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9月12日 · 控方案情指出,去年10月12日,被告區溢傑(19歲)被警員發現在軒尼詩道、希慎廣場對開的馬路上,以紅色油漆上一個圓形圖案,象徵和平,稱想引起公眾對佔領的關注。

  2. 2024年4月18日 · 知多點. 強迫症屬焦慮症,患者會在生活中反覆出現強迫思想、行為等,例如不停洗手、蒐集不需要的東西等。 雖然強迫症患者的病徵之一是經常重複相同行為,但不表示出現重複的行為就等同患上強迫症。 有些重複行為令人愉快,但強迫症患者從不這樣認為,而是感到負擔。 文:鄭惠霞.

  3. 2024年1月30日 · 【內容分析】 (1)中心論點:模仿者的動機 (為何)和方式 (如何)是事物能否展現個性的關鍵。 這句話的含義是:模仿與個性的展現息息相關。 作者同時指出模仿「非盡都乏善可陳」,藉此烘托出反對論題的立場。 又用「創作者為何及如何模仿」,預先提揭了論據的兩臂,這是引論的亮點。 點評: 作者並未直接表達出反對論題的立場。 這種曖昧的點題方式,頗有曲徑通幽之妙,但跟一般議論文立場鮮明的寫法頗有不同。 (2)論據一. 人們所模仿的行為、技藝,固是前人所作可依可從之事物,但其為繁露抑或濁水,乃因其本性使然,非關模仿。 同理,模仿能否展現個性實跟模仿者的動機息息相關,而模仿者本身選取什麼來模仿,正是彰顯其個性所在的關鍵。

  4. 2016年5月9日 · 科學原理. 當紙蜻蜓從高處下垂時,因為它的扇葉阻擋了空氣的流動,扇葉受空氣阻力的作用,加上底部萬字夾的重量,所以它就會慢慢旋轉下垂,十分有趣 ! 如果你想改變它下垂時的旋轉方式,只要改變扇葉的前、後位置即可。 科學探究. 你可以嘗試不同種類、大小及長闊比例的廢紙,製作及設計出最高及最理想效能的廢紙蜻蜓! 文、圖:聖公會基孝中學,科學及科技學習領域、綜合科學及生物科主任劉子健.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5. 2016年10月28日 · 閱讀篇章:〈刀工〉徐國能(節錄). 【明報專訊】 (1) 常人切割,能夠整齊俐落就算及格,至於刀法則略通砍剁劃拍等常法即已無礙於色味,但要做為廚師,什麼材料用什麼的刀工,卻要花些時間琢磨,不過三五年也可出師,但真正要得到其中精髓,非用一生來 ...

  6. 2015年10月9日 · (見表) 善用對比,增說服力. 1. 在文章的第二段,作者以「終日以思」和「須臾之學」作對比,說明「思考」花的時間多,但卻比不上花時間較短的「學習」,由此突顯「學習」比「思考」更見學習成效。 2. 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說明「積累」的重要性,也許「土」和「水」微不足道,但「山」和「淵」都是由「土」和「水」積累而成。 同樣,學子只要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善行,就能慢慢變成德行而變好。 相反,若不踏出第一步,就難以到達千里之外,而不積小流,也難以成就江河。 由此可見,「積累」就能成就大業,「不積累」將一事無成,由此帶出「求學貴乎積累」之理。 3. 接下來,以「騏驥」和「駑馬」作對比,說明「求學應堅持不放棄」的意義。 縱使馬匹品種優良,如果只是跳躍一次,所得還是有限。

  7. 2014年11月28日 · 什麼是取材? 有了好的立意,就要選擇恰當的材料。 良好的取材,多能從日常生活出發,再延伸境界,達到昇華作用。 比如說,記事,夠深刻的話,必能帶出一些關於人生、社會的啟示和感悟;甚至推己及人,發揮同理心,誠盼人人如此,社會便能返璞歸真。 細心審題,可確立取材的範圍,讓選取材料不偏離題旨。 例如: ?人物:用什麼人稱入文? 說自己的事還是別人的事? 是個人還是團體? ?時間:早? 午? 晚? 過去還是將來? 是一段時間還是一瞬間? ?地點:什麼地方? 書店不同圖書館,電車不同地鐵。 ?事件:一件事,還是兩三件? 舉正面事件還是負面事件? 有了材料之後,哪部分詳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