治療大師沙維雅女士 (Virginia Satir)為本會及業界同工進行專業訓練。 編寫「家庭生活教育-教師手冊 (上、下冊)」。 承辦「國際家庭生活促進聯會第三屆國際大會」,並邀請德蘭修女 (Mother Teresa)主持開幕禮。 1985年 - 1994年. 1988. 獲當年香港賽馬會 (慈善)有限公司資助,成為全港首間機構推動婚姻調解服務。 於聖猶達堂成立北角中心。 1990. 邀請台灣著名學者/作家張曉風女士及英國著名天主教神學家及精神科醫生Dr. Dominion分別來港舉行研討會。 1991.

  6. 2022年9月20日 · 1)我與伴侶的關係像甚麼? 2)在互動中,我怎麼參與? 3)過去與現在的角色有沒有不同? 4)是甚麼讓關係模式不一樣了? 5)要改變這樣的關係,我可以怎麼做呢? 6)如何成熟地處理自己的期望和情緒? 過程中,我得到領悟。 面對溝通阻礙與關係窒礙,我先處理自己,化改變對方的期待為對自己的好奇,先檢視自己的「貢獻」及回應的方式,是否反而或可能激發了負面的互動模式,強化了對方的抗拒和防衛,使溝通越溝越糟。 在一段關係之中,沒有人是局外人。 二人關係的素質,我要負上一半責任。 關係是互動的結果,我們要看見自己是如何參與其中。 共勉之! 註釋. 1. 羅子琦 (2022 )。 《給愛一個機會:婚姻諮商》。 台灣:寶瓶文化。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橋—婚姻及家庭季刊》。 第159期。 2022年9月.

  7. 2024年3月7日 · 本會是一所天主教志願機構,於1967年正式註冊為服務社團,並以促進美滿婚姻及促使父母善盡天職為宗旨。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在2000至2001年,FOCCUS婚前評估服務、性障礙治療服務和教友補禮亦相繼成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