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0日 · 艾諾成為首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女性,她的「自傳體小說」作品圍繞自身經歷,感悟人生而引發讀者共鳴,負責頒獎的瑞典學院說她「以勇氣和精確敏銳度揭開個人回憶當中的根源、疏離感與集體制約」。 相關報道︰ 首名文學獎折桂法女作家 82歲筆耕半世紀 感悟人生衝突. 和平獎得主︰白俄羅斯在囚民權領袖比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Memorial、烏克蘭人權組織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 獎項表彰3個得獎人和組織分別代表其國家的公民社會,多年來宣揚批判權力的權利,並保障公民基本人權,於記錄戰爭罪行、違反人權及濫權作出卓越努力,彰顯公民社會對和平與民主的重要性。

  2. 2021年10月10日 · 2021年度諾貝爾各個獎項得主陸續揭曉,明報電子平台組簡介各項殊榮得主。 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 朱利葉斯和帕塔普蒂安憑發現令人們感知溫度和觸摸感覺的受體而獲得殊榮。 二人的發現解開了溫度和觸碰如何在神經系統中轉化為電脈衝的奧秘。 相關報道︰ 解溫度觸感信息奧秘 雙傑獲醫學獎 研神經受體 助開發慢性疾病療法. 物理學獎得主︰日裔美籍科學家真鍋淑郎、德國科學家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意大利科學家帕里西(Giorgio Parisi) 真鍋淑郎與哈斯曼獲表彰研究地球暖化,建立可預測的物理模型。 帕里西則因對複雜系統理論的革命性發現而獲獎。 相關報道︰ 研暖化解構無序系統 3學者共享物理學獎

  3. 2022年10月9日 · 諾貝爾獎得主一向以男性居多,由1901年首屆諾貝爾獎至今屆(截至10日9日,未計10月10日頒發的經濟獎),共有978名個人及組織獲獎,當中部分得主是重覆獲獎。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9月16日 · 【明報專訊】2023年「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結果周四(14日)出爐。在10個獎項中,香港大學團隊以研究學生和教師上課沉悶的情况與關係榮獲教育獎。每位獎項得主獲象徵式發放一張面值10萬億津巴布韋元(簡稱津元)的廢鈔。

  6. 2021年12月4日 · 【明報專訊】對一般人來說,諾貝爾獎的科學獎項看上去高深難懂,但1998年那屆的醫學獎或是「例外」,因為輿論立即將得獎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化學式NO)研究跟當時的新興壯陽藥「威而鋼」(Viagra,俗稱「偉哥」)掛鈎,這令美國藥理學家伊格

  7. 5 天前 · 警方指,於庭外拘捕5名年齡介乎32至68歲的人士,涉嫌在法院外「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被捕,正被扣留調查。 【18:00】 特首李家超及保安司長鄧炳強先後回應裁決。 李家超指裁決顯示法庭確定本案發生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行,旨在破壞、摧毀或推翻《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確立的現行香港政治制度和架構。 案中45人全被定罪顯示犯罪計劃的規模和嚴重性。 他又批評在法庭審訊期間,有境外勢力公然不斷抹黑司法機構、律政司和執法部門,甚至以恫嚇的政治手段和誤導性言論,製造壓力,公然踐踏法治,特區政府予以最強烈譴責。 鄧炳強就指,審訊中清楚看到任何想危害國家安全的人都難逃法網,而且不能掉以輕心,指外部勢力及他們在香港的代理人仍虎視眈眈。

  8. news.mingpao.com › ins › 港聞news.mingpao.com

    5 天前 · news.mingpao.com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