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2日 · Share. (鄭思思攝) 【明報專訊支聯會被控煽動顛覆另副主席鄒幸彤與常委鄧岳君梁錦威陳多偉及徐漢光被控沒有遵從規定提供資料旁聽席及延伸庭都坐滿人或者他們在過去32年都有去到維園燭光晚會唱過無論雨怎麼打叫過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而32年後的今日他們來到法庭聽審聽這些綱領如何成為了罪證。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一案沒有撤銷傳媒報道保釋內容的限制,但「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一案,則罕有批准傳媒報道保釋內容。 此文望詳細記錄當日的法庭審訊,法官和律師間法理和哲學的對話,還有旁聽席上愁眉苦臉中的笑聲,以及那人性的點點燭光。 「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一案,星期五早上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 中大學生會與學生運動
    • 學生會是什麼,不是什麼
    • 學生自治
    • 中大學生會已死?

    記得當年上中大學生會時,我曾聽過一些前輩說,由於中大獨特的書院制度,很多諸如同學的福利和日常住宿等問題已有書院學生會負責解決,中大學生會能騰出更多資源和時間組織學生運動,因此比起其他不少大專院校,中大有着更深厚的學運傳統。而對不少人而言,今日中大學生會解散,其中一個重大的象徵意義就是這個歷時半世紀的學運傳統的終結。 的確,回顧中大學生會過去五十年的歷史,一直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學生運動。除了其廣為人知在社會運動中的角色,即使在校內,中大學生會亦曾組織過多場未必廣為社會大眾所知的校園抗爭,如1988年反對「四改三制」、1996年抗議李國章上任校長、2005年「哭中大事件」、2006年「保樹立人」行動等。 對不少中大人而言,即使未曾親歷這些運動,它們卻無一不是建構我們身分的重要事件。有時與一些學運前...

    在現代社會的結構下,沒有經濟生產力的學生本來就是社會中no stake的一群,能輕易被掌控政治及經濟權力的人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而學生運動,就是為無權的學生充權的方式。小至校內課程改革、宿費調整,大至香港政改爭議,學生運動都是為了令學生在這些議題上由本來的no stake變成have a stake。但問題是,學生運動不可能是自有永有,背後必須有些條件才能支撐它的出現。 台灣社會運動理論學者何明修曾在《為什麼要佔領街頭?》一書中提到,任何成功的群眾運動背後都不可能是一個個孤立而毫不相干的個體,而必須依存既有的社會關係與網絡。同樣道理,真正能為學生充權的學生運動,背後依靠的就是學生與學生、學生組織與學生組織之間既存的網絡。 不少人都有一個迷思,以為所謂學生會就只是平常穿著學生會T代表同學與校方...

    若果學生會的存在是為了替學生充權,保障學生權益,同時爭取學生在校園內甚至是社會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這個權力的來源就只能是學生本身,因此才有學生自治這個概念出現。 學生自治,意味着在學生會這個龐大網絡之中,只有置身其中的學生才有權為彼此制定規則,以至是組織運動,決定集體行動的方向與方式。為了實踐這個原則,學生會就必須擁有一套能使其自行運作、保障公平又有效的決策機制的制度。以中大學生會為例,直至解散前,它就有着幹事會(行政機關)、代表會(立法機關)、司法委員會(司法機關)及學生會和校園電台(傳媒)等等,它們互相監察制衡,確保學生會運作暢順。當然,繁複的會章條文和官僚式的架構不時會惹來一些同學批評,但總體而言,這些都是學生自治的體現。 學生自治是學生會能保障學生權利的前提,因為只有在學生得以自治的...

    對我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一方面是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又可以不是如此。 如果學生會指的是以學生自治為原則,為替學生充權而存在的架構,不必待中大學生會成員宣布解散,它事實上在更早的時候已經死去。今年二月,獲中大同學合法授權的學生會內閣「朔夜」甫一當選,校方隨即公開聲明不會承認其合法地位,並以各種行政手段禁絕相關學生代表獲取中大學生會多年來在校內享有的資源、場地和決策權。全面封殺學生會的同時,另一邊廂,中大校方在毫無諮詢的情况下執行多項嚴重影響學生的措拖,例如在大學出入口安裝閘機、擴大保安組權力、禁止沒接種疫苗學生進入校園等。本來在正常情况下,當校方如此公然侵犯學生自治及漠視學生權益,同學是能夠透過組織學生運動與之抗衡。但過去大半年基於種種原因,學生始終未能組織有效的運動,就算學生會尚未宣布解散,除...

  2. 2021年9月12日 · 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殘奧會)提供較有系統的運動訓練計劃,傷殘人士參加初級訓練班後,有意提升技術者可再晉升至中級、技術改良班,最後獲選為港隊代表到體院受訓。 總幹事林俊英說,現正計劃與地區組織、健全人的體育總會合作舉辦更多訓練班,「例如硬地滾球,我們在6個區域做緊,輪椅劍擊在元朗區推行,將來中西區做乒乓波班」。 非政府組織外,康文署亦有推行「殘疾人士體育訓練計劃」,舉辦輪椅網球、水中健體等訓練班。 困難+建議. 硬件. 1. 場地選擇少 受交通配套限制. 健全者想打籃球,不用穿籃球鞋,籃球也不用帶,一個人走到樓下公園街場就可以「跟機」,book室內場反而麻煩。

  3. 2024年3月17日 · 由深水埗富昌邨居民協會承辦的富昌關愛隊辦事處開設在榮昌邨內據成員美婷化名透露隊伍花了近半年才租得現址此前量血壓只能在戶外擺街站進行直到記者3月5日到訪辦事處還未有正式牌匾門外立着健康服務站量血壓服務的易拉架和貼有活動海報記者到訪時美婷正在為訂製牌匾量度尺寸。 義工王太(化名)打趣問記者知否誰是立法會議員、前深水埗富昌區議員梁文廣,說關愛隊好一些成員以前幫他辦事,不少路過街坊則詢問「綠在深水埗在哪裏? 這裏是健康服務中心嗎? 能免費量血壓? 」似仍不熟悉也未能識別出關愛隊的服務。

  4. 2022年1月16日 ·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PAST ARTICLES. 三十而立:明知山有虎,仍在虎山中:專訪年輕政治學人關仲然、鄧逸軒.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16日. Share. 左:關仲然,右:鄧逸軒,攝於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門前。 (朱安妮攝) 【明報專訊】近一兩年,從事香港研究的社會科學學者都有點existential crisis。 有些課題突然消失了,有些課題則研究起來似乎不太安全。 進入學界,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 香港的大學好早就高度商業化,高層視爭排名為唯一人生目標。 因此年輕有志之士想要讀PhD,總有前輩好心勸退。 而今時今日投身政治學這一行,則更是極高風險投資。

  5. 2023年1月1日 · 2019年社會運動後網上湧現不少互助的街坊群組原來葵聯邨聯悅樓互委會主席徐先生一早有此念頭並為互委會設立專頁。 現年50歲的他,20多歲住葵涌區另一條邨時,已做新成立的互委會主席,「搬來後沒打算再做,最後姣婆守唔到寡的原因是,聯悅樓發生鉛水問題,大家日日要飲蒸餾水,覺得可以試吓為街坊發聲」。 但做落也不可照搬之前經驗,「之前是老屋邨,這邊新樓住戶感情比較疏離,住了幾年隔籬姓乜都未知,除了調遷戶,住戶還包括新移民、印巴籍,年齡層後生很多,近幾年大家機不離手,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搞了facebook平台,網址整成二維碼,街坊掃一掃就看到幢樓發生什麼事,也可認識互委會,搞康樂活動時對街坊參與度也有幫助」。 他將為專頁改名繼續發放資訊及解答街坊問題,又研究另開群組。

  6. 2021年9月12日 · 文˙林超英(香港鄉郊基金顧問) 編輯•劉子斌. fb﹕ 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 每日明報-封面. 【明報專訊】地產商多年來以多種方式,蠶食政府的土地供應權和規劃權,導致房屋供應失衡,以及住屋價錢飈升至人民不能負擔的水平,直到今天他們仍在鑽空子,想盡辦法把囤積的土地變錢,不知何故,政府一次又一次被地產商「說服」(或曰「搵老襯」),採納對地產商有利而傷害公眾利益的措施,最新的例子是2019年《施政報告》宣布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