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社會創業家 - 鄭耀彤(左)及張晉銘(右) 「共享廚房」創辦人鄭耀彤和張晉銘,正正觀察到不少基層婦女廚藝過人,想到借用餐廳廚房閒置時段,讓婦女共享這些空間,讓...

  2. 講者: 姚震邦先生 (天空社有限公司 創始人)栢誠先生 (弗萊明醫學實驗 聯合創辦人)王樂頤女士 (良辰遊樂會 聯合創辦人) 跳到主要內容 政府青少年網站 政府青少年網站 EN 繁 简 facebook 關閉 關注我們的專頁 政府青少年網站 @youthgovhk 投考政府工 關閉 ...

  3. 原本從事金融業的陳詠欣接觸園藝治療後,深深被植物堅韌的生命力所感動,決定進修成為園藝治療師,並夥拍兩位退休金齡人士胡雪聰和曾志豪成立「 蒲寓 」,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設計園藝治療課程,幫助延緩長者認知功能衰退。 他們又培訓金齡人士成為「綠耆緣大使」,實踐「由金齡人士服務長者 (young-old serves old-old)」的理念 ,傳遞正能量。 植物在經歷風吹雨打後依然屹立不倒,這份頑強的生命力予人治癒的力量。 創新項目 - 蒲寓綠耆緣大使計劃. 以上創新項目獲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 撥款資助,由 協創機構 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 蒲寓園藝治療服務有限公司. 範疇:醫. 受惠對象:長者. 項目類型:原型. 協創機構計劃: 好薈社.

  4. 社區參與創業. 04-08-2020. 社會創業家 – 陳君洋. 曾為會考十優狀元的陳君洋(Arnold)大學畢業後任職於投資銀行,幾年後卻毅然放棄高薪工作,轉而創辦社企幫助基層兒童,原因只有一個:相信教育改變命運!. 到北京參與「美麗中國」計劃(Teach For China)後 ...

  5. 2011年,他們成立社企「 愛同行 」,培訓不同種族人士成為社區導賞員,帶領參加者深入認識不同種族的生活和文化,打破隔閡。 他倆陪伴著不同種族人士一同成長,見證他們建立自信,由羞於開口,到敢於在人前演講,那份感動真的非筆墨所能形容。 希望終有一天,不同種族人士在各行各業都能夠發光發亮。 創新項目 - 愛同行(深油尖旺)多元文化計劃. 以上創新項目獲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 撥款資助,由 協創機構 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 愛同行. 範疇:社區參與. 受惠對象:不同種族人士. 項目類型:擴大規模. 協創機構計劃: Impact Incubator. 每個社會都由不同人士組成,除了不同種族人士,長者們都需要關顧及支持。

  6. 梁渭聲早前因姊姊治療癌症期間跌倒有感而發,與設計師拍檔林鴻傑利用兩年時間共同研發出 STICKu智能柺杖 ,希望令大眾改觀,摒棄「柺杖是老弱傷殘專用」的標籤。 智能柺杖具備定位及多項求救功能,例如把手末端的按鈕有助使用者於緊急情況下,向照顧者發出求救訊息。 系統更能探測到跌在地上超過15秒仍未被撿起的柺杖,繼而發出聲響引起途人注意。 智能拐杖STICKu貼身保護長者,減低他們獨自行動時受到的傷害。 創新項目 - 智能枴杖 STICKu. 以上創新項目獲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 撥款資助,由協創機構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機構名稱: BNET-Tech Company Limited. 範疇:行. 受惠對象:長者. 項目類型:初創.

  7. 15-04-2020. 礙於語言,不同種族之間缺乏交流及互相認識的機會。 那麼,如何不用語言也能溝通呢? 社會創業家-鄧偉文(左)及羅旭光(右) 在大學任教人類學的助理教授鄧偉文靈機一觸,將南亞流行體育運動「卡巴迪」引入香港,伙拍中學教師羅旭光成立 香港卡巴迪聯盟 。 他們到學校和社區舉辦卡巴迪體驗活動,讓不同種族的青少年透過運動認識彼此的文化;又培訓南亞裔青少年成為文化大使及教練,一展所長。 在卡巴迪的世界,大家無分膚色,共享歡樂。 體育運動可以打破語言障礙,讓不同背景、種族的人互相溝通,建立關係。 創新項目 - 香港卡巴迪聯盟 - 多元文化計劃. 以上創新項目獲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 撥款資助,由 協創機構 協助及支援項目的開展,項目詳情如下: 範疇:社區參與. 受惠對象:不同種族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