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3日 · 明報專訊】《清蒲集——畫說唐詩一百首今年7月出版由藝術家李志清先生與中文科專家蒲葦老師聯手創作精選一百首唐詩李志清繪畫水墨蒲葦撰寫感悟帶領讀者欣賞古典詩句的優美。 專訪裏,兩人會分享閱讀唐詩的體會。 另外,李志清亦會分析張大千、豐子愷、高行健、齊白石等大師的畫風。 問:李浩榮 李:李志清 蒲:蒲葦. 洗滌心靈的旅程. 問:兩位的序提到創作此書時,猶如進入「精神家園」、「桃花林」,洗脫城市生活的塵累。 創作此書,兩位有什麼特別的體會嗎? 李:讀詩集不同於讀小說,隨手一翻,翻到哪首詩,就讀哪首,不必跟次序,又哪怕只讀其中一首或一句亦可以。 唐詩的意象極豐富,閱讀時,畫面很快便會浮現出來。 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即使不懂繪畫的人也能輕易讀出畫面來。

  2. 2021年7月4日 · 《文城》的最直接讀法,是把它當成一個奇情故事來讀,放棄追溯它與歷史時代和社會現實之間的關係。 從這角度看,《文城》可謂比《活着》更「親民」更「易讀」。 但《文城》會是一個趣味盎然的好故事嗎? 整部小說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分別命名為〈文城〉和〈文城 補〉,故事圍繞着一個農民地主林祥福的故事而展開。

  3. 2024年4月21日 ·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回到塵埃未落時——訪樊善標. 文章日期:2024年04月21日. Share. 樊善標(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樊善標是我讀中大中文系時的老師,平時叫他樊生,他去年在中大提前退休。. 兩個月前,見山書店幫他出版了《真亦幻》,副題「香港散文及 ...

  4. 2022年10月23日 · Share. (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大部分讀者對麥樹堅的印象都是書寫散文的作家這次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囈長夜多》,的確令人驚喜。 《囈長夜多以香港公屋為主體亦是罕見地對公屋挖掘極深的作品展現了幾代人對於香港屋邨的想像近年來亦有不同作家書寫本土比如蘇朗欣的水葬》、王証恒的南歸貨車嘗試談及香港地區地域的故事在移民潮都市化等等變動中的香港我們怎樣去說一個香港的故事呢? 以公共屋邨切入的《囈長夜多》論及的範圍極廣,不單只是人們的居住狀態,甚至包含流行文化、公屋的建築設計、社會的經濟變遷等等,讀者可以在書裏看到幾個時代的生活橫切面,亦可見麥樹堅這部長篇小說的野心。

    • 「離婚」還是「出軌」
    • 不再「扭擰」的新村上
    • 譯者與市場需要
    • 人生其實並非迴力鏢

    然而,賴明珠和村上春樹四十年合作關係是否終於告一段落?或只是——像村上小說的常見情節——偶然「出軌」一下呢?其實村上已經七十二歲,賴明珠比他再大一歲,考慮到體力上已未必再能處理繁複的小說翻譯工作,今次的短篇小說集屬相對輕鬆小品之作,或者都是轉用新譯者的好時機。新書出版前夕,風聞譯者有變,隨即問過時報出版的胡金倫前輩,不過他始終沒有直接回答賴明珠是否正式退休,到底是「離婚」還是「出軌」,可能要等村上春樹下一部作品(而且是長篇小說)才有分曉。 論名氣和江湖地位,新譯者劉子倩目前當然取代不了賴明珠,但劉氏亦非翻譯界新人,過去幾年譯作頗多,正值高產量的寫作期。好幾部新近出版的日本經典文學,譬如谷崎潤一郎、夏目漱石和太宰治等著作,皆出自其手筆,由此推想,的確不失為賴明珠之後「村上代言人」的繼任人選。然...

    客觀來說,劉氏譯得淺白易讀一些,斷句較多,用字精簡,傳意先行而放棄了部分語法。隨意翻書舉個例子:「我倆一致認為小提琴家的表現不佳,是因為身體不適,還是手指疼痛,或是對飯店的房間不滿,這個不清楚。但總之大概是碰上什麼問題吧。」與賴明珠的譯法近似,然而有着微妙但明顯的差別,村上春樹的行文素來「扭擰」,總是欲止又言,反反覆覆(不用懷疑,是典型內心戲極多,以文藝腔掩飾優柔寡斷的婆媽男人形象),劉氏譯法是直接依據日語順序,將長句拆短,隱去主語,減省虛詞,讀起來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可能也跟這一代較常接觸短碎、直白的影視字幕翻譯有關。 但無可否認,由於村上的「扭擰」突然變得語意率直和容易解讀,這反而顯得不太像村上春樹,好處在某個角度就變成壞處。因此,我總是一邊翻讀一邊在想像賴明珠會怎樣翻譯同一段句子。對於村...

    儘管村上還是村上,蟬聯多年最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年逾七旬寫作速度還是像馬拉松一樣步履穩健。但在華文閱讀市場,村上春樹逐漸對年輕讀者似乎再無新鮮感,從上一代的文青愛物,變成一種老派讀物。當日本新進作家的影視改編小說變得大行其道,村上無可避免就像他所熱愛的爵士樂和古典鋼琴曲一樣走向邊緣,尤其在《1Q84》之後,村上熱潮的滑坡更為明顯。或者村上的長篇小說仍會有所突破,短篇與散文隨筆仍能保持風格,但風潮過後,已經無法回到一鳴驚人的《聽風的歌》,或者《挪威的森林》與《海邊的卡夫卡》,甚至《1Q84》的年代——除非村上真能摘下諾貝爾獎,吸引到一群好奇心旺盛的新歡。但個人認為,村上的不合時宜,不止浮現於華文閱讀市場,其摩登情慾、中產情懷,以及鮮明到不得了的日本傳統男性觀點,在今日無疑缺少了打動人心...

    《第一人稱單數》其實是來自英國作家毛姆的同名短篇小說,繼喬治奧威爾(《1Q84》)和海明威(《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之後,相信是另一村上情意結。當然,是可以引用更多文學理論,將書中的「我」(以及「我」所回憶的更年輕時的「我」)與作者本人的視點混合,形容為一部複眼小說。那剛好就是第一人稱的眾數。但比較簡單的想法,是一個暗自感慨着自己正在急速衰老,而所喜歡的事物卻開始被遺忘、被淘汰的老作家,透過作品中的第一人稱視點,複製和還原自己的青春。至少,讓它們留在作品裏面。世人一直關心村上春樹跟諾貝爾文學獎有多接近,然而字裏行間,是作者眼中那些變得愈來愈遙遠的事情。 不敢說是村上書迷,但我記得村上春樹真是用過好幾遍「人生就像迴力鏢」的隱喻,堪稱村上簽名信物,無論哪個年代、哪個譯者都有,寫在《第一人稱單數》的...

  5. 2021年10月10日 · Share. (題字˙ 徐沛之) 【明報專訊】現今世代的香港人,尤其年輕人輕視、拒絕學習中國文化,常批評儒家愚孝、封建,因身分認同而迷惘。 十年前知識分子也質疑儒家思想過時落伍,不能富國強兵。 面對文化衝擊,唐君毅思考中國文化前途問題,中國人應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和身分。 他告誡中國人,批評中國文化之前,要先對文化有充足了解,而非隨波逐流地批評。 他又告誡世界,當工具理性、效益主義氾濫,人們急功近利而忽略道德,心性之學才是出路。 中國文化是有病非已死. 1949年共產黨執政,不少中國人離開故土,移居到台灣、歐美等地,唐君毅逃難到香港,以「花果飄零」形容中國人離散異地的景况,令他重新思考中國文化的過去、現在和前途。

  6. 2021年9月12日 · 一、〈鯉魚門的霧〉. 及其他短篇小說. 〈鯉魚門的霧〉率先證明了舒巷城的代表作品,往往帶有本土色彩,從本土的生活特色出發,舒巷城寫出了具體鮮活的香港地、香港情與香港人。 〈鯉魚門的霧〉是名作,討論文章甚多。 〈鯉魚門的霧〉的一大特色,是相當抒情,可以歸類為香港的抒情小說,小說以霧為意象,由水上人(蜑家佬)梁大貴的內心世界為主,小說的抒情元素在於詩化的筆觸、時間的流逝、觸景而生情、物是而人非、沉重的記憶、意象的連貫歌聲的渲染,〈鯉魚門的霧〉並不以戲劇化的敘事為中心,恰恰反之,小說是以個人抒情為中心。 〈鯉魚門的霧〉的梁大貴已是四十歲,十五年來擔當老海員,漂泊他方。 十五年後,梁大貴重回筲箕灣與鯉魚門,昔日景象已經不再,故人不知何處去,尤其是對年輕的梁大貴有情有意的木群,也不知身在何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