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6日 · 寒山诗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风格独特,清新通俗,一千多年来在社会各阶层僧俗道儒中广为流传,在诗坛上有“寒山体”之称。 寒山的诗风和100年前的王梵志一脉相承,也是口语体的白话诗。 他生活在大唐盛世,却入山作了隐士。 他与李白、杜甫同时代,放到星光灿烂的盛唐诗人堆里,他的诗艺算不上高超,但淹没不了个性的光辉。 他生前寂寂无名,身后却声誉日隆,并绵延千年至今不断——白居易、王安石都写过访拟他的诗集的诗篇,苏轼、黄庭坚对他的诗有特殊的兴趣,朱熹、陆游关心过他的诗集的出版与校勘。 他的诗歌最早传播者是道士,唐人的志怪小说就把他编作成仙的道士下凡;到了宋朝他却被佛家公认为文殊菩萨再世;元代他的诗流传到朝鲜和日本;明代他的诗篇收入《唐音统签》的《全唐诗》中,被正统文化认可。 【山水之造化,文化之厚重】

  2. 2016年12月24日 · 为了进一步研究寒山寺文化,寒山寺于2007年成立了寒山寺文化研究院。 该院院长姚炎祥认为:寒山寺文化是以吴文化为根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为一体、形成以佛教文化为主体、和合文化为核心、钟声诗韵为标识、寒山拾得“和合二圣”为形象代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寺庙文化。

  3. 2017年1月5日 · 2017-01-05 20:27. 唐代著名诗僧寒山又称寒山子。. 其身世扑朔迷离,史籍中没有关于他的家世、生平的确切完整的记载。. 宋初的《太平广记》摘录了一段记载:“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 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 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雪岩,因 ...

  4. 2018年6月25日 · 寒山说:“就像我的祖先从我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着我的父亲开始迁徙。 ”人世漫漫,寒山依然记着自己的根。 18 岁时,他来到成都求学,从此与这座城市结下因缘。 1999 年的一天,他觉得不应该在城市里再待下去,于是开始行游四方。 从四川出发,往西藏、新疆、甘肃、宁夏、云南。 他在山林里,发呆、打坐,吸收灵气。 兴趣来了,会掏出画板,画上几笔,作品风格独特,画的都是自己。 他浪迹天涯 15 年,看到了大山,看到了大水,看到了万物。 后来,他又走回贵州老家,回到苗寨。 看到自己的阿妈仍在染布,从织布、染布,到做衣服,甚至刺绣,都是一个人做完。 他突然强烈意识到自己应该继承苗人古老的手艺,就像母亲。 从此,他决意做一个染布的人。

  5. 2023年1月27日 · 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传说 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传说,是流传在天台民间的以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并孕育出内涵非常丰富的“和合文化”。除了口耳相传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情风物中到处可以看到它的 ...

  6. 2020年11月12日 · 2020-11-12 15:56. 点击进入 《寒山》(《我是一个连环杀手》)——熊培云首部诗歌电影短片观赏. 2020年10月底我带着一部诗稿回老家照料母亲在老家的三五天时间里靠着随意拍摄的一些素材尝试剪辑了一部有关人生意义的诗歌电影短片。 这是一次完全没有预谋的影像实验。 短片在思想国发布后,陆续收到一些回复。 有的读者也希望我能够简单说一说创作的初衷或者主旨。 以我对接受美学的理解,自然是有些顾虑的。 就像罗兰•巴特“作者死了”的惊世断言,作品一旦完成,一切就交给读者或者观众了。 有一点不同,思想国是一个自由交流平台,这里观念是流动的,作者与读者、观众都要活着才是最好的。 既然意义如何生发都是个人的事情,那我也理应继续活在其中。

  7. 2018年4月20日 · 穿越大寒山 从龙潭里村上山,穿过棚户人家,到达茶场,再从茶场的边上上山,爬上大寒山顶。然后原路返回茶场吃中饭。饭后从茶场的左边下山回到龙潭里。 爬山耗时:约5-6个小时。 难度指数: 永康下位→石牛山→永康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