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語譯. 好學求進接近知, 實踐為善接近仁, 知辱圖強接近勇。 出處和背景. 這話出自《中庸》第21章,魯哀公 (魯國的君主)問孔子有關治國的方法。 孔子解釋「為政在人」,政治始終離不開人的管理,故此人的修養十分重要。 身之不修,何以治人? 未能治人,又怎能安國? 孔子於是提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主要能力。 《論語》中談到知 (智)和仁,各超過100次,談到勇的也不在少數,可見知仁勇是儒家學說的重要概念。 不過,有時講論太精微,同學往往弄不明白。 孔子這次談話的對象是魯哀公,所以話說得較為簡單易明,重點也主要在知、仁、勇三者的修養方法。 內容分析. 有人說好學、力行和知恥都不難做到,於是指出所謂「三達德」倒也輕鬆平常,可以手到拿來。

  2. 2021年10月29日 · 1. 為什麼一般人會小惡多為、小善不為? ?隨性而行: 人性中有些陋習,例如貪利圖便、好逸惡勞等,容易滋生惡行。 因惡事總不離貪欲,善事多摒除貪欲。 若一時不察,貪歡逐樂,就必然作惡多而行善少。 ?不拘細謹: 人總以為圖個便利,犯些小毛病,神不知鬼不覺,實無傷大雅;又老是嫌麻煩,不肯做些微好事,反正贏不了多少掌聲,不做也無所謂。 2. 為什麼小惡必禁絕不為? 小善須踴躍而為? ?習與性成: 正如劉蓉《習慣說》所言:「習之中人甚矣哉! 」壞事必須從小事開始防範,好事也要從小事做起,習焉不覺也好,習慣成自然也好,都會影響個人氣質修養。 ?積少成多: 小善積多了就成為造福社會的大善,必受人敬重;小惡積多了必至惡貫滿盈,後悔已是太遲。 應用與感悟. 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 我們心中其實是分得清楚的。

  3. 語譯. 好學求進接近知, 實踐為善接近仁, 知辱圖強接近勇。 出處和背景. 這話出自《中庸》第21章,魯哀公 (魯國的君主)問孔子有關治國的方法。 孔子解釋「為政在人」,政治始終離不開人的管理,故此人的修養十分重要。 身之不修,何以治人? 未能治人,又怎能安國? 孔子於是提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主要能力。 《論語》中談到知 (智)和仁,各超過100次,談到勇的也不在少數,可見知仁勇是儒家學說的重要概念。 不過,有時講論太精微,同學往往弄不明白。 孔子這次談話的對象是魯哀公,所以話說得較為簡單易明,重點也主要在知、仁、勇三者的修養方法。 內容分析. 有人說好學、力行和知恥都不難做到,於是指出所謂「三達德」倒也輕鬆平常,可以手到拿來。

  4. 2021年10月15日 · 這句話出自後漢書?桓譚馮衍列傳上》。桓譚是兩漢之交的學者和政治人物那時漢光武帝迷信讖緯處事欠公允桓譚認為天下未定勸諫他當獎賞有功之臣要懂得與之為取的道理

  5. 2022年4月1日 · 語譯. 掀起門簾拜別母親,無奈地跑去河梁辦事。 只見她白髮蒼蒼,我的淚水已是滾滾而下。 不禁想到,今夜風雪交加,柴門之內,一片愁慘。 此情此境,母親心內必然感嘆,有子倒不如無子好了。 出處和背景. 黃景仁,字仲則,江蘇常州人,清代詩人。 他的一生,窮困潦倒,雖然早有詩名,始終懷才不遇。 乾隆36年,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他又辭別母親和家人,繼續長年漂泊的生活,於是寫下了這首沉痛哀傷的〈別老母〉。 內容分析. 這首詩前兩寫詩人無奈地辭別母親,心中充滿淒苦;後兩代入母親的處境,想像她孤獨地度過風雪交加的晚上,心中必然百感交集,於是產生「有子不如無」的感嘆。 古人多以有子為福,母親為什麼會有這種異乎尋常的想法呢? 難道是責怪兒子不孝? 那當然不是。

  6. 2022年3月18日 · 經典金句時窮節現士窮乃見節義. [2022.03.18]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一個人衣食無憂時,吹噓自己品格高尚容易;面對生死關頭,仍然堅持道德理想,不肯妥協,那就殊不簡單。.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語譯. 處境艱危時 ...

  7. 2022年5月13日 · 正如舊時筵席上陳列了魚與熊掌只能選吃一樣的話古人一定會選擇價值較高的熊掌。. 這固然是合理的抉擇,也事關一個人的素養和眼界。. 當杜甫攀上泰山絕頂之上胸襟拓闊了自然而然吟詠出一覽眾山小的詩句。. 荀子說:「志意脩則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