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月23日 · 本報訊一名17歲中六男生以號稱學界團體香港青年總會行政總監名義過去一年籌辦多個體育計劃聯絡體育會學界球隊及招徠中學生聲稱可提供優厚贊助費籌辦比賽及訓練課程等收取保證金報名費用後卻無法兌現承諾

  2. 2023年12月11日 · 學界的騙子大別有三種類型:「造假型學騙偽造數據來欺騙學術期刊生物醫學界已有好些案例;「假託類學騙移植外國理論來唬弄本國學界人文社會學界多有案例;「假博型學騙則藉難懂的專有名詞來哄騙行外人及無知大眾主要混跡科普前兩類型的學騙自有同行人檢討批判但第三類型的學騙由於言行跨界容易鑽到漏洞。...

    • 做不成導演的哲學家
    • 最高與最低之間的辯證法
    • 堅信共產主義的左派老頑童

    相信不少讀者都是從《變態電影指南》(The Pervert's Guide to Cinema)與《變態意識形態指南》(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接觸到齊澤克。他指自己十三、四歲時愛上(荷里活)電影,尤其鍾愛希治閣的《驚魂記》(Psycho),因此他的第一理想是導演。他曾經用超八厘米攝影機拍了一部他極不願意公開的短電影,題材是他少年時痛苦但風流的韻事。很快齊澤克就決定放棄他的導演夢,在十八、九歲時改為立志當「第二最愛」的哲學家。 在斯洛文尼亞獨立之前的南斯拉夫時期,齊澤克一直未能得到大學哲學系的教席,其後他再到法國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研習拉岡的精神分析。直至1989年,齊澤克出版他第一本英文著作《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The Sublime Object...

    齊澤克在法國受過精神分析的訓練,但他沒有成為執業分析師。齊澤克取而代之做的是吸收拉岡與佛洛伊德體系的概念,諸如分裂的主體、伊底帕斯情結、「欲望即他人所欲的」與「性別之間不可能有關係」等,將之用作重新構想(黑格爾的)哲學問題與(馬克思的)政治意識形態分析上。因此齊澤克思想就以拉岡-黑格爾-馬克思為三條軸心,而他的論述總是圍繞精神分析-哲學-政治意識形態。在這種理解下,黑格爾就不再如主流學界傳統所認為,是以「絕對知識」統攝一切的觀念論者,而是充分認識到人類理性之中不可能性與界限的唯物論者。 批判齊澤克:後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分析與政經分析侷限|方川明 齊澤克貫徹黑格爾的辯證法,他相信最高者與最低者之間的分野並非我們一般所想分明,而可以糅合為一。他曾表示自己總想將所謂的高檔理論(high theory...

    在馬克思時代,廣大工人/無產階級不明白供求與交換價值之間的關係,無從知道剩餘價值與剝削的秘密,因此馬克思形容無產階級普遍陷入「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甚麼」的意識形態。作為馬克思主義者/共產主義者,齊澤克認為:當然我們今天每個要勞動的人都深深明白自己正被剝削,但所作所為卻與工業時代的人沒有兩樣:仍然是上班、工作、下班,渴望在休息時間能做些別的事(通常是消費)。我們知道政治經濟在壓搾我們,但從我們的行為來看,我們就好像根本不知道這事一樣。同時,當今很多人以為自己不會再相信任何意識形態宣傳,因此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沒有意識形態的時代——齊澤克認為這種想法偏偏正是最純粹的意識形態(ideology at its purest)。從拉岡的理論之中,我們學到根本不存在自立、不受影響的主體,我們亦不可能脫離於意識...

  3. 2023年12月29日 ·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資料庫2023年香港學界大事6人工智能程式ChatGPT大熱 學生應否使用掀爭議. 2023年初ChatGPT衝擊全球應否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一度成為學界的討論議題。 禁止的原因固然是擔心學生會透過ChatGPT作出不當行為,如抄襲、作弊,影響學術誠信。 另一方面,亦有老師認為在網絡資訊急速發展的時代,要完全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並不可能,應把握機會教導學生尊重知識產權、善用科技,而非讓科技反過來駕馭人類。 2023年香港學界大事6:人工智能程式ChatGPT大熱 學生應否使用掀爭議(資料圖片)

  4. 2017年1月22日 · 青總 學界騙子 香港青年總會 體育計劃 精薈體育會 聖誕舞會 香港聯校協會 前香港奧運乒乓球代表王晶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4年2月16日 · 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高級講師暨助理系主任羅傑瑩博士指出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視培育幼兒閱讀習慣及能力繪本教學也是幼兒教育業界常見的教學方法因此以繪本作為媒介是十分適切教育幼兒有關防騙的概念這本繪本意義甚大能為大眾提供材料方便教師家長運用繪本幫助幼兒建立防騙意識保護自己並建立正確價值觀警務處公共關係部與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合作設計一本以幼兒為對象提子與我提防騙子繪本期望做到從幼小開始建立防騙意識從而達到提防騙子開始」。 警察公共關係部多媒體傳訊分課總督察麥寶怡 (左)與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高級講師暨助理系主任羅傑瑩博士 (右)介紹《提子與我:提防騙子》繪本。

  7. 2022年6月18日 · 任何一位心理學家都會告訴你,科學地研究自我欺騙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你不能簡單地問別人他們是否在欺騙自己,因為它發生在潛意識中。 因此,實驗往往非常複雜。 讓我們從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市場營銷學副教授佐伊·錢斯(Zoë Chance)的研究開始。 在2011年的一個巧妙的實驗中,她表明許多人下意識地通過自我欺騙來提升自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