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是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 1819-1880)的4幕歌劇(原作為5幕7場)。 他自德國浪漫主義詩人E.T.A. 霍夫曼的小說選出3篇故事譜成本齣歌劇,劇本由巴爾比葉(Jules Barbier)編寫。 於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 主角霍夫曼是一位很有天份的詩人,他相繼與會歌唱的玩偶娥蘭比雅、瀕臨死亡的歌女安東妮亞、威尼斯的娼婦朱麗葉妲等女子戀愛,最後都失戀。 由於作曲家在作品還沒完成時就逝世,導致世上流行多種版本,因而被認為這是有諸多謎團的作品。 此劇通常以4幕形態上演,與每個女子戀愛的故事各佔1幕,另加霍夫曼在酒店喝酒,酒醉了就開始講他失戀史的「酒店」1幕而共成4幕。

  2. 2002年11月14日 · 所謂「方法演技」,即是「演技」的「方法」。. 此項舞台演出理論乃脫胎自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y),講究「以意念指揮生理機能」「駕馭情緒」的表演體系;至40年代的美國,有舞台學者認為演技是可以透過客觀因素來訓練的,包 ...

  3. 歌劇綜觀—看四百年來幾個改變歷史的關鍵轉折. (圖為林伯杰所著【一夜變成歌劇通】) 歌劇起源的那ㄧ個精確點,如今看來有點模糊,不一定那麼容易考證,或那麼必要。. 但有種說法表示,「歌劇的前身就是希臘悲劇」,希臘悲劇當年的樣貌,就是帶有音樂的 ...

  4. 什麼是「俄國五人組」(The Five)?. 俄國五人組,又被稱為「The Mighty Handful」或「The Mighty Five」. 提到俄國五人組前,. 應先提到俄國在19世紀的西方音樂先驅:. 米凱爾.葛令卡(Michael Glinka, 1804~1857)。.

  5. 2015年1月23日 · 這齣戲是假裝盲人的兩個乞丐的喜劇,劇中兩人所唱的波麗露甚受喜愛。 此劇的名聲傳到杜樂麗宮,當時的皇帝拿破崙三世還召見奧芬巴赫,他還遇到後來成為他支持者的皇帝異父兄弟得‧莫爾尼(Charles Auguste Louis Joseph, duc de Morny)。 受「兩個盲人」之成功與當年在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之影響,普夫‧巴黎姜劇場的觀眾大增,劇場顯得太窄,於是奧芬巴赫在當年12月29日把劇場遷移到蒙西尼(Monsigny)路,之後,普夫‧巴黎姜劇場一直就在當地。 (在蒙西尼路上的普夫‧巴黎姜劇場) 輕歌劇「天堂與地獄」在他有生之年上演好多次。 雖然一般大眾非常喜歡這齣戲,但其尖銳的諷刺與放蕩的快樂主義,也受到許多有識之士詬病。

  6. 馬勒交響曲的錄音版本(上). 二十世紀的指揮大師,少有不灌錄貝多芬的交響曲的。. 而二十一世紀的指揮,如果不進行馬勒的交響曲錄影,進而發行DVD,恐怕也將被後世樂迷遺忘。. 馬勒交響曲有股魔力,不僅聽覺效果好,視覺效果更不貧乏。. 他一生共創作 ...

  7. 2001年9月11日,發生了伊件震驚全球的恐怖攻擊事件,美國紐約的世界貿易南北兩棟大樓,分別遭受到暴徒劫持的客機自殺式的攻擊。. 兩棟摩天大樓、紐約的地標、全球的金融中心,應聲粉碎倒地。. 這個無預警的攻擊行動,不僅震撼了紐約人、全美國,甚至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