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29日 · 搶先表達. 旺角行人專用區取消後,油尖旺區議員仍通過提升閉路電視系統,包括解像度升至4K,並擴大警方取用用途至所有刑事案,不限以往只用於調查高空擲物。. 香港01記者實測發現,4K畫面細緻捕捉車牌和人臉,翻查資料,各政府部門近年在全港18 ...

  2. 2021年1月4日 · 美媒貴州首次探訪全球唯一「天眼」. 撰文:南希. 出版: 2021-01-04 14:56 更新:2021-01-04 19:33. 115. 2020年12月初,美國的阿雷西博(Arecibo)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成為全球唯一的「天眼」。. 美國 ...

  3. 2021年11月2日 · 中國已有一座世界最大、俗稱「天眼」的天文望遠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日前表示,中國將建設另外5台同級望遠鏡,組成一個巨大陣列,「將領先世界

  4. 2016年9月25日 · FAST綜合控制大樓被稱為「天眼大腦」,主反射面的調整、饋源艙內並聯機器人的控制都將在此進行,所有FAST收集到的信息,也將匯總到此進行處理。 (新華社)

    • 探索宇宙演變起始終點
    • 國家榮耀成果難掩代價
    • 中國是否具良好科研土壤?

    科學家認為,宇宙於大爆炸中誕生,迄今我們仍能找到其遠古痕迹,例如當時形成的中性氫,今日仍發放背景電磁輻射,「天眼」即能夠捕捉這些「最古老」的宇宙信號,從而印證宇宙起源理論。萬物有生亦有死,宇宙中億萬個太陽也不例外,衰亡恆星質量塌陷,其間各有不同階段和形態,「天眼」可透過探測星海間的電子脈衝,鎖定中子星和黑洞,並為其測定質量,以助研究宇宙終章的物質結構和物理規律。 「天眼」能追蹤宇宙終始迹象也許仍屬一般人意料之中,但科學家還根據理論假想,推導出各種可能存在的事物,「天眼」的強大功能正可用來驗證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一般人或多或少聽過暗物質與暗能量之類概念,「天眼」也許會帶人們認識「奇異星」、「夸克星物質」、「甲醇超脈澤」等超越常人認知範圍的宇宙現象。假如「天眼」有朝一日識別到星際通訊信號,也許還...

    時光回溯至1993年,北京天文台(現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因應中外科學家訴求,與海內外大學及研究機構聯手合作,設立委員會,直到2007年才正式成立「天眼」專項。在這10多年時間,科學家遍尋神州大小鄉村地區,終於在貴州省平塘縣一條小村,找到天然巨型深坑,土質便於排水,大大減少施工難度;與此同時,中國國力日盛,已累積足夠人力物力以實現「天眼」計劃。 據新華社報道,「天眼」工程耗資超過7億元人民幣,其鋼結構長達1,600米,消耗鋼材達5,600噸,其中包括9,000根高強度鋼索,支撐重達1,300噸鋼質索網,以盛載逾4,000塊反射面板。錢財物力只是先決條件,「天眼」還要技術準確才能有效運作,一為建造準確,如每根鋼索的製作誤差必須於1毫米之內,二為操作準確,如球狀反射面的操作誤差須小於或等於10毫米。...

    官方談論「天眼」時,一直強調整個工程由中國一力完成,本國人員開發超過10項創新技術成果,中國科學家再不用撿拾外國「二手素材」,可於中國土地親身觀測宇宙邊陲的變化。從中除了能滿足理解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還倍增國家自豪感。「天眼」當然不會是天文科研旅途終點,單是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過去10年間就另外建成興隆光譜天文望遠鏡及明安圖射電日像儀,未來還會繼續參與「嫦娥」探月工程,為地面提供應用系統。 西方科學家曾利用阿雷西博望遠鏡發現雙脈衝星,為探索重力波取得重要進展,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又能否受益於「天眼」之助,得以獲此殊榮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論過去還是未來,中國科學發展總能見到政府身影,供應資金和儀器,但錢財工具要用得其所,關鍵仍在使用者能力高低,也取決於他們是否有機會發...

  5. 2024年4月17日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消息,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超900顆新脈衝星。. 其中,FAST優先和重大項目之一的銀道面脈衝星巡天項目發現650餘顆脈衝星。. 900餘顆脈衝星中,至少包括120顆雙星脈衝星、170顆毫秒脈衝星 ...

  6. 2023年6月29日 ·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研究團隊日前利用「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這是納赫茲引力波搜尋的一個重要突破。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國脈衝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隊完成,相關成果6月29日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