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日 · 先搣甩職專舊印象.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01日. Share.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學生於中五開始可選修校本「創意藝術文憑」,課程獲評為資歴級別第三級。. (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學界正值縮班殺校潮,早前的「未來城市」談及空置校舍空間,這期則着眼 ...

  2. 2021年11月14日 · 未來城市:社會不公可「攞命」 按梯度分資源 為99%人爭健康平權.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14日. Share. 馬穆將社會地位與健康的關聯稱為「健康的社會梯度」,提倡調查梯度的成因、梳理政策對健康不平等的影響,從而促進改變。. 《致命的不平等》書中以 ...

    • 也斯的文學評論
    • 文學家和評論家雙重身分
    • 也斯的論述建基於「後殖民」
    • 從對立面反向了解也斯位置
    • 也斯的現代抒情
    • 想問也斯這個問題

    鄭:首先要恭喜你整理好博士論文,出版了《也斯的香港故事》,我相信日後任何人要研究也斯,都會參考這本書的真知灼見。為什麼當初以也斯的文學史論述為研究題目呢? 王:謝謝你!選定博士研究題目的時候,是也斯去世的第二年。當時有大量的評論和研究陸續發表,很多學者着手整理也斯留給我們的文學遺產,但是似乎較少人專門整理他的評論。我們研讀香港文學的時候,往往在各種重要的課題上遇見也斯,不止是他的文學作品,還包括他的香港文學評論和學術論文。他的見解左右着相關的研究框架和基本認識,顯然極為重要。但是他的評論數量很多,散落在報章專欄、雜誌、多種評論集和選集之中,各篇文章即使在談論相同課題,但是他每次都談出不一樣的新見解,或由不同的角度作出補充。如果我們能夠把也斯對香港文學的看法系統地整理出來,就能夠在他建立的論述...

    鄭:許多讀者閱讀也斯的詩、散文與小說,而你集中焦點,大量閱讀也斯的專欄雜文、評論與學術文章,對照也斯的文學創作與文學論述兩者,是否帶給你很不一樣的體會呢? 王:如果我們翻開各種香港文學論文集,會發現也斯是非常少數既以學者身分發表論文,同時又以作家身分被其他學者研究和談論的,這種「雙棲身分」是他非常獨特的一點。身兼文學家和評論家的身分令也斯不滿足於學院式評論,而發展出甚有個人特色的、介乎散文和論文、文學評論與文化研究之間的寫法。不止可以說他的評論風格特點受其創作影響,他所評析探研的課題也往往是來自他個人參與的文學經驗,論述也多由個人回憶的展陳、提升、總結再加以延伸到公眾層面。這種特點在他討論一九七○年代的時候最為明顯。他集中談論的基本上是他所喜好的課題,本意不在反映香港文學歷史的全部面貌,而是...

    鄭:《也斯的香港故事》共有五章,分別從「後殖民」、「現代主義」、「都市文化」、「生活化新詩」及「抒情」五個角度切入討論,談「後殖民」一章很精彩,觀察到也斯一九七六年的兩篇文章〈孤寂的迷宮〉與〈兩種幻象〉,有墨西哥詩人帕斯(Octavio Paz)的文化理論的影響,而也斯在九十年代就對法農(Frantz Fanon)的後殖民理論,有限地選材吸納。以時序而言,「後殖民」一章的討論重心是也斯在九十年代的論述,時間上相對是較後,但你將「後殖民」一章放在全書最前,是因為你覺得也斯的「後殖民」論述有特別重要的位置嗎,還是別的緣故? 王:「後殖民」是也斯所有香港文學論述的重要背景,其他課題的研究皆是建基於此,所以我把「後殖民」放在第一章。也斯的後殖民論述主要關注的不是殖民地香港與宗主國英國的關係,而是香港...

    鄭:印象中,你的博士論文裏,也斯的香港現代主義文學與都市文化研究,是整體一章,如今將現代主義文學與都市文化分為兩章處理,為什麼有這個新的章節安排呢? 王:當時把「現代主義」和「都市文化」這兩個課題合併討論,一來因為兩者關係十分密切,二來有意比較這兩個論述框架處理相同案例的效果,例如馬朗和劉以鬯是也斯經常討論的重要個案。現在把它們分開,主要是考慮到章節結構的均衡,其他四章都是以單一關鍵詞為題的。而且把現代主義與都市文學分開討論,可以更完整地探討這兩個課題,這次出版之前就擴寫了「都市文學」的部分。 鄭:我覺得你談七十年代生活化新詩史的建立一章也很精彩,王良和的博士論文《詩觀的衝突與主流的競逐:香港八九十年代詩壇的流派紛爭——以「鍾偉民現象」映照》,已整理余光中的「余派」與也斯的「現代派」之間,主...

    鄭:關於抒情,是文學研究界的重點話題之一,你在《也斯的香港故事》的最後一章,討論也斯現代抒情的抗衡,在你的研究中,也斯曾拒斥批判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似乎是不斷抗衡,處處作戰呢。也斯傾向現代抒情,你以小說《剪紙》為討論之一,我沒有看過原來《快報》的連載版本,只看過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單行本,連載本與單行本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王:我寫過一篇文章比較《剪紙》一九七七年的連載版本與一九八二年由素葉出版社初次結集成書的單行本,基本的情節主線以及著名的魔幻寫實段落,在《快報》連載的時候已經定型了。最大的不同是小說中拼貼大量粵劇唱詞,這些其實是出版的時候才加入的,包括「我」和瑤、大姊對唱《紫釵記》,在影城神秘的二女對唱《再世紅梅記》,以及行文間不時引用的粵劇曲詞,一律是後來加上的。 其次是結局的重...

    鄭:你雖然未能夠向也斯當面請教,但你對也斯的充分了解,足以教人感到難能可貴。其實你心目中也斯的形象是怎樣的呢? 王:我僅僅在大學本科一門文化研究的選修課上見過也斯先生唯一一次。任教那門課的何慶基教授居然邀請到也斯來為我們分享他的幾次跨文藝實驗展覽,又即席念了幾首他的食物詩。可能因為我不算真正認識也斯,我對他的印象都是來自文本材料的。 鄭:又如果你可以向也斯當面問詢,有什麼問題你很想問他? 王:想問的問題很多呢,比如如果由他主理一套香港文學史,他會怎樣設計?但是其中一個我最好奇的問題是,到底他是怎樣維持《快報》那個長達八年的專欄,每天寫作從不中斷的呢?

  3. 2020年12月27日 · 一群華商領袖籌建. 中央會所的籌建,本身已反映着香港發展的一些有趣側面。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1901年創會,初期租賃民房作會址,後來因空間不敷應用決定自建,購置和建築費分別由YMCA北美協會和本地華商合力捐款籌集。 香港歷史學者丁新豹收藏了一張照片,相中石碑詳列當年捐款者姓名,他形容名單「非常精彩」,包括當年香港最顯赫的華人,例如香港首位獲封為爵士的華人何啟,首名華人立法局議員伍廷芳,永安、先施公司的創辦人郭樂、馬應彪,也有英資公司的大班,「反映當年香港冒起一班有錢的基督徒華人領袖,也看到那時百貨公司剛引入香港。 建築物以外,青年會還引進了『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隨募捐達標,青年會最終向政府以減價至2.5萬元的地價購置會址。

  4. 2021年7月18日 · 大公報》訪問柏傲莊地盤裏一名有數十年經驗的工人說,「起樓的石屎與起隧道、馬路的石屎用料有分別的,起樓用的石粒很多」,是否真有其事?

  5. 2021年6月27日 · 我那時已知《晶報》實際由《文匯報》領導,《香港商報》則由《大公報》領導,後者受羅孚(原名羅承勛)指揮,而《晶報》自社長王以達走後,就由金堯如指揮。

  6. 2021年6月25日 · 文章日期:2021年06月25日. Share. 推崇敦煌——近年紀文鳳落力宣揚敦煌文化,敦煌在唐朝時比現在的香港更繁榮,是中外文化交匯的地方。. (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廣告創作世界,看似多姿多彩。. 做了半世紀廣告人的紀文鳳,說當初入行時母親問她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