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6日 · 2017年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曾書面回覆議員提問廢物處置條例醫院診所等機構產生的廢棄藥物和針藥被界定為化學廢物其儲存收集運送及處置均要符合規例的嚴格規管。 不過她說,有關管制並不適用於一般家居情况下棄置的藥物和針藥,指由於「數量一般不多」,現時與一般家居固體廢物混合處置,並重申政府無計劃提供收集服務。 這與當時數年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數量相對較少,不會導致污染或危害公眾健康」的說法,並無變改。 堆填區檢抗生素超標 助長抗藥菌. 事實又是否如此?

  2. 2023年12月3日 · Share. 東華痘局拱門及奠基石位於堅尼地城西寧街花園,隨着地皮發展,或面臨清拆搬遷。 (朱令筠攝) 【明報專訊】時光倒流一百年,當時香港的醫院是怎樣的呢? 開埠初期華人聚居西營盤,政府在此建立香港最早的公共醫療設施,記者參與由香港行跡創辦人何文傑帶領的導賞團,談到西營盤,他說此區最多的正是醫院、學校和教會,「這裏早期有人,有人就有宗教、有教育、有醫院」。 這次旅程他集中講述港島西的醫療歷史,導賞尾聲還帶我們到訪鮮為人知、面臨拆卸的一座拱門。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從西營盤港鐵站C出口出發,左轉沿着般咸道走,距離錦翠園不遠的地面會發現一座刻有「AH」的界石。

  3. 2023年11月19日 · 精神醫學系教授醫生資深社工和心理學家分別向記者表示香港迫切需要更前瞻的措施而解決方案不用外求過去本港已有不錯的嘗試。 先找出不求助原因. 精神疾病和自殺的成因複雜,通常不會有單一原因。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友凱感嘆,個人或家庭因素會影響疾病風險,如有些人小時候可能有創傷經歷,也可能會遺傳精神脆弱性,而精神病的患病風險會累積,「如果一個人有少少脆弱性,而性格比較硬淨的話,一般不會有問題;但若遇上疫情,要隔離在家,壓力超過了他的應付界線,就會出現問題」。 他認為,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變化,是理解青少年壓力的途徑,即使科學上沒辦法證實,也值得參考。 陳友凱說,需要精神健康協助,但沒有尋求協助的情况,在青少年群體間特別嚴重。

  4. 2021年4月5日 · 新一代中醫診所佈局與西醫看齊獨立診症室電腦化藥方開藥同時針灸發展得十分現代化……許冬華卻選擇留守老藥行一星期開診5天3天駐診6.5小時2天駐診半晝疫情下感冒病人減少她減少駐診1天過着猶如半退休半職生活這是計劃中悠閒的人生下半場嗎? 她搖搖頭:「我好忙㗎! 每天花1小時讀報紙,有時要翻閱醫學古籍,近期忙着看內地中醫分享醫治新冠病毒的心得。 」此外,她還不時遠足,閒時煲劇,更笑言最近迷上日本動畫《鬼滅之刃》。

  5. 2020年4月26日 · 心理治療能否不親身會面也做到?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陳濬靈指出,利用通訊科技提供服務,在醫療行業稱為telemedicine(遠程醫療),「這個詞好像很花巧,其實是平時面對面做的治療,用Zoom/Skype/FaceTime等方法,將一個session(一節治療)變成virtual(虛擬)session」。這並非新鮮詞,「其實很多地區在發展,也是個大趨勢,早期是澳洲做得比較成熟,做很多ehealth, mhealth(m指mobile), telemedicine, telehealth的工作。 今次疫情迫使大部分地區考慮做這件事,希望疫情完結之後,這個趨勢可以繼續。 (香港)醫管局星期一至五、朝九晚五的服務,對很多人來說是不方便的,臨牀心理服務亦非見一次兩次,需要多次會面。

  6. 2024年3月25日 · 社區藥房的駐店註冊藥劑師會按照醫生處方準確配藥並向病人解釋藥物正確使用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項有不少病人都有以下疑問為何某些藥物已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醫生卻要病人自行外出購買

  7.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 醫患矛盾 以人為本 耶和華見證人 輸血 黃疸 霍泰輝 兒言自得 每日明報-健康. 【明報專訊】多年前,我涉足新生兒深切治療日子尚淺,遇到了一個難題,當時病房裏有一名患新生兒黃疸的嬰兒,正在接受光線治療,但血內的膽紅素值仍繼續上升,有可能要為他全身換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