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2日 · 之前我在電腦玩物已經寫過一篇「 Bing AI 大升級,免費支援 GPT-4 與 DALL-E 3 AI 繪圖,實測比較 」, 透過免費的 Bing ,大家都可以試試看 DALL-E 3 的圖像生成效果 ,文章中我也跟 Midjourney 進行了一些比較。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要更著重在「結合 ChatGPT 」後, ChatGPT + DALL-E 3 可以有哪些特殊功能,生成哪些原本可能在 Midjourney 中沒有那麼容易生成,甚至無法生成的 AI 圖像呢? 結論來說,因為我已經付費使用 ChatGPT Plus 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對我的工作上非常有幫助。

  2. 2020年8月18日 · 第一種借閱電子書的方式,稱為「計次服務」。 「計次服務」這種方式的規則是,電子書本身可以同時借閱給無數多人閱讀,但每個用戶、每個月,可以借閱 6 次(6本),每次借閱 14 天後自動歸還。 只要該電子書有授權使用計次服務的借閱方式,就可用這個方式借閱。 借閱後,這本電子書會進入自己的書櫃,可以開始下載閱讀。 例如下面這本[番茄工作法],採用了「計次服務」,電子書本身可以同時借給無數多人同時閱讀。 而對借閱者來說,按下[立即借閱]後,就扣掉這個月的一次計次額度。 第二種借閱電子書的方式,稱為「圖書館借書」。 「圖書館借書」的規則就跟在的圖書館借閱實體書一樣,該本電子書在這個圖書館[會有館藏數量限制],如果超過人數想要借閱,就要[排隊預約]。 每本電子書也有借閱時間。

  3. 2016年8月23日 · 2015 年 1 月中我在電腦玩物寫了「 HabitRPG 教學:把養成好習慣設計成好玩的生活遊戲 」的介紹,沒想到的是, 後來這個「 遊戲化 」習慣養成工具我居然使用了一年多 ! 中間雖然有斷過,有換過帳號,但總是又拾回繼續,也看著 HabitRPG 改名「 Habitica」,逐步完成繁體中文的翻譯,更新了更優秀的 App 等等進步。 其中「 Habitica」(原名 HabitRPG )的 App 版本愈來愈完善這一點,讓這個「真實人生戰鬥遊戲」可以有即時的提醒,讓我不會忘記每天結束前要整理今日的「生活戰鬥成果」,而且隨時都能關注自己的挑戰進度,在這一年來的透過遊戲化產生了一些正向影響。

  4. 2016年9月2日 · 作者: Esor Huang 9月 02, 2016. 「LifeHack」系列文章 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或許有時有點另類,但不失為創造趣味或解決問題的妙方法。. 就像今天這篇文章,讓我們用輕鬆的角度,看看怎麼幫自己的客廳家居空間 創造出不一樣的「視覺」 白噪音 ...

  5. 2017年12月16日 · 2. 失敗的魅力刺激你勇敢探索的謎題藝術. 「 INSIDE 」雕琢的用心,除了表現在它的畫面、聲音和場景上,也表現在它非常成功的謎題設計上。 當然,近期解謎遊戲的神作,毋庸置疑的是「 The Witness 」,不過在引誘玩家「嘗試、思考、發現與冒險」的解謎過程設計上,「 INSIDE 」也展現了一樣的謎題藝術性。 一個好的謎題,是不需要文字說明、不需要事先解釋、不需要跑來跑去找機關、不需要準備鑰匙、不需要收集道具,而是 要讓玩家不害怕失敗,自己動手試試看,在試錯的過程中,就發現裡面的規則,於是有了腦力破解的成就感,這就是謎題的藝術 。 「 INSIDE 」同樣有這樣的藝術性,遊戲裡的主角非常容易死亡,遇到任何機關、謎題,一試錯幾乎就必死。

    • 孫藝真1
    • 孫藝真2
    • 孫藝真3
    • 孫藝真4
    • 孫藝真5
  6. 2015年12月12日 · 1.動物都十分可愛. Snapimals 很好上手,而且也已經有中文版,對台灣玩家來說也很親切。 而第一個吸引我的點,就是裡面各式各樣野生動物除了造型逗趣外,各種動作都很活潑。 所以一路上不斷發現新動物的過程就會是一件非常讓人有動力的事情。 2.動物有千奇百怪的動作習性與情境劇. 而且這些可愛的動物的有豐富的生態習性,例如看到獵豹想要爬上樹抓鸚鵡,或是老虎和羚羊在追逐等等。 雖然這不是擬的自然生態遊戲,但這些多變化的動物習性強化了冒險的樂趣。 而且有時候不同的動物還會上演情境劇! 收集這些情境劇的照片更是遊戲裡的最重要目標。 這些有趣的畫面,讓我們的野外攝影行程還帶上了一些故事性,尤其當遇到難得一見的動物奇景時,甚至會讓人有一點點感動(不過這時候別忘了趕快按下快門)。 3.不同的場景冒險

  7. 2018年1月24日 · 我們一般想要養成閱讀習慣,就會很自然把每天閱讀、讀完所有想讀的書當作目標,但是為什麼要每天閱讀? 為什麼要讀完所有的書? 這樣的行動是誰規定的呢? 這時候真正要先突破的,是我想要進行這個行動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真正要的思考的,是我想要達成、變成的那個價值願景是什麼? 或許你真正的目標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工作上有更好的方法與思考」 。 這是你想要達成的價值,那這只能用每天閱讀來達成嗎? 一定要讀完每本書才能達成嗎? 顯然不是! 我可以跳著讀每本理論書、方法書上我最有興趣的一段,這讓我看得很開心,而且我一樣可以在工作上獲得更好的方法與思考。 也或許你真正的目標沒有那麼功利,就是「享受閱讀的樂趣,讓空閑時間覺得有價值。 」 這也很好,但這不是跟要不要讀完每本書,是不是每天讀書更沒有關係了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