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坑 (英語: Tai Hang [註 1] )位於 香港島 銅鑼灣 以南、 掃桿埔 以北,是一個純住宅區,而大坑道較高位置環境較為寧靜,位於該處的屋苑大都是高尚住宅。 地方行政屬於 灣仔區 。 地理 [ 編輯] 大坑是指 銅鑼灣道 、 香港中央圖書館 以南及 大坑道 一帶的地區,大坑道一帶屬於住宅區,沿路也有不少大單位老牌 豪宅 ,例如 龍園 ,不少樓齡超過30年。 大坑北部接鄰 天后 ,南部則接鄰 渣甸山 ,西北面則是 香港島 主要購物、娛樂及旅遊區 銅鑼灣 。 過去大坑多被認爲是銅鑼灣的一部分,但現在已經被認爲是獨立的地區。

  2. 大坑 (英语: Tai Hang [注 1] )位于 香港岛 铜锣湾 以南、 扫杆埔 以北,是一个纯住宅区,而大坑道较高位置环境较为宁静,位于该处的屋苑大都是高尚住宅。 地方行政属于 湾仔区 。 地理 [ 编辑] 大坑是指 铜锣湾道 、 香港中央图书馆 以南及 大坑道 一带的地区,大坑道一带属于住宅区,沿路也有不少大单位老牌 豪宅 ,例如 龙园 ,不少楼龄超过30年。 大坑北部接邻 天后 ,南部则接邻 渣甸山 ,西北面则是 香港岛 主要购物、娱乐及旅游区 铜锣湾 。 过去大坑多被认为是铜锣湾的一部分,但现在已经被认为是独立的地区。

  3. 大坑舞火龍 是 香港 大坑 的 傳統 舞火龍 習俗 ,最早於19世紀末出現,實際上由何時開始則無從稽考。 2011年5月23日大坑舞火龍被列入第三批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錄 [1] [2] 。 2017年,列入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2019年,獲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 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肯定香港對大坑舞火龍的保護和宣傳工作。 [3] 歷史. 據說於光緒六年 中秋節 (1880年9月19日、星期日)前夕的一晚, 颱風 吹襲 大坑村 ,有一條 蟒蛇 吞食村裏 家畜 ,被村民合力打死於破屋內。 翌日,颱風過後,大蟒蛇 屍體 失蹤,後來大坑村發生瘟疫,多名村民病亡。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蓮花宮 (英語: Lin Fa Kung ,又稱 大坑蓮花宮 )是 香港 一所 觀音 廟宇 ,位於 香港島 大坑 蓮花宮西街,2014年10月24日被列為 香港法定古蹟 。 歷史 [ 編輯] 蓮花宮建於 清朝 道光 二十六年(1846年),並於 同治 二年(1863年)重建成今貌。 蓮花宮原本是曾氏家族的私人產業。 1960年代因管理不善,一度成為區內罪案溫床。 直至1975年,廟宇才移交給 華人廟宇委員會 管理,並於1986年進行修葺。

  6. 大坑 (英語: Tai Hang ,代號 B07 )是香港 灣仔區議會 下轄的 選區 ,1994年設立,現時議席懸空,前任區議員為 灣仔好日誌 成員 楊雪盈 。 範圍 [ 編輯] 選區位於 摩頓臺 及 大坑 ,現時北面以 禮頓道 及 高士威道 為界,東至 勵德邨道 ,而南界則多條道路及組成,形成一個倒「凹」字形社區,以私人樓宇為主,計有 灣景樓 、 國泰大廈 、 龍濤苑 、希雲大廈、 光明臺 、浣紗花園。 選區名稱源於原有 大坑 地名,與其相鄰的選區有 銅鑼灣 、 維園 、 天后 、 渣甸山 及 跑馬地 ,投票站設於 摩頓臺 港灣婦女會。 沿革 [ 編輯]

  7. 大坑風景區 ,是一個由 臺中市政府 於1976年開發成立的風景區 [1] ,位於 臺中市 北屯區 的山區。 早期是台中市偏遠地區,為市區往新社的中繼站,近20年來隨著基礎建設陸續完工,交通逐漸發達,市況有長足成長。 被譽為「臺中市的 陽明山 」,是 臺中市 重要的自然觀光景點並於2014年獨立劃定為「臺中市大坑風景特定區」目前由「 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風景區管理所」管理。 開發歷史. 大坑風景區外的大坑口位於 北屯路 、 文心路 (圖左)與 東山路 (圖右)交叉口,但未入鏡。 大坑原為 平埔族 的活動地,後來 客家人 來此開墾,居民聚集於寬闊坑谷之中形成 聚落 ,故名「 大坑 」。 [2] 在今日三光里是地處交通要衝,故名「 大坑口 」。 [3]

  8. 大坑可以指大坑 (香港):位於香港島北岸,銅鑼灣以南,掃桿埔以西的一處地名。 大坑 (苗栗縣),臺灣苗栗縣公館鄉的一個地名。 大坑 (南投縣),臺灣南投縣竹山鎮的一個地名。 大坑 (臺中市),臺灣臺中市北屯區的一個地名。 南港大坑,臺灣臺北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