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1年1月7日 · 若有求者與汝會過,莫令空返,可取我財惠施彼等,或是將彼引到我所,我行惠施,當生隨喜。. ”彼財無減,即便歡喜。. 如果自己有可佈施的財物,見到某人慳吝,不曾做過少許佈施福業,則應前往他家,歡喜安慰之後,告訴他:“我不讓你的財物減少,又能 ...
2020年11月11日 · 此中有三。 對一切眾生成立悅意之相,具體修法即知母、念恩、報恩三者。 未一、修習知母分四: ① 以理成立 ② 以教成立 ③ 以理成立還將做母. ④ 攝義. 申一、以理成立. 初修母者,生死無始,故自受生亦無始際,若生若死輾轉傳來,於生死中未受此身、未生此處決定非有,亦無未做母等親者。 因為生死不見開始,故可推知自己的受生也沒有最初的邊際。 由於輾轉生死無數次,故在生死之中必定沒有我們不曾取受過的身體、不曾轉生過的地方,沒有未曾做過母親等親人的有情。 轉世不見起始,故必有無數次的受生,而每次受生時,必定取一具身體、有一個生處、有一位母親。
2021年2月28日 · 行精進時具有 “ 無量精進誓願成 ” 的願心,才是具有物殊勝。 三、所為殊勝:為了讓一切有情獲得現前安樂和究竟利義,為此目的而精進,即是所為殊勝。
2021年1月6日 · 謂若積集然後頓施,福並無多,及於集時退卻眾多求資具者,令生嫌恨,後施諸餘未求者故。 菩薩見積累而施的佈施有罪,見隨有隨施的佈施無罪。 原因是: ① 積集之後再頓時佈施,福德並未增多; ② 在積累期間,拒絕了許多乞求資具的眾生,而使他們心生怨恨; ③ 最後佈施給並未希求的人 ...
如是應知,曾受法恩,特於圓滿教授,導心知識,如何依止。. 其理分二,一、意樂親近軌理,二、加行親近軌理。. 初中分三,一、總示親近意樂,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三、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今初.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 ...
2021年1月4日 · 今初. 第一個捨財道理又分為四項,分別為: 1布施的對象、2應該以什麼樣的心去行布施、3布施給別人的時候怎麼送。 以及4所送的東西是可送或不可送的;每一個地方都很明確地說明它如理、不如理之相。 現在看第一個「惠施何田」,這個比較容易。
2020年9月17日 · 福盡死者,謂如無資具死。 所謂福盡而死,指缺少衣食藥物等資生之具而死。 雖然沒有耗盡壽量,但以福報消盡,也會導致死亡,比如,凍死街頭,或饑餓而死。因此,享福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在消福,平常有福報時不可揮霍,總要為將來留一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