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所谓K线,就是从 股票 上市开始,由多个单K线构成,能反映每月股票涨跌变化的K线组合,其每个单K线的时间单位是。 所绘制的图形是每个第一个交易日到每个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价格走势。 是以一个的第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和全最高价与全最低价来画的K线图。 中文名. K线. 定 义. 从股票上市开始,由多个单K线构成,能反映每月股票涨跌变化的K线组合,其每个单K线的时间单位是. 可信度. 同样的K线组合. K线. 第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 相关视频. 查看全部. 相关要素. 研究 K线 首先要明白如下几个要素。 第一,同样的 K线组合 , 线 的可信度最大, 周线 次之,然后才是 日线 。

    • 概览
    • 投资分析
    • 方法概述
    • 作用
    • 注意问题
    • 公式
    • 实例说明
    • 会计准则
    • 专家建议
    • 分析方式

    股票投资参考指标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利润表中,第九条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人类对于股市波动规律的认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难题。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令人信服并且经得起时间检验——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罗伯特·席勒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股票投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

    基本分析法:主要是基于对股票投资价值的分析,从而决定股票的买进卖出

    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比率越高,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时,净收益是税后净利,股份数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公司还有优先股,应从税后净利中扣除分派给优先股东的股利。

    每股收益是指本年净收益与普通股份总数的比值,根据股数取值的不同,有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全面摊薄每股收益是指计算时取年度末的普通股份总数,理由是新发行的股份一般是溢价发行的,新老股东共同分享公司发行新股前的收益。加权平均每股收益是指计算时股份数用按月对总股数加权计算的数据,理由是由于公司投入的资本和资产不同,收益产生的基础也不同。

    计算每股收益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司,应以合并报表中的数据计算该指标。如果公司发行了不可转换优先股,则计算时要扣除优先股数及其分享的股利,以使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收益状况,已作部分扣除的净利润,通常被称为"盈余",扣除优先股股利后计算出的每股收益又称为"每股盈余"。有的公司具有复杂的股权结构,除普通股和不可转换优先股以外,还有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购股权证等。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可以通过转换使自己成为普通股股东,从而造成公司普通股总数增加。购股权证持有者,可以按预定价格购买普通股,也会使公司普通股份增加。普通股增加会使每股收益变小,称为"稀释"。计算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的每股收益时,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没有相关规定的,应按国际惯例计算该指标,并说明计算方法和参照依据。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在分析时,可以进行公司间的比较,以评价该公司相对的盈利能力;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了解该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可以进行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的比较,掌握该公司的管理能力。

    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例如,假设某公司原来经营日用品的产销,最近转向房地产投资,公司的经营风险增大了许多,但每股收益可能不变或提高,并没有反映风险增加的不利变化。

    (2)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间比较。

    (3) 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增长率指标使用方法 (1)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 (2)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 (3)和公司本身历史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比较; (4)以每股收益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

    传统计算

    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本期净利润- 优先股股利)/年加权平均总股本 并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为每股有股价

    基本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以某公司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计算为例: 该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2006年年末的股本为8000万股,2007年2月8日,以截至2006年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送10股,总股本变为16000万股。2007年11月29日再发行新股6000万股。 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该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25000÷(8000+8000+6000×1/12)=1.52元/股 在上例的计算中,公司2006年度分配10送10导致股本增加8000万股,由于送红股是将公司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对投资者进行分配,并不影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因此新增的这8000万股不需要按照实际增加的月份加权计算,直接计入分母;而公司发行新股6000万股,这部分股份由于在11月底增加,对全年的利润贡献只有1个月,因此应该按照1/12的权数进行加权计算(注:该部分股份也可按照实际增加的天数进行加权计算)。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旧会计准则的全面摊薄法计算,则其每股收益为25000÷(8000+8000+6000)=1.14元/股 从以上案例数据来看,在净利润指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新会计准则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较旧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稀释

    实践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可能转化成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如可转债、认股期权或股票期权等,这些工具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时点转化成普通股,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即假设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能转化为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都在当期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份后计算的每股收益。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充分考虑了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来股本结构下的资本盈利水平。

    例子

    某上市公司2008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10000万股,年内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2008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发行20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放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2个月以后即可以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0股面值为10元的普通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为33%。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分上的分析,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2008年度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20000/10000=2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20000×2%×(1-33%)=268万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20000/10=2000万股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68/2000=0.134元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 稀释每股收益=(20000+268)/(10000+2000)=1.689元

    一、《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制定背景

    关于每股收益的计算是自1950年以后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的,该指标主要用于帮助投资者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每股收益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反映普通股股东所享有的利润,反映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业绩。由于每股收益指标是以企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数作为分母所计算的比值,该指标还可以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业绩比较。目前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加拿大及日本均有每股收益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及处于申请上市过程中的企业计算和披露每股收益信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第33号准则中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等作出了规定。

    以前,中国没有制定关于每股收益的会计准则。目前,上市公司主要是按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及《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与披露》的要求提供每股收益信息。

    二、《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内容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共四章十五条。第一章总则部分主要明确了该准则制定的目的、依据和适用范围,第二章明确了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第三章明确了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第四章明确了每股收益的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与中国现行的每股收益计算和列报的规定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表现在:两者目的都是为了规范每股收益的计算与列报,其适用范围相同,都是适用于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新闻背景

    目前,2007年年报披露正在进行。由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部分上市公司基本每股收益有可能较2006年年度出现较大增幅。专家认为,投资者在研读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基本每股收益指标时,应注意,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指标是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的,因而其结果可能会大于投资者所熟悉的用全面摊薄法计算的每股收益。因此不要孤立地将2007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和以前年报中披露的每股收益进行简单比较。 投资者可在2007年年报的“主要财务指标”部分中找到按照同一口径计算的历年基本每股收益比较数据。此外,在运用市盈率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采用相对估值法进行估值时,投资者应关注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因素造成每股收益的变化。 一般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单纯考虑每股收益的指标,但实际上每股收益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仅仅依赖每股收益指标进行投资,片面、孤立地看待每股收益的变动,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成长性的判断产生偏差。

    提示

    投资者在使用该指标时一定要结合其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等相关要素,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行业地位、宏观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理性投资。

    指标排序

    通过每股收益指标排序是用来寻找所谓“绩优股”和“垃圾股”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同行业的每股收益来选择龙头企业;

    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个股的每股收益来判断该公司的成长性。 每股收益仅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况,基本不具备延续性,因此不能够将它单独作为作为判断公司成长性的指标。总股本。由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总股本发生变化每股收益也会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再纵向比较每股收益的增长率你会发现,很多公司都没有很高的增长率,甚至是负增长。G宇通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每股收益在逐年递减的同时,净利润却一直保持在以10%以上的增长率。 应当列示每股收益的企业,比较财务报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4 号——每股收益》的规定计算和列示。 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研究时,投资者最关心的一个数字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将公司的净利润除以公司的总股本,反映了公司每一股所具有的当前获利能力。考察每股收益历年的变化,是研究公司经营业绩变化最简单明了的方法。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数字,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并不一定反映出公司实际的获利情况,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盈利数字。与其他国家会计制度比较,相对来说,中国会计制度核算出的净利润。比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盈利数字通常偏高。投资者要特别留意,公司应收帐款的变化情况是否与公司营业收入的变化相适应,如果应收帐款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的话,很可能一部分已计入利润的收入最终将收不回来,这样的净利润数字当然要打折扣了。 另外要注意,公司每年打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足够。如果这些资产的实际损耗与贬值的速度大于其折旧速度的话,当最终要对这些设备更新换代时,就要付出比预期更高的价格,这同样会减少当前实际的盈利数字。在研究公司每股收益变化时,还必须同时参照其净利润总值与总股本的变化情况。由于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扩张的经历,因此还必须注意 每时期的每股收益数字的可比性。公司的净利润绝对值可能实际上是增长了,但由于有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摊到每股的收益就变得较小。可能表现出减少的迹象。但如果以此便认为公司的业绩是衰退的话,这些数字应该是可比的。不过,对于有过大量配股的公司来说,要特别注意公司过去年度的每股收益是否被过度地摊薄,从而夸大了当前的增长程度。这是因为,过去公司是在一个比较 小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经营的,可以使用的资金相对目前比较少,而目前的经营业务是在配股后较大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仅仅从每股收益来看,目前的确有较大增长,但是这部分盈利可能并不是因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造成的。比如,公司收购了一定公司,将该公司的利润纳入本期的报表中,就很容易地使得每股收益得到增长。 使用每股收益指标的几种方式 在进行投资时,一般投资者使用每股收益率指标有以上几种方式:1、通过每股收益指标排序,是用来初步寻找一些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股票,标定出所谓的“绩优股”和“垃圾股”; 2、通过横向比较同行业的每股收益来筛选出其中的龙头企业; 3、纵向比较个股的每股收益来判断该公司的成长性。 在运用每股收益率指标时,应综合企业其他经营状况,不可盲目追求过高的每股收益率。 如何分析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仅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况,基本不具备延续性,因此不能够将它单独作为判断公司成长性的指标。例如罗中山,前两个季度每股收益未增长,净利润却增长了。 按照有关法则,应当列示每股收益的企业,比较财务报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的规定计算列示。 考察每股股收益历年的变化,是研究公司经营业绩变化最简单明了的方法。但是,必须注意一点,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数字,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并不一定反映出公司实际的获利情况,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盈利数字,与其他国家会计制度比较,相对来说,中国会计制度核算出的净利润,比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盈利数字通常偏高。投资者要特别留意,公司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是否与公司营业收入的变化相适应,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入的增长速度的话,很可能一部分已计入利润的收入最终将收不回来,这样的净利润数字当然要打折扣了。 在研究公司每股收益变化时,还必须同时参照其利润总值与总股本的变化情况。由于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扩张的经历,因此还必须注意每时期的每股收益数字的可比性。公司的净利润绝对值可能实际上是增长了,但由于有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推到每股收益就变得相对小了,可能表现出减少的迹象。但如果以此认为公司的业绩是衰退的话,这些数字应该是可比的。不过,对于有过大量配股的公司来说,要特别注意公司过去的每股收益是否被过度地摊薄,从而夸大了当前的增长程度。这是因为,过去公司是在一个比较小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经营的,可以使用的资金相对目前比较少,而目前的经营业务是在配股后校大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的。

  2. 赵长鹏,男,汉族,1977年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加拿大华裔企业家,币安大股东、比捷科技CEO,曾担任彭博社技术总监、币安CEO。赵长鹏在12岁时随家人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东京证券交易所,担任软件开发师。2001年,到彭博社工作,并在27岁时,成为该公司新泽西、伦敦 ...

  3. 首先是他在6月初抛售了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套现;紧接着是美国封杀华为,有消息传孙正义收购的英国芯片公司ARM也站到了美国一边,对华为实施断。. 阿里巴巴是软银最成功、收益最多的投资,连这个股份都出售了,还要断华为,于是许多媒体猜测,孙 ...

  4. 当前,从 研究范式 的特征和视角来划分, 股票投资 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基本分析 、技术分析、 演化分析 。 这三种分析方法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前提假设、研究范式、 应用范围 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其中基本分析属于一般 经济学范式 ,技术分析属于数理或牛顿范式,演化分析属于生物学或达尔文范式;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 标的物 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操作的时机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股票投资分析 有效性 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在评估股市波动风险与 投资机会 的方法中,贝塔系数是衡量结构性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其真实含义就是个别资产及其组合(个股波动),相对于整体资产(大盘波动)的偏离程度。 基本定义. 播报. 编辑. β系数.

  5. 沪港通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10日早间联合公告,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2014年1117日开始。

  6. 1 编制. 2 成份股的选择. 样本空间. 样本数量. 选样标准. 行业分类. 选样方法. 编制. 播报. 编辑. 新编制的上证180指数的样本数量扩大到180家入选的个股均是一些规模大流动性好行业代表性强的股票。 该指数不仅在 编制方法 的科学性、成分选择的代表性和成分的 公开性 上有所突破,同时也恢复和提升了 成分指数 的市场代表性,从而能更全面地反映 股价 的走势。 统计表明,上证180指数的 流通市值 占到沪市流通市值的50%, 成交金额 占比也达到47%。 它的推出,将有利于推出 指数化投资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并促进市场对“ 蓝筹股 ”的关注。 上证180指数与通常计算的 上证综指 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成分指数,而不是 综合指数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