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4日 · 買危疾保留意保障年齡上限. 圖1之1. 【明報專訊準備退休所需儲備時最難預測的因素除了壽命便是退休後的健康狀况為免出現難以預測的病况打亂退休後的預算應及早購買住院保險並配以危疾保以防萬一不妨留意可就老年疾病提供特別保障又或可提供多次賠償的危疾產品惟要留意相關保障是否設有年齡限制。 明報記者 劉敬華. 無疑趁年輕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比投保任何保險更能保障退休後與健康相關財務開支,無奈生活節奏急速下,談何容易。 再者,新型疾病的出現難以估計,如新冠疫情。 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2022年本港三大致命殺手分別是癌症、肺炎及2019冠狀病毒病,心臟病則屈居第四位。

  2. 2023年7月26日 · 根據宏利最近公布大灣區健康保障度調查在癌症治療方面香港受訪者每月平均收入的很大部分用於治療開支反映市場對保費相宜的全面危疾保障有一定需求李旭明認為集團是次推出新保險計劃活躍人生危疾保PRO涵蓋超過123種危疾及疾病當中亦包括兒童疾病如ADHD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能滿足市場需要 / 下一篇新聞. 傳中證監促境外上市文件淡化中國風險. 廣汽豐田炒1000人 稱非因銷量跌. TikTok推純文字帖 挑戰Twitter 同時進軍串流音樂市場. Twitter揮別藍鳥 品牌恐減值最多1560億. Spotify全球加價 港未能倖免. 港元定存高息精選. 徐風:AI概念股小心業績見光死. 涂國彬:靜待美議息 金價留意1950美元支持.

  3. 2023年7月25日 · 宏利做咗個調查發現有57%嘅香港人覺得自己無足夠儲備應付退休生活預咗退咗休都要繼續做其中年輕一代Z 世代,即 21 歲至千禧世代嘅28歲已經開始提早準備退休儲備反而年長一代X世代即39歲至嬰兒潮嘅44歲就遲啲準備

  4. 2023年3月2日 · 【明報專訊】大灣區9城市與兩個特區融合後,不少香港居民都積極在內地尋找工作機會或退休。 不過,醫療系統在內地及香港暫時仍有差別,主要是在香港可以選擇公立或私立醫院,但內地則較少私院可以選擇。 如果移居內地,看病或入院前需先交按金、住院期間的藥費、醫生巡房費及診金等,再逐日從按金中扣除,而過萬元的按金亦會很快扣完。 故疫情前不少內地居民來港投保醫療保險,不無道理。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5. 2020年1月13日 · 透過危疾保險若受保人患上計劃內列明的受保危疾便可獲得賠償以應付治療開支以至彌補失去的工作收入在購買危疾保險前大家可按照個人財務負擔能力以及保障範圍等因素選擇合適自己的計劃現時市場上所提供的危疾保障主要分為三大類: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6. 2022年9月13日 · 鄺翠玲自願醫保不能取代危疾保. 【明報專訊Betty43歲正準備為女兒6歲購買自願醫保計劃對計劃內其中一個保障項目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感到有點迷惘這是否就是危疾保障?. 病者所需資金普遍分為兩大方向醫療費用及生活費用而後者 ...

  7. 2023年12月12日 · 【明報專訊】宏利金融(0945)宣布,將總值130億加元(約747.54億港元)舊有業務或股東資金回報率偏低的業務,當中包括長期護理保險(LTC)業務的60億加元儲備金,與Global Atlantic達成再保險協議,藉此重塑業務組合。 該集團基於有關交易,釋出12億加元(約69.02億港元)資本,將用於回購不多於2.8%流通股本,從而提升每股核心盈利等。 釋出69億資本 將回購. 該集團指出,經過是次交易處理的LTC業務儲備金,佔有關業務的儲備金的14%,為歷來最大宗的歷來最大宗LTC業務再保險交易,交易有助減少LTC業務發病率的敏感度減少12%。 LTC業務核心盈利貢獻降. 除此以外,今次交易亦處理了美國結構性賠償安排項目,以及兩款日本終身壽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