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6年3月15日 · 楊重光教授一直推動微創手術發展除了引入新技術他又發明多個微創手術器具。 楊教授利用兩年時間不斷改良測試,經歷多次失敗,終於做出 ...

  2. 2021年3月13日 · 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形容今次是對香港動微創手術」,手術後香港肌體會恢復健康居民會安居樂業中央出手堵塞香港選舉漏洞對症下藥精準到位不僅對香港社會震盪小不存在改變一國兩制的問題且有力撥亂反正鞏固香港由亂及治的良好形勢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構建具有香港特色的選舉制度,為落實「愛國者治港」提供制度保障,但並不是搞「清一色」,「泛民」只要符合愛國者標準,回歸「忠誠反對派」範疇,仍然可以依法參選、依法當選,共同構建多元包容的香港。 微創手術由於應用的儀器較為精確,明顯減少手術帶來的創傷,病人在術後更快康復。 張曉明用「微創手術」來形容人大決定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生動貼切、恰到好處。

  3. 2016年6月28日 ·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李慧宜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北區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顧問醫生呂敦慶於2000年發明了內窺鏡輔助拇外翻矯正術只需在腳上開5個5毫米的小切口再利用內窺鏡的輔助重建軟組織便可矯正拇趾的位置相比傳統的開放式外科手術新手術方法能減少傷口的長度減低病人手術後的整體創傷並可達至長久的矯正力。 本港接近四分一人患有拇外翻問題,當中以女性為主。 病理學指出,拇趾外翻是因腳部軟組織異常,隨着時間演變成骨骼及關節問題,最明顯的特徵為拇趾向外屈曲,且從冠狀面看呈旋轉狀態。 以往進行傳統開放式手術進行矯正時,醫生通常會在腳上開5厘米至7厘米的刀口,利用接骨術矯正骨骼的位置。

  4. 2015年12月14日 · 東區缺復康病床 微創快出院助紓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5-12-14] 放大圖片. 鄧宗毅 趙虹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接受微創手術已非鮮有之事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早於20年前設立微創外科訓練中心雖未見可完全取代開腔手術惟該手術方式的接受度和普及性日漸提高中心負責主管鄧宗毅表示,因受惠於微創手術,院方外科病人平均住院日數及再入院率持續7年低於醫管局平均數字,相信具一定安全性的微創手術,可紓緩醫院缺乏復康病床的「先天缺憾」。 鄧宗毅表示,現時東區醫院每年約有600宗大型及超大型手術,當中近70%切除肝、腸及胃手術均以微創方式進行,相信此手術方式雖未能完全取代開腔手術,日後亦會成為其中一個主流治療方式。

  5. 2018年10月7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威爾斯親王醫院早前引入微創技術完成了兩宗經導管肺動脈瓣膜置換術 (PPVI),使用新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無需開胸可大幅減低治療的風險並能縮短康復所需時間是本港心臟病治療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中重度肺動脈瓣反流常見於先天性心臟病糾治術後,會導致右心室容量負荷大量增加,長期肺動脈瓣反流更可導致右心負荷增加、右心擴大,繼而引起右心衰、房性或室性的心律失常甚至是猝死。 同時,擴大的右心更會同時擠壓左心室,導致左心功能不全,進一步導致患者的臨床狀態惡化並威脅患者的生命。 醫生過往需要為患者開胸,植入人工肺動脈瓣,但如果患者需要第二次開胸,手術難度會大增,危險性亦相對提高。 傳統手術只適合病情輕患者.

  6. 2011年4月3日 · 食衛局局長周一嶽參觀血管腔內及微創手術中心本身為外科醫生的他即席試用最先進的微創手術用具。 香港文匯報記者嚴敏慧 攝

  7. 2018年5月2日 · 2016年,李耀回到成都,在成都高新區創辦博恩思,專注於微創手術機械人及醫學輔助機械人的研發、製造及臨床應用。 「博恩思英文為Borns,意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