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附商業零售樓面社區設施. 申請人認為,今次申請可以在避免收地情況下,率先興建1幢公營房屋,原區安置受影響村民,從而加快整個重建計劃的進度,較政府現有計劃提早約2年,又認為近年缺乏私營房屋供應,申請可以滿足需求。 而換地方能體現對私有產權的尊重,避免不合理地剝奪地主的發展權益,因為購入地皮時這些地段已劃作住宅用途,並可興建私營房屋。 上述率先興建之公營房屋,位於項目南邊,將作為第1期先行發展,主要作安置居民之用,2幢私人房屋部分位於該幢公營房屋北面,作為第2a期發展,3幢大廈都位於項目臨海位置。 其餘4座第2b期則位於項目更北面的位置。 項目亦附有商業及零售樓面,以及多元的社區設施,以支援未來新區發展。

  2.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到多個短中長期土地供應措施之餘,亦同步公佈下財年賣地計劃。 由於政府去年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改為七三比,導致下年度潛在可供應私宅土地大減約四成至1.55萬伙,未來5年年均落成量亦下調至約 ...

  3. 看到官場的「變就我揹鍋,不變則你承擔」的心態,另一個對投資者真正「大好的消息」就是財政預算在開放土地方面反映政府了無進寸去造地,「供應是非常穩定地不足」!

  4.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本周CCL、CCL Mass及CCL(中小型單位)均錄得輕微上升,而且齊升兩周,但按周升幅顯著收窄,顯示財政預算效果迅速遞減,未能確認樓價止跌回穩,相信CCL繼續下試170點。

  5. 高等法院在2019年就丁權覆核作出裁決,指原居民在自己土地以「免費建屋牌照」興建丁屋,屬於傳統合法權益,符合基本法,並沒有違憲,然而如果涉及政府用地的私人協約方式或換地方式興建丁屋,則屬違憲。

  6. 香港首宗丁屋套丁案於2015年在法院審理,事件涉及11名沙田原居民與丁屋發展商簽訂套丁協議,他們訛稱自己是土地地主,以詐騙手段令地政總署批出建屋牌照,最終各人被判罪成,分別入獄2年半至3年。

  7. 筆者卻認為今年財政預算案有值得讚賞的地方,例如首次推出的電子消費券,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均有資格領取。 在振興香港本地經濟方面,推出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帶來的經濟效益較去年每人派10,000元更為有效,因為去年很多市民的銀行戶口的確是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