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王菲是在中国大环境下挣脱出来的新时代女性,李玟是带着浓厚的西洋味道,又有着中国骨子的优秀女性。 前者表象是中式的,内里却是不甘束缚的;后者外在是西化的,深层次却还保留着些许传统。 王菲胜在智慧, 李玟 胜在能力。 我是这么看的。 王菲念经,王菲公益,王菲离婚,既没犯法也没有违道德,王菲是怎么了呢,绯闻就绯闻,绯闻又不是王菲亲口告诉大家的。 王菲的经纪人在一次访谈中说10多年前自己看了一份报纸感到很生气,因为报纸都乱写(王菲),“阿菲却反过来开导我:‘他们都是工作赚钱,你就让他们写吧,算我们不对就好了,人家写什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新闻只有一天,做人要做一世’。 曾经也一度以为,王菲的个性是包装,是假的,是为了捞取粉丝。 但是看了她和李亚鹏参加 杨澜 访谈录的时候,这些疑惑就烟消云散了。

  2. 香港电影. 港剧. 热点观察室. 第42届香港金像奖被网友戏称为敬老奖,这不禁让人反思起来,为什么香港演员断层了? 关注者. 147. 被浏览. 214,358. 91 个回答. 大铁棒嗷嗷叫. 素质时高时低,尽量好好说话。 行业都没落了,哪来的新人。 “香港电影已死”早已是互联网上陈年论调了。 但香港电影其实没死透,而且腐烂变质了,变成了一种与你我从小看过的香港电影截然不同的东西。 现在的香港电影,只有 傲慢和私货 ,没有 心胸和眼界 可言。 ———— 香港这帮电影人,嘴上处处看不起大陆,心里又实在是想到大陆捞钱。 举个栗子,前两年的《神探大战》,在香港卖了0.16亿,港币,来大陆捞了7个亿,人民币。 这两个数字相差了多少倍,大家都门儿清。

  3. 2016年1月8日 · 知乎用户. 53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佑汀 ( 이 우 정)(看其他网友说的之前 有静 翻译错误),韩国编剧,作品有电视剧《 请回答1997. 》、《 请回答1994. 》《 请回答1998. 》及综艺花样系列 (有《花样爷爷》,《 花样姐姐 》等) ==========================侵删=========================== 以前是KBS两天一夜的制作团队作家元老,后来跟随罗英石PD跳槽到TVN了. 这个是在两天一夜吧转载的,另外附上链接. ★花样爷爷★131225【新闻】明星作家有贞,角色的魔术师. 百度 花样爷爷吧. 来源:京乡新闻 131224. 翻译:mJ01991. 《请回答》《花样》连连成功的POWER作家 李李佑汀 。 角色的魔术师.

    • 李璟榮 wikipedia1
    • 李璟榮 wikipedia2
    • 李璟榮 wikipedia3
    • 李璟榮 wikipedia4
    • 李璟榮 wikipedia5
  4. 2024年4月14日 · segelas. 2023 年度新知答主. 不得不说,香港金像奖确实愈发有了“敬老”的意味。 “老”到什么程度暂且不论,至少对年轻人的“排队式安置”是确实存在的。 当然,这不说明获奖者与作品的名不副实,他们都是优秀的创作者。 这里描述的对象并非某个具体的人或作品,而是整体的风向。 在大家最容易接触到的作品中,主角似乎永远是那几个演员,卡司似乎也永远是那几个导演,青黄不接的感叹屡见不鲜。 事实上,但是,香港其实并非没有真正的“新锐”,只是它们处在老化的大环境之下,多多少少被压制住了站到第一线的机会。 今年的《年少日记》和《白日之下》质量不低,但认可更多停留在了“大量提名”的程度。 至于得奖,则需要“排队等资历”。

  5. 2018年5月21日 · 女主角在人生最美妙的年纪得到了最高的荣誉,因此荣誉,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男人主任。 主任的人物形象不过是个普通的有钱人,普通地包了个二奶,书中对他人物形象的描写很少,读这本书是在三四年之前了,如今已对 他的形象不记得多少。

  6. 2019年12月1日 · Kim自己的访谈. 我两年前写原答案的时候没有读到Kim的访谈,而是按照我对一般在网上看到的案例的理解,把她套入了一个模版,对Kim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这也是我重写答案的原因,并且因为原来的答案中我的傲慢感到抱歉。 想要评论一件事情,首先要了解的是当事人自己怎么看待,而不是用我的语境覆盖她的语境。 她的采访链接: m.bjnews.com.cn/detail/ 以及两年前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对于家暴助人、创伤后的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仅仅凭借肤浅的理解随便分析(抱歉啊两年前的读者,但知乎就这样,有的答案看似有道理但其实回答者是个外行)。 但Kim的这件事是我开始关注和学习相关知识的契机,感谢科普我的社工和心理行业的小伙伴们。 2. “Forgiveness”在Kim语境中的含义.

  7. 2019年5月22日 · 李璟(景)去帝号后,周世宗致书称其为“江南国主”(后周从来就不承认南唐的“唐”国号,李璟去帝号以前也就叫“江南”,而且世宗给李璟致书中说“唐”是指李唐,如果再承认他们家也是“唐”,那就乱套了),对此南唐并没有底气不同意;但李璟上表自称是“ 唐国主 臣景”(《旧五代史》),后周方面也默认了没有反对。 顺便再多说一句,李璟(景)虽奉周、宋为正朔,但周世宗对李璟(景)还算尊重,不以臣礼称“下诏”,而是仿唐皇与回鹘可汗旧例,称“书”,并称李璟(景)“江南国主”,而不称名(有点尴尬的是,李璟的名字正好犯世宗先祖庙讳,虽然他改了,但还是同音,估计世宗也并不想称他的名)——直到李煜嗣位,他自己要求,宋太祖才改“致书”为“下诏”,彻底坐实了君臣名分。 南唐“去国号”则实际发生在宋太祖开宝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