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21日 · 根據衞生署資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主要徵狀包括,難依照指示做事、經常胡亂走動,及自我規管能力較弱等,往往會令學童於學業及社交上出現困難。

  2. 2023年10月23日 · 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在本港並不罕見,據統計本港每100名兒童便有約6人患有ADHD。 外國有研究指出,若患者在成長階段缺乏適當的治療,長 港聞

  3. 2019年1月21日 · 現時治療專注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可透過藥物及行為治療,如家長透過獎罰制度減少不良行為、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等。不過,麥永接稱藥物有可能引致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胃口變差、失眠等。患者應定時覆診,以調整藥物的份量減輕副作用的影響。

  4. 2019年10月10日 ·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小朋友不能專心或者「冇時停」都可能是病徵。 不過成年人也別放下戒心,若你平日經常愛拖延,也可能與ADHD有關,就由精神科專科醫生何浩賢為大家解開有關 ...

  5. 2023年3月28日 · 現時,許多國家會使用中樞神經刺激劑MPH作治療兒童與青少年ADHD的處方藥物,而在香港,港大醫學院根據醫院管理局2020年的資料,估算全港約有2%兒童與青少年接受MPH治療。 雖然很多臨床研究均證實了短期內服用MPH是有效、耐受並安全的,但關於長期服用的耐受性及安全考量的數據卻很匱乏,此亦令世界衞生組織以「(對藥物的)益處及嚴重副作用的有效證據在品質和局限上存有疑慮」,而拒絕將MPH納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 港大聯墨爾本大學團隊進行研究. 港大醫學院早前就聯同澳洲墨爾本大學兒科學系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進行研究,在兩年間從英國、德國、瑞士、意大利及匈牙利的27間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共招募了1,410名ADHD患者。

  6. 2023年2月8日 · 香港常用的2種藥物分別為中樞神經刺激劑(Stimulants)、非中樞神經刺激劑(Non-Stimulants),這兩種藥物各有其機制、效用、時效和副作用。 家長決定讓孩子食與否前,應先尋求醫生的意見,看看小朋友適合那一種藥物,了解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從而衡量是否值得嘗試這種藥物,改善孩子的問題。 許多SEN家庭都苦惱應否讓孩子用。 (photoAC) 擔心副作用 決定用非藥物治療. Minnie當年則是參考旁人的經驗,了解其他人服藥後有沒有改善,有甚麼副作用。 她也會問很多老師,學生服藥後表現如何。 最後她得知小朋友服藥後有明顯改善,變得比較安靜,但同時也有副作用,小朋友胃口變差,身高也較矮小。

  7. 2022年12月20日 · 要了解大腦神經反饋治療的原理,就要先了解大腦構造,「大腦分為不同區域,負責掌管不同功能。前額葉負責執行的功能,例如專注力、組織能力及情緒控制等;頂葉是言語區,負責接收及解讀言語;枕葉負責感觀功能,包括視覺、分辨顏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