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9日 · 不只有男女之事,還是文化發祥地. 照片出處:国立国会図書館「錦絵でたのしむ江戸の名所」. 的確,遊郭本身是遊女與來客進行性交易的場所,加上遊郭整區會以高牆圍繞,與外界區隔,出入遭到嚴格控管,除了親自進入才能一窺真面目。. 但同時 ...

  2. 天婦羅其實是來自葡萄牙的飲食延伸而唸法也是Tempura,傳統的來說是因為復活節不能食用牲畜所做的食物,僅能透過魚,蔬菜為主的食材烹調,有趣的是關東地區的天婦羅為接近原始的傳統,透過麵衣與蔬菜、魚蝦等混合後,由中溫約160度油炸熟即為天婦羅。

  3. 江戶前壽司的由來是日本古時居住在江戶前(現今東京灣)的人們因為捕獲的海鮮貝類沒有辦法長期保存,因而使用醬油或醋來醃製漁獲,並搭配醋飯握成而成一口大小的「握壽司」。

  4. 大福的起源. ©PIXTA. 大福的起源說紛紜,有一說是於室町時代(1336~1573年)後期已有人販賣大福的前身「鶉餅(うずらもち)」。 鶉餅是用一層麻糬外皮包入鹽味紅豆餡後揉成像是鵪鶉肚子的形狀的食物,因其外型圓滾滾的,同時讓人具有飽足感,因此也被稱為腹太餅及大腹餅;而後人為了讓名字較為吉利,大腹餅被改稱為大福餅,也就是現今的大福。 無論大福源於何時,出版於1831年的歷史文獻《寶曆現來集》裡記載著,居住於江戶小石川的一位寡婦用砂糖取代了鶉餅紅豆餡裡的塩巴來販賣後,讓這傳統甜食在寬政時期(1789~1801年)開始流行於民間,從此甜味紅豆餡大福也取代了鶉餅,成為流傳至今的國民美食。 各式各樣的大福. ©PIXTA.

  5. 鰻魚的命名與蒲燒的由來. ©pocketalbum / PIXTA. 日本最早有關鰻魚的文字記載出現於奈良時代(710年∼794年〉的詩歌總集《萬葉集》,歌人(日本傳統詩歌的創作者) 大伴家持 的詩中曾有一段提及鰻魚的話「告訴石麻呂,在夏天想要瘦的話就要吃鰻魚(石麻呂に 吾れもの申す 夏痩せに よしといふものぞ 鰻とり食せ)」,說明了那個時候開始,人們就知道鰻魚有著強壯身體,滋陰補陽的功效。 當時形狀像蛇一樣的生物都稱做為「むなぎ」,再者由於鰻魚身形似建築物的「棟木(むなぎ)」,因此鰻魚被寫作「武奈伎(むなぎ)」,直到12世紀才被稱為「鰻(うなぎ)」。 此外,鰻魚的血液帶有些許毒素,容易引發腹瀉,如果碰到眼睛也容易引發結膜炎,所以不適合生吃。

  6. 2022年2月17日 · 节日. 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也是会参考24节气的来耕作、发展农业的。 而日本的“节分”(せつぶん)其实是代表新的季节来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 如同“分”的字面意思,节分之日,即是将季节做以区分(季節を分ける)的日子。 上一篇 介绍了节分撒豆的习俗,那么这篇就来说说节分的另一大主角——“恵方巻”。 如果问一个日本小朋友,节分要做什么? 得到的答复极有可能是“吃恵方巻”。 比起仪式感较强的撒豆习俗,在日本,节分之日吃恵方巻(えほうまき),可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美食......谁又能不爱美食呢? 而美食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

  7. 淺論中國與日本之傳統文化根源 | All About Japan. 身穿浴衣參加花火大會是日本夏季風物詩之一,這在來日本之前就知道。 不過說起來慚愧,來日本快1年了,還沒有正兒八經看過一次「祭り (matsuri)」,日本的節慶活動(主要是本人懼怕人多擁擠)。 去年夏天有機會去東北參加了幾次節日慶典,近距離感受日本文化自然不用多說,但是更重要的是,那幾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作為有很多相似文化傳統的中國,為什麼我們沒有這樣的活動? 共同的根源,失落的傳統. 中國與日本擁有許多相似的文化根源和傳統。 日本的七夕其實正源自於描述戀人跨越銀河相會的中國傳說,中國與日本的端午節也十分類似。 但遺憾的是,這些傳統正逐漸從中國消失。 雖然少見,但中國的節慶有時也成為貪腐蠢動的機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