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許多人都知道啟功先生是清代皇族的後裔,是「正統旗人」,但他不同意別人叫他「愛新覺羅·啟功」。 他曾不止一次正名說「我姓啟名功」。 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現在很多愛新覺羅氏非常誇耀自己的姓,很希望別人稱他姓愛新覺羅;別人也願意這樣稱呼他,覺得這對他是一種恭維。 也有很多人不喜歡,比如書法大家啟功。 啟功先生則認為這很無聊,他覺得愛新覺羅作為一個姓,它的辱也罷,榮也罷,完全要聽政治擺布,有什麼好誇耀的呢? 何必對此津津樂道呢? 二是「愛新」為女真語,按照意譯,就是「金」,而「覺羅」是後來加上的語尾,沒有意義。 也是愛新覺羅後裔。 值得一提的是,啟功是歷史上雍正皇帝的九世孫,啟功的高祖父呢,是乾隆同父異母的弟弟。 然而,啟功歷史上卻不願意自己的姓氏是愛新覺羅,對外只說自己姓啟名功。

  2. 2022年4月7日 · 愛新覺羅」是清朝國姓,近日東京一間眼科診所的廣告牌被翻出,女院長竟然也姓「愛新覺羅」,是清朝第三代皇帝順治帝的後代,引發熱議。

  3. 概論. 愛新覺羅雖是清朝國姓,但是在滿文資料中很少使用這個名稱,如《 滿文老檔 》和《 滿洲實錄 》中,一共只出現過三次。 文獻上對於其姓氏起源有各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該姓氏发源地在 宁古塔 旧城东门外三里。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不過由於各項說法經常自相衝突,目前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 爱新觉罗在女真姓氏中,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姓,直到历史上清朝建立成為國姓地位才逐漸提高。 16世纪 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 努尔哈赤 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4. 2017年3月16日 · 在香港生活50多年的愛新覺羅州棠,是清太祖兒子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後人。 父親在臨終前才向州棠說出家族身世,他活了半輩子才北上尋根探親,自此決定保留和傳承家鄉的滿族文化。

  5. 愛新覺羅在滿語含義為「 黃金 」,原先在 滿族姓氏 結構中,「 愛新 」其實是 穆昆 (族名, 滿語 : ᠮᡠᡴᡡᠨ , 穆麟德轉寫 : mukūn ),滿語「 金 」之意;「 覺羅 」是 哈拉 ,直到 皇太極 建國清朝,決定效仿漢制,取消遠支大宗之分,才使「愛新覺羅 ...

  6. 2019年8月27日 · 根據統計,愛新覺羅遺留的後人大約有三四十萬人。 因為,清晚期的四位皇帝都是近親婚姻,幾乎沒留下任何子嗣。 就算曾經有過,也都早早夭折了,因此,那四位皇帝的子孫相對來說比較少。 曾經的皇族姓氏愛新覺羅,在清朝覆滅後也發生了一定的演化,有的改成了「肇」,有的則稱作「羅」。 他們的後人基本上在全國各地都有分佈,而且生活的近況也大相逕庭,他們對「愛新覺羅」這個姓氏的看法也都不盡相同。 那麼,愛新覺羅後人的近況怎麼樣呢? 愛新覺羅是滿清皇帝的姓氏,這個姓氏在清朝是非常的尊貴無比。 但是,隨著溥儀的退位,愛新覺羅的很多後裔都改掉了自己的姓氏。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之後,這些滿清皇室後人的境況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1911年,皇帝溥儀宣佈退位,標誌著綿延二百多年的清王朝覆滅,中國迎來了軍閥混戰的時代。

  7. 愛新覺羅宗譜 是專門記載 清朝 皇室的 族譜 ,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本家譜。 共分8冊,也就是星源吉慶、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 星源吉慶記載的是皇帝的兒女及后妃,甲冊記載的是 清太宗 以下的子孫,乙、丙二冊記載的是 清聖祖 以下子孫,丁冊記載的是 清顯祖 以下子孫,戊、己、庚三冊記載的是 清肇祖 和 清興祖 以下子孫。 宗譜歷史. 中國 從以前就有修訂 玉牒 ,也就是皇家宗譜的習慣。 從1656年開始每10年編修一次玉牒,清朝總共編了26次,由於皇室人口眾多,到後期已經有數萬人,連玉牒也重達8公斤。 清朝最後一次修訂玉牒是在 光緒 33年 (西元1907年),而1912年 清朝滅亡 後,修訂玉牒一事擱置,直到1915年才通知各地 愛新覺羅 宗室報戶口,準備再次修訂玉牒。

  8. 2020年4月11日 · 在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後人為了避免歧視,大多都改為了漢姓,比如王、孫、趙、鄂等等,金姓的人最多。 這個貴族從100人發展的14萬人口,子孫卻說:要改變姓氏才能活命

  9. 愛新覺羅·溥任(1918年9月—2015年4月10日),又名金友之,滿族,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異母弟,父親是第二代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 溥任1918年9月生於北京...

  10. 2022年4月5日 · 清朝滅亡 愛新覺羅後代去哪了?. 大多改成這姓氏. 在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的嫡系後裔大多都改姓為「金」。. (示意圖/達志影像) 愛新覺羅是清朝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