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外匯儲備 (英語: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白話而言,外匯存底的原因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體內是使用本國與外國貨幣同時作交易的,除了外幣難以估價,如果真的使用會因為市場貨幣過多引發經濟混亂,故一般法律會要求國外收入需換匯成本國貨幣再交易 [1] ,因此在國與國之間就存在着無法直接用鈔票互相購買的情況,這時銀行需要保留一些互相同意交易的貨幣供應匯兌人的需要,每個國家準備這種同意的資產就稱為外匯存底。 然而,就使用上而言,並不只限於貨幣,包括現鈔、 黃金 、國外政府 公債 、 國債券 等都可以是儲存的形式。

  2.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 調節國際收支 ,保證對外支付; 二, 干預外匯市場 ,穩定 本幣匯率 ;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 融資能力 ; 四,增強 綜合國力 ,抵抗 金融風險 。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 當 國際收支 出現 逆差 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巨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 總供給 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係,促進巨觀經濟的平衡。 同時當 匯率 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 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 經濟均衡 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 經濟全球化 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外匯儲備.

  3. 2015年4月24日 ·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 巨集觀調控 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 國際貿易 、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 融資成本 、防範和化解 國際金融風險 。 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 金融債權 ,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 這就產生了 機會成本 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 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 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 貨幣供應量 ,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 貨幣政策 的難度。

  4. 香港外匯基金 是 香港 政府的 財政儲備 ,用以支持港元 匯率 穩定。 歷史 [ 編輯] 香港外匯基金設立於1935年,根據《貨幣條例》(於1950年改名為《外匯基金條例》 [1] [2] )設立,基金持有支持 香港紙幣 發行的儲備 [3] [4] [5] 。 1976年,用以支持香港政府發行硬幣的 硬幣發行基金 資產,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與政府的大部分外幣資產均轉撥至外匯基金。 硬幣發行基金在1978年12月31日與外匯基金合併。 1998年8月,外匯基金動用了1,180億港元 (佔外匯基金約18%)購買大量香港股票以穩定香港金融市場 [6] [7] 。 1998年11月1日,由政府賣地所得的 土地基金 資產亦併入至外匯基金 [8] 。

  5. 2022年7月7日 · 2022年07月07日. 香港最新外匯儲備資產數字.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7月7日公布香港於2022年6月底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473億美元2022年5月底為4,650億美元)(附件)。 2022年6月及5月底均並無未交收外匯合約為數4,473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約6倍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43%。 附件.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22年7月7日. *****************************. 目前金管局每月發放4份有關外匯基金數據的新聞稿,其中3份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公布特殊標準(特殊標準)公布的金融數據,其餘1份則為配合金管局維持高透明度政策而發放的外匯基金資產負債表摘要及貨幣發行局帳目。

  6. 外匯就是外國的貨幣(包括現金存款支票本票匯票等)和可以兌換成貨幣的有價證券(包括公債國庫券股票公司債等)。 由於現金不能生息,保管又困難,並且各國政府也不允許現金被大量搬出搬入國境,因此國與國之間,無論是貨品的買賣(也就是所謂的有形貿易)或勞務與技術的提供或接受(也就是所謂的無形貿易),通常都以現金以外的貨幣來支付價款;也因此我們所持有的外匯,除極少部分是現金外,絕大部分都是以現金以外的貨幣或有價證券的方式來保有的。 二、外匯從那裡來? 當我們向國外輸出貨品或提供勞務技術時,外國人所支付的代價就是我們賺到的外匯。 相對的,如果我們向國外輸入貨品或接受勞務技術,我們就要支付外匯。 因此,我們外匯存底的快速累積,便意味著我們的輸出遠大於輸入。 從錢的觀點來說,固然是賺了許多錢;但.

  7. 2011年4月28日 · 簡單來說外匯指的是外國的貨幣現金存款支票本票匯票等與可以兌換成貨幣的有價證券公債國庫券股票公司債等),不能直接在國內使用國人取得外匯透過銀行結匯後可換成新台幣央行收到的外匯就能累積為外匯存底。 另外,新台幣不在國際間流通,所以國人旅遊或企業的原物料進口都要使用外匯,外匯存底就是要支應這些需求。 更重要的是,央行會保留一定額度的外匯存底,主要用於緊急時,可穩定和控制匯率,因應平時國內的外匯需求。 為了從事國際間的交易,國與國之間都必須保有外匯。 外匯存底是國際支付工具的通貨,其貿易順差愈多者,該國所持有的外匯存底愈多,使國際收支產生更多盈餘。 外匯存底由4大成份比重而來. 廣告. 外匯存底每月七日由中央銀行對外發布最新數據,是台灣對外輸出所賺得的,為所有國民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