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防詐騙三大法則. 電話詐騙和網上騙案日益猖獗,稍一不慎就可能墮入騙局,您還想靠其他人保護自己? 防範詐騙的第一度防線,其實就是您自己。 2019 年,反詐騙協調中心成功攔截的電話及網上騙案金額,超過港幣3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5倍 1 。 而根據滙豐網絡安全調查2020,56%受訪香港人曾經遭遇網上詐騙,當中更有近30%人有金錢損失。 2 不想自己成為「中伏」的一份子? 記著這些重要法則,提防以下台詞,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財產。 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 請提供戶口資料及一次性密碼確認身分。 毋須再懷疑了,聽到這句說話,對方一定是騙徒。 緊記,切勿向任何人透露戶口、信用卡資料和密碼等個人敏感資料。

  2. 根據我們最新的調查指出 1 ,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詐騙目標,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港幣3,800 元。 當中10%受訪者跌下電騙陷阱,平均損失超過港幣1,000 元。 而詐騙電話和假冒官員,更是港人最常遇到的騙案。 調查也反映,X世代(40-55歲)傾向服從權威人物,在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六大常見騙案中,比較容易墮入冒充官員和電話騙案陷阱。 「我才不會上當」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這樣想,其實會不會忽視了假冒來電的危險? 您可能認為自己才不會像那10%受害人一樣,這麼容易就將資料雙手奉上。 但您以為只是「協助調查」,提供全名和出生日期就無問題?

  3. 網絡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滙豐提示:為保障信用卡安全,如果您遺失信用卡/扣賬卡,或懷疑該卡可能被盗用,您可透過香港滙豐流動理財應用程式或滙豐網上理財暫時封鎖信用卡/扣賬卡。. 當您認為安全時,您亦可自行解鎖。. 最新騙案示:慎防聲稱來自 ...

  4. 如接到可疑來電,切勿驚慌失措,並應即時掛斷電話。若您曾向來電者透露任何個人資料,請致電(852) 2233 3000向我們尋求協助,並向方舉報,同時提供來電者的電話號碼,以及説明所泄露的個人資料。 若您曾向來電者透露密碼,應立即作出更改。 為加倍安心,您應定期查閱銀行及信用卡結單和 ...

  5. 電話在晚上10時響起,對方自稱是廣東省公安,指您可能已捲入嚴重的案件之中。 您的姓名似乎在多份非法進出口的可疑商業合約中出現,當局正懷疑,您可能是從事非法貿易的不法分子。 來電者開始詢問您的財務狀況。 他知道您剛買了一台智能電視、到過沖繩度假,又知道您上星期去了米芝蓮星級餐廳享用大餐。 他再詢問您,外甥在加拿大的大學學費是否由您支付。 他又告訴您他們還有更多證據,但也可能純屬誤會。 您可能不知道自己被犯罪分子牽涉在不當買賣之中,或者您的賬戶遭人盜取,被用作掩飾非法交易。 他叫您不要掛線,這是您的唯一辯解機會。 您必須即時提供銀行登入資訊,否則您的賬戶將被凍結,而您亦會面臨最重的刑罰。 切勿上當,這是個騙局。

  6. 請查閱信用卡的交易記錄,如果發現有異常交易,請於月結單發出日起60內盡快通知我們跟進。. 若凍結懷疑被盜用的信用卡後未曾即時安排補發卡,請在凍結卡日起計30內申請。. 若於凍結卡後30內仍未申請補發卡,同一信用卡戶口內的附屬卡(如適用)會 ...

  7. 簡單而言,「社交工程」指一種仿冒他人的詐騙伎倆。 騙徒會以不同籍口,騙取您的信任,讓您自願透露機密資料。 這種手法稱為「社交工程」,是因為騙徒會以高超的社交技巧,操控別人的心理。 他們會像進行建築工程一樣,以謊言“建構”出可信的情境,讓您感到恐慌或緊張而在一時大意下將個人資料和金錢雙手奉上。 社交工程常見手法. 騙徒的常見招數包括偽冒電話、電郵、網頁及應用程式,他們也會偽裝成您的親友,或者是為人信賴的機構人員,例如銀行職員、電信公司、甚至政府機構及警察,要求您交出賬戶密碼等個人敏感資料。 一般而言,他們的攻擊手法主要分為兩種: 漁翁撒網式. 騙徒會以「廣度代替深度」,到處發放詐騙資料尋找上釣的受害人。