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0月23日 · 如果子女患上ADHD家長應該如何是好ADHD又是否會伴隨患者一生適逢10月為世界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關注月本文就邀請到養和醫院. 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黃勵燕醫生講解兒童ADHD的特徵及改善方法什麼是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 ADHD 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病徵通常在兒童時期開始並可能持續到成年亦有不少研究顯示跟基因及遺傳有關。 黃醫生指,大眾通常認為患ADHD 的學童會「坐不定、難以控制」,但這只是ADHD(過度活躍症)中的一個徵狀,其實有時候患者都會伴隨著專注力失調,即「容易分心、做事欠缺調理」。

  3. 2019年1月21日 · 根據衞生署網站資料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主要徵狀包括專注力弱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而分心甚至比較善忘常欠帶或遺失物件此外兒童的活動量較高經常離開座位四處走動並會說話較多及行為較衝動難以排隊病症的成因主要為生理因素包括兒童的腦部有別於常人影響其記憶力專注力及情緒控制等。 另外,遺傳、母親於懷孕期間吸煙或酗酒、嬰兒早產、出生體重不足、曾患腦炎、腦創傷等亦會導致兒童患上病症。 精神科醫生麥永接稱,黃金治療期一般為6-7歲前。 (資料圖片) 治療黃金時期:6-7歲前.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稱,一般患有專注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會出現拖延行為、難以專注於學習上,導致學業成績變差,「溫書要出九牛二虎之力。

  4. 2023年8月1日 · 4條問題助認識與判斷. 撰文:媽媽寶寶. 出版: 2023-08-01 15:00 更新:2023-08-01 15:45. 3. 「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分別為ADHD的兩大核心症狀孩子常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日常生活中容易忘東忘西難以等待無法聽完旁人說話就打斷或插話等情況。. 4個 ...

  5. 2021年11月4日 · 近日有新確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家長開始為子女升學問題擔心知道傳統學校功課較多考慮讓小朋友轉讀國際學校希望功課量越少孩子便不用虛耗整晚時間在功課上。 但對於患有ADHD的小朋友來說,轉讀國際學校是否真的較為適合? ADHD學童延遲診斷,會令他們於成長期間花額外時間完成功課及溫習,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Getty Images) 傳統學校反有助評估ADHD學童病情. 據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允丰指,雖然國際學校有不少優點,但對於一個ADHD學童來說,就讀國際學校同樣有其難處。 17歲的Michael(化名)的艱辛經歷就是一個好例子。

  6. 2024年2月5日 · 德琋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潘健燊表示在中醫角度專注力不足的分別在於證型不同分別是肝腎不足心脾兩虛和痰熱內擾潘醫師以自己的其中一個小朋友個案為例:「其母親透露小朋友經常考試做不完試卷功課又要做到深夜上課時同學在聽老師指示拿書本出來他卻在做其他事情況之嚴重就連小朋友本人都認為有治療的必要。 」經過望聞問切診症後,潘醫師指出小朋友屬肝腎陰虛的證型,建議用中藥和針灸雙管齊下:「中藥主要以健脾、益肺、息風為主,可對整體體質進行內外調理,長遠而言,能強化和提升小朋友的體質。 潘醫師診斷後,指出小朋友屬肝腎陰虛的證型,建議用中藥和針灸雙管齊下。 家長喜言中醫治療成效立竿見影.

  7. 2022年9月21日 · 兒童專注力不足 4 大表現 專家推介3大居家遊戲訓練! 撰文:阿言. 出版: 2022-09-21 17:00 更新:2022-09-21 17:00. 3. 集中注意力是甚麼呢? 「將焦點放在一個特定目標的能力也是最基礎的注意力例如看見遠處閃爍燈光時目光被吸引被老師點名時舉手應答聞到臭味時尋找味道來源這些都跟集中性注意力有關集中性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將焦點放在一個特定目標的能力。 即是說,最基礎的注意力,接受環境訊息,如看/聽/聞/嘗/摸到某個東西,並做出反應,另外就是投入一項活動或任務的先備條件。 集中性注意力問題表現. 1. 對外界刺激不以為意. 2. 反應遲鈍. 3. 時常分心,難專注於單一活動. 4. 情緒較敏感、容易躁動.

  8. 2018年5月19日 · (1) 專注力不足. 經常像遊魂似的無法集中精神容易受不相干的外界事物分心對於需要較長時間專注的活動, 他們會感到十分困難, 例如看書每做一件事未做完, 很快又會把專注力放去新的活動沒有記性, 經常遺留個人物件在學校經常聽漏指示,不懂安排工作不留意細節,經常有不小心的錯誤. (2) 過度活躍/ 容易衝動. 好像一個停不了的摩打一樣, 一分鐘也停不了很喜歡說話, 亦喜歡插咀喜愛爬枱、攀爬上課時經常出位,不能安座椅上不喜歡等候很難安靜地玩遊戲. 當小朋友持續出現以上其中六個徵狀超過半年或以上(無論在家裏或學校),家長可將子女的情況告知學校,讓學校的教育心理學家作進一步評估及轉介。 此外,家長亦可透過兒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轉介至精神科醫生作診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