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0日 ·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這段本文簡要地闡釋通達勝義。 以上林師兄消文. 從勝解行地到佛地之間,有著不同層次的通達勝義,其具體內涵將在毗缽捨那章中講述。 (末學建議請詳細恭讀止觀初探) 申二、通達世俗分二: ① 五明的內容 ② 學習五明的目的. 第二,通達世俗,謂善巧五明處。 “明處”:所了知的境或對象,叫“明處”。 所以,“明處”是從所對境的角度而言。 第二、通達世俗,就是善巧五種明處的智慧。 酉一、五明的內容. 一、聲明:任何法都要依靠能詮的語言才能獲得瞭解。 對於以字、詞、句為自性的語言所組成的結構以及彼等對應的關係等,進行無顛倒闡述的學科,稱為“聲明”或“語言學”。

  2. 宣說能依學者之相,分五:. 一、圓不圓具五相之功過. 二、須圓具之因相. 三、別別宣說諸項差別. 四、成就四項中捨逆修順之差別. 五、宣說虛當勤修此等諸相之因. 第二、說明要依師的弟子的條件,分為五科:一、完備五種條件的功德不完備的過失;二 ...

  3. 2020年3月8日 · 廣論消文115 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 消文115 114頁7行-115頁8行. 【教授所出勝利分八:一、得入內道佛弟子者,總有多種建立內外差別道理,然共稱許覺窩寂靜論師,以有歸依而為判別,謂得歸依,乃至未捨。. 是故最初入佛弟子者,須由至心於三寶所受為 ...

  4. 2021年2月13日 · 《普賢行願品》說:“悉除一切惡道苦,等一切群生樂,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又說:“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由於意樂如此廣大,才能成就佛果無邊功德。 酉二、攝善法精進及饒益有情精進. 為何義故,如是擐甲發勤精進? 其中有二。 攝善法精進者,謂為正引發六種波羅蜜多故,修彼加行;饒益有情精進者,謂於十一事,如其所應而發精進 。 問:為了成辦何種義利而如此擐甲發勤精進呢?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孔子曾經提倡「自省」,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而內自省也」、「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些話。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他把孔子的「自省」精神具體化,提出「吾日三

  6. 2020年10月28日 · 本論抉擇能趣解脫道的體性,宣說了兩個方面,就是滅除生死的所依身和道,其中所依身,一般是暇滿人身,最殊勝的是出家身,解脫道則是戒定三學,以戒為基礎,以為正對治。 以下從二方面總結: 癸二、別說分二: ① 聖教根本 —— 別解脫戒

  7. 2020年9月14日 · 廣論消文 174 174 頁 7 行-175 頁 10 行 如是若由染汙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三門作行殺等不善,集非福業。若行捨施守護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業。若修靜慮無色地攝奢摩他等,是為積集諸不動業。 那麼,凡夫集些什麼業?如果隨著染汙無明薩迦耶見而轉,身口意所造作的是如殺生等的不善業 ...

  1. 相關搜尋

    孔德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