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7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8/17 08:00. 最後更新: 2023/08/17 11:48. 分享: 到了40歲,為自己打算之餘,同時面對供養父母的壓力,個案主角一家人總共有一筆數百萬的資產,包括現金、股票、物業等等。 作為子女,希望可以讓父母有好一點的居所,但對於投資和買新樓未有明確想法,雖然計劃投資收息有5%回報,但股市上的風險取態又不敢過份激進,到底應如何部署? 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讀者: 本人, 年齡40, 單身, 公營機構長工. 月薪: 8萬 (已到職位頂,唔會有升職),日後人工每年跟機構百分比加. 每月開支: 家用及個人使費: 2.5萬; 供樓: 2.1萬; 管理費+差餉: 約3-4千; 儲蓄保險: 1.2萬; 剩返儲起for年尾交稅同扣稅年金保費.

  2. 2021年10月15日 · 香港著名學者、財經分析員及專欄作家,曾任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以及多家企業、機構顧問,多次受邀在中國、美國、香港、新加坡媒體和研討會分析經濟投資與管理方面的課題。 播出日期:8月23日至8月27日. 第一集: 曾淵滄為你講解大市走勢分析! 第二集: 曾淵滄:恒指未「極度悲觀」 入市仍需等一等. 第三集: 慎選收息股 曾淵滄:股息率高唔一定好. 第四集: 曾淵滄寄語年輕人 「輸錢可以但唔能夠輸到欠債」 第五集: 曾淵滄:永遠都是買樓時機. 黃瑋傑. 現任輝立資本管理董事,從事證券業超過20年,目前專責基金管理,管理資產超過10億元。 擅長評析宏觀經濟,為讀者發掘優質倍升股。 個人著作包括《股市是平的》、《炒得精叻》及《投資先知》。 播出日期:8月30日至9月3日.

  3. 這10個特徵 證明你已經是社會中上層. 你有沒有曾經思考過,自己是否已經躋身於社會中上階層? 「社會中上層」介乎於中產及超級富豪之間,大多數人認為,這類人士享受著財務穩定、機會眾多、工作生活平衡以及高社會地位的生活狀態,而且被認為愈來愈具影響力。 10個特徵 證明你已躋身中上層階級. 一篇名為「 中上層階級的規模與收入不斷增長 」的報告顯示,近幾十年間,美國中上層的比率增加了逾1倍,主要由於教育程度上升、雙收入家庭增加及高薪職業日益普遍。 那麼,你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於中上層階級呢? 特許金融分析師Greg Wilson表示,以下10個特徵可以證明你正過著中上層階級的生活。 1、可觀的家庭收入.

  4. 2023年6月16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6/16 14:12. 最後更新: 2023/06/16 14:12. 分享: 今次《你財策劃師》的主角,是38歲的Ben。 兩年前在Ben在我的專欄已進行了一次理財諮詢,今次主動和我聯絡的原因,一方面是讓我知道他的近況,另一方面有些新的理財方案想向我徵詢意見。 他任職電訊公司企業發展部門,這幾年因疫情原因市場對企業通訊服務需求大增,所以他的收入水漲船高,這幾年平均月薪約有10萬元,當中包括6萬元基本薪金及4萬元佣金。 踏入年初,留意到美國不少科技相關龍頭企業都大量裁員,估計其他相關行業都難以倖免,所以相信未來的收入都會減少。 上次商討時Ben已提過考慮將個人名義持有的物業轉給父母,令自己名下沒有物業,可以有空間再購買物業,今次商討時已經完成交易。

  5. 2021年9月3日 · 從事證券業超過20年、現任輝立資本管理董事黃瑋傑,初次投資的源由,原來是想為炒孖展損手的父親「復仇」。 後來他積極學習投資,在投資界闖出名堂。 他分享多年來的投資心得,他認為除了技術分析外,投資心理質素同樣重要,因為投資分析在不少情況下會不似預期,這些時候就要有充分準備,避免重大虧蝕。 宜嚴守投資紀律 避免愈蝕愈多. 黃瑋傑自言,初次投資是一場「王子復仇記」。 眼見父親於70年代炒孖展損手,他便決心學好投資,期望能夠在股市中獲利,為父親「復仇」。 他認為,父親炒孖展被斬倉的經歷,令他更認知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有時寧願少賺一些,也不願承受過於風險。 對於現時部分年輕人愛追捧熱門股,抱有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投機心態,他認為這種投資方法風險高。

  6. 2020年7月8日 · 他在網上分享退休決定,「我選擇在28歲的末尾退休,擁抱山間清泉與峽谷的風,去感受春秋冬夏。 」文章隨即引起網絡間的熱烈討論,不少網民質疑他到底賺了多少錢才能退休,他接受《鳳凰網科技》訪問時指,他投資日本的房租收入,以及其他被動收入基本上已與他的薪金持平,加上覺得已達成工作上想完成的事,所以才會辭職退休。 郭宇靠投資日本物業及股票來達成財務自由,他在訪問中提到,多年來定額投資一家互聯網企業的股票,去年把所有的股票清倉,獲利不少。 此外,他也有投資美股、港股,更因疫情股市大漲大跌,也獲得不錯的回報。 他也分享他投資日本物業的心得,「我之前在日本購置了一些房產,可以做到7%至10%的收益,如果整買的話,可以做到10%以上的投資收益,還是非常不錯的。 郭宇於28歲退休後,選擇旅居日本。

  7. 2021年4月2日 · 我沒有想過移民澳洲,因為澳洲的生活水平也高,但香港的樓價又太貴,股票又大起大落,因此錢如果不用來買樓,也許在其他地方也會蝕掉。 2. 買基金. 韋寶華指:「買了基金二、三十年,因為我識得比較,所以我會買基金,而網上的數據是公開的,我會比較不同的收費,不會被人呃。 現在他買了一個香港基金,如果有買賣會通知他,他看過賣出買入的股票後,也覺得合理。 【慳稅儲錢自製長糧 教你5步比較友邦、宏利、保誠QDAP: 按此 】 3. 買股票. 不像一般投資者,韋寶華很少買傳統的藍籌,因為他認為經濟差,收息股也不一定會派息,但他也不買蚊型股,但會跟本身持有的基金來買股票 。 我會面對現實,如果蝕10%就會賣掉股票,因為我不喜歡買的股票大上大落,也不想日日炒股。 4. 買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