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8年5月18日 · Cubeecraft 超Q動漫人物的摺紙模型. 這一篇算是消息特報,尤其對於喜歡 收集桌面食玩擺飾 的朋友,很值得看一看。. 「 Cubeecraft 」是一個教你做「立方體紙人物」的網站,它提供你已經「設計完成」的「紙模版」,你只要「 下載 」模板的圖樣(預設為A4大小 ...

  2. 2010年12月29日 · 事實上透過 Profile Maker ,熟悉過一次流程後,大概不用一分鐘,就可以為你的Facebook個人檔案頁面帶來全新的改變。 不過另外我也要在這裡先提醒大家,上面這張圖是為了示範時有趣而設計的,但是我們自己在嘗試時要切記:「臉書大頭照不可以使用有版權爭議的圖片」,所以像這種明星照片千萬不 ...

  3. 2017年12月16日 · INSIDE 失敗是藝術,故事即遊戲:經典動作解謎遊戲心得.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16, 2017. 我一直很想玩,卻一直排不上任務清單的遊戲:「 INSIDE 」,這兩天登陸了 iOS App ,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樣我就可利用零碎時間,好好來體驗一遍這款備受好評的動作解謎遊戲。 手機上能開始移植一些優秀的電腦遊戲,對我們這樣沒時間,但是又想體驗「藝術般遊戲作品」的玩家來說,真是個好消息。 像是之前「 To the Moon 繁中版登陸手機,經典說故事型 RPG 無劇透評析 」、「 銀河歷險記 Samorost 3 用白日夢融化你心,攻略也美得像繪本 」,我就是在手機上利用零碎空檔完成的。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1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2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3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4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5
  4. 2020年7月21日 · 01. 摺紙入門網站: Origami Instructions and Diagrams. 第一個介紹的網站,上面的摺紙作品算是比較入門的,但是也很好上手,並且會包含基本常見的動物、植物、紙鶴等等造型。. 點進某一個摺紙作品,這個網站的教學方式是拆解成一張一張的步驟照片,讓我們實際 ...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1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2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3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4
    • 新垣結衣 三浦春馬5
    • 獨立
    • 軸線
    • 製作
    • 誕生
    • 認同
    • 小結

    「Indie Game: The Movie」主題描寫獨立遊戲,而其自身也是一部獨立製作的電影,並且很具實驗性的採用了「Kickstarter」網路集資模式,在電影開始製作前從Kickstarter募集到了40%的所需資金。 如同電影裡遊戲開發者提到的,數位通路的崛起,讓獨立創作者成為一個更具有可行性的任務,而且能夠擺脫大型企業資金的掌控,使創作者有機會製作出真正個人化的作品,並且,獲得某一部分圈子的認同。 電影的最後,「Braid」製作者Jonathan Blow的總結是這部電影最好的註腳,他大概的意思是說,在大公司、大企劃、大市場策略下所製造的作品通常為了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喜好而被磨去了所有菱角,但獨立遊戲製作者們或許做出來的作品有缺陷,然而這樣的作品正是代表了他們個人與世界的對話。 於是...

    「Indie Game: The Movie」電影的主軸是三款獨立遊戲的製作者,這三款遊戲都是赫赫有名的成功作品,分別是可以看做是獨立遊戲崛起標竿之一的「Braid」、在XBox商業平台上衝出創記錄成績的「Super Meat Boy」,還有五年磨一劍,在2012年上旬終於順利推出的「Fez」。 電影拍完時,Fez甚至還未推出,正在進入最痛苦的最後掙扎階段。 而電影巧妙用這三款不同時期的作品,來組合出一個獨立遊戲製作的完整輪廓。電影把三個故事用平行剪接的手法,三個代表不同遊戲階段的故事彼此穿插,讓之間產生一些對比的寓意。 在電影裡,「Fez」代表遊戲製作中還無法順利生產時的困苦地獄,「Super Meat Boy」的訪談則偏重於呈現出遊戲即將誕生之際的焦慮、期待與回眸,而最早成功的「Brai...

    Fez的設計者Phil Fish在電影裡彷彿一個搖滾明星(可能有一點點過於誇飾的電影手法存在),很有社群網戰電影裡的臉書創辦者的味道。 在這個創作最艱難的製作期裡,電影呈現出創作者那種孤傲、偏執,被各種創作外部的意外所折磨,但又對自己的作品堅持不懈的態度。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在2011年PAX會場上,Phil準備展示經過了四年潛沉的Fez最新試玩版,但這時候Phil同時面臨著外部合約問題尚未搞定的煎熬,在會場上也要面對試玩者出現的各種BUG,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夠被人認同,但眾多的意外卻不斷潑上冷水(幸好,今年終於上市的Fez證明確實是款好作品)。

    而「Super Meat Boy」的開發者Edmund McMillen和Tommy Refenes相隔兩地遠端合作,電影在這個部分很有意思的去拍兩位創作者彼此不同的家庭背景、童年經驗,以及這些人生觀如何被注入在他們的遊戲作品當中。 藉由「Super Meat Boy」,電影似乎想要探討創意的本質其實並不是什麼天外飛來的靈感或任何華麗的東西,作品的意義其實就只是創作者個人與人生的表現,是創作者與世界對話的管道。這個概念,在電影裡同時透過三個作品的創作者反覆強調。 電影在拍攝「Super Meat Boy」兩位創作者在面對遊戲上市後的意外失誤與成功喜悅時,以比較冷靜的手法,去拍出他們當下如何面對的情緒和想法,那種像是對待自己孩子的態度,相信是每個創作者一定都經歷過的歷程。

    關於「Braid」這部算是老大哥的作品,電影著墨比較少,但卻是最能畫龍點睛的部份,因為電影讓Jonathan Blow擔任獨立遊戲精神的講評者,不只講一個獨立遊戲如何開始運作的契機,也講創作者面對這個作品的真實心境。 其中很關鍵的一段是,Jonathan Blow描述他會去查看各種網路上對於「Braid」的評論,但即使這部作品如此叫好叫座,Jonathan Blow卻還是感到挫折,因為他從各種評論中,發現很多人都只講到表面(即使是好評),而沒有講到這個作品真正想要傳達的核心。 Jonathan Blow代表的就是一個創作者對待作品最赤裸裸的情緒,那種在意、思索、期待,尤其是期待透過作品與世界對話的想法,講出了創作者之所以要創作的初衷。

    「Indie Game: The Movie」或許不能讓你學會怎麼創業、怎麼做遊戲,但可以在兩個小時的故事中,讓你重新思考、對照自己的創作者心路歷程。 而如果單以這部電影的製作品質來看,畫面精美是不用說了,下載電影後,還附帶一些沒有放入電影中的額外獨立遊戲者採訪,內容是更豐富的了。 並且也有附帶中文字幕,雖然,(我購買的Steam版)中文字幕有一些常出現的文字替換錯誤,但基本上不影響觀看感受(這個錯誤已經更新修正了!),仍然值得大家一看。

  5. 2008年12月22日 · 今天要介紹一個很有趣的網頁遊戲:「 Akinator 」,是我朋友說看到在PTT日本版等地方好像滿紅的一個小遊戲, 網頁中的神燈精靈會詢問你幾個問題,然後設法猜出你心中想的偶像、名人是誰! 我朋友說他玩了像二宮和也、戶田惠梨香、長澤雅美、松山健一等等明星,居然都被Akinator猜中了他心裡所 ...

  6. 2008年8月18日 · 20MB free disk space. 我之前曾經寫過一篇 「非常完整」 的「 SyncToy 2.0 」 相關教學 :「 SyncToy 2微軟出品的易用型檔案同步工具詳解 」,裡面除了仔細的介紹了每個功能的用途,而且還將它與我另外一個愛用的同步工具「 Allway Sync 」做了仔細的比較。. 整體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