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東望洋炮台 (葡萄牙語: Fortaleza da Guia ),又稱 松山炮台 、 東望洋山炮台 ,是位於 澳門半島 最高點 東望洋山 的 炮台 ,為 澳門 現存最古的西式炮台之一,與 聖母雪地殿 、 東望洋燈塔 共同名列東望洋山三大名勝古蹟。. 2005年做為 澳門歷史城區 的部分被 ...

  2. 東望洋炮台 (葡萄牙語: Fortaleza da Guia ),又稱 松山炮台 、 東望洋山炮台 ,是位於 澳門半島 最高點 東望洋山 的 炮台 ,為 澳門 現存最古的西式炮台之一,與 聖母雪地殿 、 東望洋燈塔 共同名列東望洋山三大名勝古蹟。. 2005年做為 澳門歷史城區 的部分被 ...

  3. 2023年12月25日 · 东望洋炮台葡萄牙语: Fortaleza da Guia ),又称松山炮台东望洋山炮台是位于澳门半岛最高点东望洋山的炮台为澳门现存最古的西式炮台之一与圣母雪地殿东望洋灯塔共同名列东望洋山三大名胜古迹

    • 特色
    • 歷史
    • 景觀危機
    • 外部連結

    東望洋燈塔有白色的外牆,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燈塔建築是一個圓柱形結構,底部直徑為7米往上收分為5米,內部共分三層,有一坐迴旋梯連接垂直空間。燈塔總高15米,塔頂設置了全球僅有兩盞、製造的工廠早已停產的巨型水晶射燈,其射程可達16海浬之遠。燈塔旁邊設有一座具17世紀葡萄牙修院特色的聖母雪地殿教堂。燈塔的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標值,為澳門於世界地圖上之地理定位。

    東望洋燈塔始建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由土生葡人加路士·維森特·羅扎所(Carlos Vicente Da Rocha)設計,於1865年9月24日正式開始運作。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現代燈塔,是澳門的象徵。1992年,東望洋燈塔被評選為「澳門八景」之一,並於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燈塔最初以一盞火水燈發光。1874年,燈塔在甲戌風災中受損,於1894年重修完成,1910年加入光学稜鏡為運作,1975年改為電動轉動。1992年,東望洋燈塔被評選為「澳門八景」之一。 在雷達還未普及之前,東望洋燈塔是進入珠江的地標。現今燈塔已改由現代化照明系統,仍為航海人士服務。由於地勢高,燈塔亦被用作懸掛颱風訊號和燈號,向公眾發放風暴消息。

    澳門在經濟高速發展和房地產市場熾熱下,大量新興建的樓宇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當地世遺景點的環境與景觀。現時松山上的東望洋燈塔已被山下多座高樓包圍,若未來各種未建成的高樓項目被完成,其景觀將會進一步被破壞。與澳門以外不少採取限制景區建築物高度,以保育景區的原始景觀風貌的景區相比,屢次製造超高樓問題的澳門政府被批評反之而行,違反市民保護世遺景觀的期望。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陳明銶和澳門大學教授余永逸評論,東望洋燈塔的案例證明了澳門政府忽視了在城市規劃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2007年,澳門居民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包括中聯辦大樓在內的相關工程破壞世界遺產東望洋燈塔的景觀,教科文組織隨後向澳門政府發出警告,前澳門特首何厚鏵後來簽署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俗稱「限高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周邊興建...

    東望洋燈塔景觀保護行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燈塔未來被建築物遮檔虛擬動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2024年2月8日 · 东望洋灯塔 (葡萄牙语: Farol da Guia ,俗称:松山灯塔),是一座位于 澳门 东望洋山 山顶上的 灯塔 , 东望洋炮台 的一部分,亦是东望洋山三大名胜古迹之一。 1994年,东望洋灯塔获评为 澳门八景 之一,并在2014年作为 澳门历史城区 的部分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内,于2017年被列入中国工业遗址名录当中。 自2013年 澳门特区政府 废止《外港及新填海区都市规划章程》及《南湾重整细则章程》两项对当地世界遗产有保护作用的训令起, 东望洋灯塔的景观便一直遭受破坏 ,澳门在经济高速发展和 房地产 市场炽热下,大量新兴建的楼宇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包括东望洋灯塔在内的文物建筑的环境与景观。

  5. 大炮台 (葡萄牙語: Fortaleza do Monte )(又名 聖保祿 炮台 、 中央炮台 或 大三巴炮台 ),是位於 澳門 的古老 炮台 ,為 中國 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之一部分。 昔日曾是澳門 軍事 防禦設施的重心,現為 澳門歷史城區 一部份。 大炮台位居 澳門半島 中央 柿山 之上,原為軍事用途。 現大炮台的中央為1998年建成的 澳門博物館 ,而大炮台城堡的頂層則為大炮台花園。 大三巴牌坊 和大炮台兩個景區兼具 中 葡 文化特色,故成為澳門獨特的 澳門八景 之一部分。 澳門大炮台建於1617年( 明神宗 年間),原為 耶穌會 聖保祿學院 教堂(即 大三巴牌坊 的前身)的祭天台,保護 耶穌會 在澳門的產業,後為 澳葡政府 所有。 大炮台的建築歷時10年,1626年完成。

  6. 燒灰爐炮台Fortaleza de N. Sr. do Bom Parto) (或稱 聖母炮台 )是位於 澳門 西望洋山 東南山麓之古老炮台,為 澳門 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之一部分。 燒灰爐炮台的所在地,曾是揚名世界的 波加勞鑄炮厰 ;曾是 葡萄牙 支援 明朝 對抗 滿清 入侵時期,為其製造軍火的地方。 沿革 [ 編輯] 燒灰爐炮台原址為 聖奧斯定會 早年會所,其建成時間不詳。 炮台在1622年 ( 明 天啟 二年)荷蘭入侵澳門時即已存在。 而在燒灰爐炮台牆腳,至今有一「1911 Avenida Republica」字樣的路碑。 燒灰爐炮台原只是一座可架10-12枝槍炮的三角形炮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