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光大證券國際 (英語: Everbright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是一所金融服務機構,前稱 光大鴻基 有限公司和新鴻基金融集團,目前為 光大證券 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證券」)全資擁有的海外業務平台 [1] [2] ,提供跨境及環球全面金融服務。. 五大業務為財富管理 ...

  2. 2020年7月開展在線交易平台業務,提供港美、滬港通及深港通 A交易,推出免佣金、股票生息、賬戶融資、現金增值。 漲樂全球通具備港股新股風控模型,是能提供33倍融資額及借券業務的零售券商。

    • 交易時間
    • 歷史
    • 交易大堂
    • 交易系統
    • 結構
    • 產品及服務
    • 發展戰略
    • 港府增持股份
    • 爭議

    交易於週一至週五(公眾假期除外)進行,交易時間如下: 1. 開市競價時段(開市前時段) 1.1. 股票市場:上午9時正至上午9時30分 1.2. 期指市場:上午8時45分至上午9時15分及中午12時30分至下午1時正 (可以用競價盤、競價限價盤等方式進行交易) 1. 早市交易時段 1.1. 股票市場:上午9時30分至中午12時正 1.2. 期指市場:上午9時15分至中午12時正 2. 延續早市交易時段 2.1. 中午12時正至下午1時 (早市收市後,在此時段內也可進行股票及期指交易,但會在午市開市(股票)/午市競價時股(期指)開始後才會成交) 1. 午市交易時段 1.1. 股票市場:下午1時正至下午4時正 1.2. 期指市場:下午1時正至下午4時30分 2. 收市競價時段(收市前時段) 2....

    2000年3月6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完成合併,由單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持有。合併後而誕生的香港交易所於2000年6月27日在聯交所上市。 香港的證券交易最早見於19世紀中葉,但直至1891年才出現第一家正式的證券交易市場「香港股票經紀會」,亦稱「香港股票經紀協會」,其後出現第二個證券市場「香港股份商會」。最初的證券交易使用黑板粉筆進行記錄。1947年當時香港兩個證券市場組成香港證券交易所,隨著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1969至1972年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及九龍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形成香港證券、遠東、金銀證券、九龍證券,四間證券交易所鼎立的格局,亦即所謂四會局面。 由於管理困難及跨所交易的手續繁複,七三股災後四間交易所在港府推動下開始談判...

    交易大堂在四所合併後,於1986年4月2日啟用,面積達4萬5千平方呎,可容納接近1400名經紀,當年氣氛熱鬧,高峰期有超過900個出市代表。聯交所在1993年推出自動對盤交易系統,使買賣股票過程電子化。 2005年7月,港交所為使用接近20年,位於交易廣場的交易大堂進行翻新,減少交易櫃位,並增設多功能場地、展覽館及圖書館等設施。裝修完成後的新交易大堂在2006年1月16日重新使用,並由時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主持啟用儀式。交易所展覽館則在2006年4月26日由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爵士主持揭幕儀式。 交易大堂在2006年完成翻新後縮小3分1,設有294張交易檯,交易場地面積為12,200平方呎,設有傳媒採訪區及新聞直播室,交易大堂中央的電子顯示屏幕則改用全彩色顯示屏,以圓筒形設計。另增設交易所展覽館...

    在第一代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全面啟用前,大部分交易都是先經內線電話通知予有意進行買賣交易的經紀通知其落盤量,然後由盤房以電腦落盤進行交易,因為當其時設在交易大堂的電腦僅可用作讓出市代表了解有意買賣的經紀和其數量,並不具買賣的功能。 及後,港交所其第一代的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於1993年11月啟用,正式令整個交易程序全面電腦化。其後的第二代及第三代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分別在1996年及2000年啟用,證券經紀可以透過開放式的連接器,將買賣盤直接輸入中央處理系統進行交易,使交易更快捷,亦提高了交易所可處理的交易量;同一時間,證券行的報價及交易系統亦能直接連接至其對盤處理系統,令交易及報價資訊不再局限於交易大堂內流通。港交所於 2018 年2月在證券市場引入新的交易平台,即領航星交易平台 (页面存档备份...

    從2007年9月7日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直是香港交易所單一最大股東,持有5.88%的股份。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61條,除證監會在諮詢香港財政司司長後給與書面核准外,任何人士均不能持有香港交易所5%或以上的股份。 香港交易所的業務運作分由多個專責部門執行,由管理層和董事會直接領導及監察。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關,負責制定香港交易所的目標,使命,策略,政策和業務規劃,並監察管理層的執行工作。 董事會成員包括不多於6名由政府委任的董事,不多於6名由股東選出的董事以及行政總裁。現任董事會主席為史美倫,集團行政總裁為歐冠昇亦為董事會當然成員。 香港交易所旗下的聯交所負責香港上市公司的前線監管工作,其運作及工作受由市場獨立人士組成的上市委員會及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察。上市委員會成員有28人...

    香港交易所集團透過旗下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及香港期貨交易所經營香港唯一認可的證券市場及期貨市場。在香港,集團旗下證券交易所的工作包括監管上市發行人,執行上市,交易及結算規則,以及主要在批發層面向交易所及結算所的參與者提供服務。證券交易所在批發層面的服務對象包括發行人以及中介機構,例如投資銀行或保薦人,證券及衍生產品經紀,託管銀行及資訊供應商等,而中介機構則直接服務投資者。 集團同時經營香港僅有的四家認可結算所: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結算)、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期貨結算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聯交所期權結算所)及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場外結算公司)。香港結算、期貨結算公司及聯交所期權結算所向參與者提供綜合的結算、交收、存管及代理人業務,而場外結算公司則向會員...

    在《戰略規劃2013-2015》中,香港交易所提出要發展成為一家提供全方位產品及服務,且縱向全面整合的全球領先交易所,並做好準備以把握中國資本項下審慎,加速開放的種種機遇。在發展戰略方面,香港交易所將致力於建立一系列橫向整合的業務,覆蓋現貨股票,股票衍生產品,定息產品及貨幣以及商品等資產類別,同時就每個資產類別建立從產品至 交易,及相結算的垂直整合業務模式。此外,平台及基礎設施戰略方面,香港交易所將整合及進一步推動現有各交易及結算平台的現代化,與本地,內地及國際市場業界建立更緊密聯繫。 在《戰略規劃2016-20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交易所稱隨著中國與全球市場互相融合提速,要進一步提升香港交易所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要在香港構建一個最有效的跨市場互聯互通平台;及發展...

    2007年9月7日,香港特區政府以平均價155.4港元增持港交所股份,令其持股量增至5.88%,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港府增持港交所,顯示對港交所的支持,有助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受消息刺激,港交所當日急升10港元,收市報158港元,在9月10日更暴升32.1港元,收市報190.1港元,自港府入市起,港交所最高上升至300元的水平,升幅接近70%,市盈率超過100倍,當時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證券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高市盈率的證券交易所 然而,當時的港交所獨立董事大衛·韋伯強烈反對政府增持港交所,認為這種干預市場的行為有違自由市場原則和積極不干預原則。

    2019年6月,有報導指港交所有高層涉貪,容許不合資格的公司上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承認制度再完美亦無法完全杜絕害蟲,一旦發現便會毫不猶豫地去除。2019年6月26日,廉政公署拘捕了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審查組一名前聯席主管及兩名相關人士。該名聯席主管涉嫌在上市申請審批過程中貪污。

  3.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 ,也稱 中國創業板 ( ChiNext ),是指 中華人民共和國 設立於 深圳證券交易所 下的 創業板 。 2022年,經過註冊制改革後,公司總數已達1200多家,在A上市公司中佔比25%。 註冊制創業板IPO公司有401家,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佔比達33%。 歷史 [ 編輯] 創立 [ 編輯] 1998年3月, 成思危 代表 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央提交了《關於借鑑國外經驗,儘快發展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建議開創創業板,此提案是當年 全國政協 會議的「一號提案」。 同年,他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思路:成立一批 風險投資 公司、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建立包括創業板在內的風險投資體系。

  4. 自螞蟻集團H開放認購以來,截至10月28日中午12點半,IPO孖展(保證金)達2116.61億港元。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港的普惠機制,中籤率相對較高,投資者紛紛參與,甚至傳出某券商App出現萬人排隊等候認購的情況及系統繁忙,故認購反應相當

  5. 二次發售 ,或 再次資本發行 (SEO),或 資本增加 , 供 ,是指一間已經 上市的公司 發行新股的行為。. 再次發行的股票中可能包含現有股東的股票出售,發行股票,亦或者二者兼有。. 如果上市公司的二次發售符合 監管部門 的某些條件,則此次供則可 ...

  6. 保證金(英語: Margin ),粵語音譯為孖展,是指以抵押 按金來買賣證券、期權或期貨的交易,而抵押的作用是抵消處理孖展的銀行或證券行的信用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