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於當年中國人稱印度籍人士為「摩囉差」,所以這地方逐漸被人們稱為摩羅街。 摩羅街以古董聞名中外,兩旁開設了許多出售古董物品的商店,如中國古代婚禮服飾、巨型瓷器花瓶、小巧的鼻煙壺、雕刻精美的玉器、罕見的古代錢幣和銅鏡等等,吸引很多西方人士和本地行家慕名而來,大肆選購。

  2. 1950年,即大會堂拆卸後三年,一個委員會宣告誕生,專責研究興建新的文化場地。 新大會堂由英國建築師羅納德.菲利普及艾倫.菲奇於1956年設計,自50年代後期開始動工興建,選址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地上,佔地一萬一千平方米,由兩座獨立的建築物(低座及高座)及一個紀念花園組成。

  3. 港產片《歲月神偷》揚威第六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勇奪水晶熊獎「新世代」最佳影片獎,成為首部香港製作電影於柏林揚威。電影折射本港的六十年代,主要於上環永利街取景,那麼到底六十年代時的香港是什麼樣的呢?

  4. 元旦前夕,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的慶祝活動以迎接新一年來臨。在香港,多數人會擁到尖沙咀海旁、銅鑼灣時代廣場、蘭桂坊等熱點狂歡並等候倒數一刻。元旦將至,2010年快將完結,我們就以一系列珍貴的照片,回顧及感受一下從前元旦前夕的歡樂氣氛。

  5. 目的係等我哋可以見識多啲,增廣見聞,所以我去過好多地方 ,好多依家都冇晒,呢樣嘢真係對我長大有好大幫助,所以我當年都寧願放棄香港工作,移居加拿大陪囝囝成長,有啲人覺得咁樣係犧牲,我覺得好值得,依家囝囝 ...

  6. 相距不過數碼之對峙,共區懸五星旗架鎗(槍)屋頂及播音器,清晰可見,鐵絲網內駐守英軍,嚴陣以待。(攝於1967年) 1967年7月8日沙頭角發生了槍戰事件,地點是香港沙頭角香港邊境禁區中英街。當年共區約有三百群眾欲越邊界,在英界包圍沙頭角警崗集會示威擲石及漁炮,警方以催淚彈及木彈驅散 ...

  7. 香港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女皇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而拱頂亭座則被刻有佔領香港告諭的石碑所封,宣告香港已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拱頂亭座因為毀壞不堪而被拆卸,而遮打道得以擴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