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4年7月18日 · 司徒華 (英語: Szeto Wah ,1931年2月28日—2011年1月2日),原名 司徒衛華 ,暱稱「 華叔 」, 廣東 開平 人,成長於 香港 ,曾任香港 民主黨 黨鞭 及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主席,被喻為 香港 民主派 元老及精神領袖。 司徒華曾經為教師,繼而為小學校長,執教四十年。 自1970年代參加 社會運動 ,於1973年出任教師工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首任會長 [3] 。 1978年於 九龍城 發起反校長貪污的 金禧事件 而奠定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的地位。 1985年晉身 香港立法局 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同年,獲中國中央政府委任為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委員。

  2. 司徒華 (英語: Szeto Wah ;1931年2月28日—2011年1月2日),原名 司徒衛華 ,暱稱「 華叔 」, 廣東 開平 人,成長於 香港 ,曾任香港 民主黨 黨鞭 及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主席,被喻為 香港 民主派 元老及精神領袖。 司徒華曾經為教師,繼而為小學校長,執教四十年。 自1970年代參加 社會運動 ,於1973年出任教師工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首任會長 [3] 。 1978年於 九龍城 發起反校長貪污的 金禧事件 而奠定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的地位。 1985年晉身 香港立法局 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同年,獲中國中央政府委任為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委員。

  3. 2004年7月18日 · 司徒华 (英语: Szeto Wah ,1931年2月28日—2011年1月2日),原名 司徒卫华 ,昵称“ 华叔 ”, 广东 开平 人,成长于 香港 ,曾任香港 民主党 党鞭 及 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 主席,被喻为 香港 民主派 元老及精神领袖。 司徒华曾经为教师,继而为小学校长,执教四十年。 自1970年代参加 社会运动 ,于1973年出任教师工会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 首任会长 [3] 。 1978年于 九龙城 发起反校长贪污的 金禧事件 而奠定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 的地位。 1985年晋身 香港立法局 教育界功能组别议员,同年,获中国中央政府委任为 基本法起草委员会 委员。

    • 歷史
    • 常見的揮春語句
    • 延伸閱讀
    • 外部連結

    起源

    揮春源於中國的宋朝,其起源可以分為三方面:宜春帖、桃符、延祥詩。 宜春帖,是揮春的起源之一,又名「春書」,在南北朝時已經出現,是人們祈求招祥納福的物品,是於立春日用色紙剪成「宜春」二字,張貼在門柱上,也有一些是寫成單句的其他吉祥話,貼於門楣上。南朝梁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載,當時立春日湘、鄂兩地人們除了用彩色的綢布剪成燕子的形狀戴在頭上外,還要寫「宜春」二個字貼在家中,即宜春帖,又稱春帖。唐朝孫思邈的《千金玉令》也有提到人們於立春時張貼宜春帖。由於立春與春節接近,而宜春帖的形式又與現在的春條、橫批相似,一些學者認為現在的春條、橫批是直接源自宜春帖,只是名稱不同。 桃符是揮春的另一個起源。桃符是民間於春節時用桃木板畫上神荼、鬱櫑二神驅避鬼怪的物品,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主管萬鬼的神荼和鬱櫑。遇作祟的鬼就會把它捆起來餵老虎。。後來人們在桃符上寫上一些吉祥語句。在唐朝時,楹聯開始出現。《敦煌遺書》就記載了一些楹聯,帶有吉祥寓意,部份學者,認為這是最早的楹聯,如敦煌研究院研究員譚蟬雪於《文史知識》1991年4月號一篇題為《我國最早的楹聯》的文章裏提出這種說法,但直至現在仍...

    日本

    日本的新年和立春都有貼吉祥語句的習俗,其中立揮春的稱為立春札,又因為經常寫上「立春大吉」四字,所以又稱立春大吉札。立春札多由佛寺、神社發出,以白紙製作,常見的語句為「立春大吉,鎮防火燭」。也有些人會自己書寫。 新年貼的稱為正月札,顏色並沒有一定限制,常見的語句有「開運招福」、「大入」、「交通安全」、「家內安全」(家内安全)、商賣繁昌(商売繁昌)、「千客萬來」(千客万来)等。

    朝鮮

    貼揮春的習俗也見於朝鮮半島,稱為立春榜、立春書、立春帖、立春祝等,濟州島叫입춘굿(立春굿,其中「굿」為固有詞,祭祀之意)。是揮春的吉祥文句,貼在大門或大梁、天井,表達新年的祝福。雖然朝鮮半島在日常生活已普遍使用諺文多年,但立春榜仍然用漢字書寫。 與中國的揮春相同,朝鮮立揮春的其中一個源由是延祥詩。金邁淳《洌陽歲時記》(열양세시기)載,朝鮮王朝時期,承政院(승정원)的正三品以下官員和侍從每人在立春幾天前要給國王呈五言絕句一首,然後再擇好句貼於宮內柱子上,就是立春帖。初期只有兩班貴族府邸和宮廷才會貼立春帖,後來才流傳到民間。因此朝鮮有句俗語「店舖門前的立春帖」,引申為「格格不入」的意思。 至於成對的揮春(춘련),朝鮮王朝末年實學家柳得恭所著《京都雜誌》記載,在首都漢陽地區(今首爾),人們有在立春這一天貼對聯的習俗,如「父母千年壽,子孫萬代榮」、「國有風雲慶,家無桂玉愁」、「災從春雪消,福逐夏雲興」、「掃地黃金出,開門萬福來」、「天上三陽近,人間五福來」、「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等,多貼於楹柱、門柱上。又有成對的對句(대구)如「壽如山,富如海」、「歲大通,壽無疆」、「去千災,...

    揮春的語句以吉祥意義的字詞為主,寄寓了人們希冀美好生活的情感,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往往息息相關,透射出對生活的期盼。由於事事順心、生活平安、家庭和睦、國家繁榮、健康長壽、富貴豐足等是從古到今不少人的願望,因此「心想事成」、「從心所欲」、「百無禁忌」、「萬事勝意」、「如意吉祥」、「事事亨通」、「福壽無疆」、「四季平安」、「平安大吉」、「長命富貴」、「一團和氣」、「家給人足」、「年年有餘」、「豐衣足食」、「財源廣進」、「招財進寶」、「國泰民安」、「福壽康寧」、「身壯力健」、「龍馬精神」、「福」、「壽」等都是歷久不衰的語句。也有一些揮春是寄寓了人們對自身的志向以及道德修養方面的目標,如「忍」、「達」等。 有些揮春純粹是表現出新年的喜慶和對人的祝福,如「迎春接福」、「恭賀新禧」、「恭喜發財」、「立春大吉...

    《韓國的民俗與文化》,臺灣商務印書館 ISBN 9570521163
    《春節文化》,山西古籍出版社 ISBN 7805985227
    《春節》,中國社會出版社 ISBN 7508713559
    《吉瑞中國節》,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ISBN 7204070682
    合體字自宋代起流行於民間 揮春春貼春條貼門窗寓吉祥(圖)[永久失效連結]
    입춘(立春)- 봄의 시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2004年7月18日 · 司徒華 (英語: Szeto Wah ,1931年2月28日—2011年1月2日),原名 司徒衛華 ,暱稱「 華叔 」, 廣東 開平 人,成長於 香港 ,曾任香港 民主黨 黨鞭 及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主席,被喻為 香港 民主派 元老及精神領袖。 司徒華曾經為教師,繼而為小學校長,執教四十年。

  5. 香港繁體. 工具. 好學生·好老師表揚計劃 (傳媒又稱為 司徒華獎 )由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成立的「 司徒華教育基金 」在2012年舉辦,以已故 教育家 及 民主派 元老 司徒華 命名,以表揚在學習路上努力奮鬥、克服困難的學生及有經歷感人教育過程的老師。 獎項 [ 編輯] 好學生·好老師表揚計劃在每年三月前接受提名,在五月至六月展開評審,九月進行頒獎典禮。 得獎者可獲得一萬港元的獎金以及獎狀,而其提名人亦可獲共三千港元的教協書券或購物禮券。 首屆(2012年)共有133人獲提名,最後由6名教師與9名學生得獎。 2021年,第十屆「司徒華獎」提名限期延至6月30日。 歷屆得獎者 [ 編輯] 教師 [ 編輯] 學生 [ 編輯] 頒獎禮 [ 編輯] 參考資料 [ 編輯]

  6. 於1978年於 九龍城 發起反校長貪污的 金禧事件 而奠定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的地位。 1985年進身 立法局 教學界功能組別 議員同年獲北京政府委任為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委員。 1989年 六四事件 爆發因不滿中共血腥鎮壓民運司徒華與 李柱銘 同時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組織成立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支聯會),其後更參與成立民主黨前身 香港民主同盟 ,推動香港民主政制改革。 在香港人的心目中,普遍認同他和李柱銘是香港最早爭取民主的人。 2011年1月2日,司徒華逝世後,與其政見有別的 香港行政長官 曾蔭權 在其發表的悼詞中,讚揚他一生熱愛中華及香港,致力推動民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